朱亮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普查綜合大隊 江西南昌 330000)
中國綠巖型金礦找礦方法初步研究
朱亮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普查綜合大隊 江西南昌 330000)
本文分析了綠巖型金礦床的區域地質特征。以找礦為目的,提出了“綠巖型金礦找礦”的初步研究方法。從典型的綠巖帶型金礦床的地質特征,提出了物化探勘查金礦的一些方法:在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地質化學調查工作,地質化學異常區開展綜合物探測量工作,如查明物化異常吻合,圈定找礦靶區;經異常檢查驗證,地質普查評價及鉆探驗證,從而發現工業礦體。
綠巖型金礦;礦體特征;找礦方法
中國綠巖型金礦主要分布在華北陸臺周邊受前寒武紀花崗巖一綠巖地體的控制。中國一般的綠巖型金礦床的地質特征有:①綠巖型金礦床分布在綠巖帶;②中晚元古代的主要成礦時代。而是由中生代熱液疊加改造;③容礦圍巖為前寒武紀變質巖系列巖石(斜長角閃巖、黑云變粒巖等);④礦體主要由270~310°方向脆韌性構造斷裂帶和15~45°方向斷裂帶控制;⑤礦體位于邊緣或內韌性剪切帶。
1.1 礦體形態、內部組構特征
根據礦體形狀大小和內部結構特征。礦體可分為兩類——石英脈型和蝕變構造巖型。
石英脈型礦體是由脆性剪切斷裂控制,具有連續的結構空間,相對平直,清晰的邊界礦體和圍巖。礦體受石英脈體的限制,深度一般延伸只有幾百米,厚度只有幾米,規模相對較小,只有少數情況下才會達到更大的礦體。
構造巖蝕變構造巖型礦體受糜棱巖和碎裂巖和角礫巖帶控制,容礦空間是一種迷散的構造空間,礦體和圍巖的邊界是不清楚,不平直的,應該由測試結果圈定。礦石呈浸染狀。一般規模較大,幾百米至幾千米,幾米至幾十米厚,延深達幾百米至上千米。
1.2 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礦石自然類型分為兩種,即包含金石英脈型和含金的蝕變構造巖型。兩個有基本相同的金屬礦物成分,以黃鐵礦為主,其次是磁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少量的白鎢礦、輝鋁礦、磁鐵礦等;微量的自然金銀礦物質和硫鹽礦物、蹄化物、秘化物、銻化物以及其他自然元素,金屬礦物總量一般3~5%。金的工業礦產主要是自然金銀礦物,少數礦床有金銀的啼化物,個別礦床會出現金銀汞合金礦物。一些地方如膠東金礦的成色看起來很低。以金銀礦為主;又比如小秦嶺金礦在分析黃金的純度較高。以自然金為主。絕大多數的黃金為顯微可見(0.2~0.001mm),少數礦床可見到明金(≥0.2mm),礦石可選性是好的。
石英脈型礦床,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一般約為90%;其次是碳酸鹽礦物,包括鐵白云石、白云石、少量的鉀長石、斜長石、絹云母、煤矸石等,蝕變巖型礦床成分中的石英相對少一些,鉀長石、斜長石、絹云母、綠泥石、碳酸鹽類相對更多,還有一些圍巖的殘留物質。
有用的元素在礦石的化學成分中以金為主。伴生少量Ag,Cu,Pb,Zn,W,S。伴生元素因礦而異。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和地球化學勘查技術被稱為物化探技術和其技術原理是根據勘探區域地理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探索,通過勘探了解區域的輻射,磁力、重力、地面溫度等等,推斷該地區的非金屬礦、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床。相對于其他勘探技術、物化探技術可以準確地確定礦產勘查區域礦藏,節省大量時間,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地質找礦中。近年來勘探技術逐漸成熟,出現了多種勘探技術,但物化探技術仍然是應用最廣泛的。根據不同的礦物特性,相應的勘探方法是不同的,有時也分開使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勘查技術。如尋找金屬,更主要地球化學勘探工作技術;至于非金屬礦物,是更合適的地球物理技術。但通常使用兩種技術一起探索,通過采用物化技術在中國還發現許多礦產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受勘探的地質環境的影響,地形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勘探帶來困難。因此,開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調查勘探突破的一個重要手段。
找礦中化探的應用:
