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輝
(河源市食品檢驗所 517000)
食品檢驗中生物檢測技術應用
于金輝
(河源市食品檢驗所 517000)
隨著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食品檢驗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現行可用于食品檢驗中的檢測技術較多,如生物傳感器技術、免疫技術以及生物酶技術等,為食品質量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但如何保證生物檢測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又成為食品檢驗工作開展中面臨的的主要問題。本文將對食品檢驗中常見的生物檢測技術以及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具體運用進行探析。
生物檢測技術;食品檢驗;應用
食品質量作為現代食品行業與社會群眾關注的焦點,盡管以往采用理化方法檢測也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很難滿足檢測效率、檢測質量等要求。在此背景下,生物檢測技術便以其自身的優勢被引入其中,其強調利用生物材料特有的靈敏響應、特異性識別等能力,對食品品質與其中的污染物成分進行檢測。因此,本文對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運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PCR生物檢測技術分析
關于PCR技術,其一般又被叫做聚合酶連反應方法,主要在生物體外進行DNA序列的指定,在此基礎上完成被測對象性質、結構的分析。早期PRC技術應用中,更傾向于在轉基因、基因克隆中進行推廣,對物質精度、微量等控制可起到明顯作用。而在PRC技術快速發展下,其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到食品檢驗中,具體的控制點主要表現為在分析食品中微生物遺傳背景、微生物等基礎上,完成判斷食品安全性過程。實際進行食品質量檢測中,聚合酶連反應主要可檢查病原菌微生物,如較多水產品、肉制品都可采用這種方式,通過分析其中小腸耶爾森氏菌,使食品安全得以保障。現代PRC技術應用下,為使其檢測效果進一步發揮出來,也可將基因探針技術引入,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1.2 生物酶技術與免疫技術
從生物酶的特征看,其本身生物活性較強,可發揮一定的催化作用,實際應用中通常集中在鑒定生物成分方面。加上生物酶自身較強的特異性,可快速分辨與被測對象性質、結構相近的物質。因此將其引入到食品檢測中,可對其中特殊物質活性、含量進行測定。與這種檢測方式相近的也包括如酶標免疫檢測、多酶偶聯測定、動力學測定等方式。此外,從免疫技術的應用看,其作為靈敏度最高的生物檢測方法,能夠有效判斷蛋白質結構。如對于較多物化性質較為相近的蛋白質,可通過標記探針、免疫技術的應用對蛋白質進行分辨。現行免疫技術應用下已擴展較多檢測方式,如免疫電泳法、擴散法、沉淀反應、凝集反應以及熒光抗體等。這些技術運用下,對食品檢測可發揮重要作用[1]。
1.3 生物傳感器技術
由于生物體在構成上主要以活性物質為主,如細胞、抗原、抗體或酶等,可直接對這些物質采取處理措施,使其以識別元件的形態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用于物質檢測過程中。這種敏感元件應用下會有光熱信號生成,僅需利用信號轉換器對這種信號進行放大,便能達到檢測目標。從生物傳感器技術應用優勢看,集中表現在靈敏度高、檢測效率高、操作簡便等。若從食品檢測角度看,生物傳感器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如在檢測沙門氏菌方面優勢極為明顯,再如應用于肉類或魚類中,也有效測試產品新鮮度,這些都可作為生物傳感器技術應用下關鍵控制點。目前生物為材料、計算機等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生物傳感器也會隨之不斷完善,更能發揮其在食品檢測中的作用。
1.4 生物芯片技術
所謂生物芯片技術,其強調將微量點樣、光導原位合成方式引入,使載體表面上生物分子固化其中,構成一定的分子序列,此時將待測樣品分子引入,并