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是一個系統地測量廣大地區內的天然物質(水流沉積物、土壤、湖泊沉積物、水、空氣、巖石等等)。中多種元素的占比。研究地球化學指標及其地理分布規律,進行中小規模的地區勘探和礦產預測,以及為其他領域提供地球化學數據的基本方法。水系沉積物測量是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的主要方法。它可以根據少量的采樣點信息,遙感采樣點控制的水域中的地質礦產信息,為基礎地質研究和礦產資源勘查提供更可靠的地球化學信息,達到找到新礦的目的。
基于區域地球化學景觀條件,開展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調查是最合適的化探找礦方法。在礦區開展1:1萬土壤化學調查,全面發現異常,進行分析評價。
成礦地質理論認識與高精度、大探測深度找礦
方法技術有機結合是實現找礦突破的關鍵。在找礦實踐中建立的深部金礦找礦模型為:成礦構造帶三維成礦預測+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構造地球化學探測+階梯式成礦模式,即在主要成礦構造帶上開展大比例尺(1:3.5萬)成礦預測和三維定位預測圈定勘查靶區,根據高精度精細地球物理探測確定賦礦斷裂帶延深和深部產狀變化,依據構造地球化學測量預測深部成礦的可能性,按照階梯式成礦模式選擇斷裂產狀由陡變緩區段布置鉆探驗證。在許多金礦床發現的過程中,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發揮了顯著而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成礦地質理論知識和高精度大探測深度找礦技術結合是在實現勘探礦藏突破的關鍵。深礦勘探找礦實踐的模型為::成礦構造帶三維成礦預測+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構造地球化學探測+階梯式成礦模式,即在大規模的主要成礦構造帶(1:35000)圈定成礦預測和勘探目標區域的三維定位預測圈定勘查靶區,根據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測深部成礦的可能性確定深斷裂帶和深度變化,在構造地球化學測量調查的基礎上,預測深成礦的可能性,逐步成礦模型按照選擇的骨折發生突然變化緩慢的區段布置鉆探驗證。在許多金礦發現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調查和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圈定靶區:化探工作是新礦權區預查、普查找礦的有效手段。根據區域地質信息的收集,分析區域控礦,礦石構造帶分布特征可能分布在礦區內,土壤地球化學剖面布置在該地區或大中型化探工作,為了減少勘探區域,選擇目標區域。
根據目前一般靈敏度的分析,非盟尋找黃金最直接可行,同時根據綠巖帶金礦的特點元素富集,還應密切關注和某人礦石指標元素,比如如果異常元素組合,并有一定的規模,濃機中心一致,是一個明顯的濃度梯度,它通常是由礦化異常引起的。
(2)優化勘探目標:對化探工作發現的較好異常,特別是斷層發育,見絹云母化、硅化、褐鐵礦(黃鐵礦)的蝕變巖石露頭或變成規模區域的轉石區,可以投入適當的物探工作手段,以降低目標區域,優化勘探目標,找出礦斷裂構造蝕變帶。由于較明顯的激電異常越明顯在大多數情況下與Au共生的元素的硫化物產生的,因此可以使用電法掃面測量,了解平面的異常特征,可以補充一些測深剖面。同時,了解高極化礦體的埋藏深度、形態和方向的延伸,以指導深部勘探工作。
(3)查明礦體,礦體一般發生在斷裂蝕變帶中,礦體的圈定的進行應沿著斷裂構造蝕變帶。進行地質驗證前,需要系統分析地質和物化探的所有資料,判斷出礦體的存在和規模。
構造蝕變巖型金礦的基本特征就是受一定規模的構造斷裂破碎帶控制。在大多數情況下,此類型的金礦是成群出現的,因此找礦突破在“點”上,就應該選擇有效物化探方法,查清斷裂構造體系和跟蹤礦群,最終擴大找礦成果。
以上本文討論了綠巖型金礦的地質特征、探討了綠巖型金礦的分類以及對綠巖型金礦床找礦方法,對綠巖帶典型金礦床的物化探綜合找礦模式概括總結,對于大多數綠巖帶金礦找礦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意義。然而在具體的應用時,還應根據成礦地質背景、控礦因素和巖石礦物的特點,選擇合理的物化探工作方法組合,才可以實現預期的找礦成果。
[1]付思峰.上宮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地質特征及化探找金經驗[J].物探與化探,2008,32(3).
[2]高建偉.山東金翅嶺金礦成礦構造及應力場研究田.地質與勘探,2014,50(1).
[3]翟培英,劉念池.蝕變巖型金礦物化探找礦模式初探田.物探與化探,1987,11(1).
[4]王光洪,羅先熔,高謙,等.甘南忠曲金礦區物化探找礦模式研究及找礦預測田.地質與勘探,2009,45(4).
[5]李國華,房靜,丁正江,等.膠東威海一文登成礦帶成礦特征及找礦標志.地質與勘探,2013,49(5).
P618.510
A
1004-7344(2016)17-0158-02
20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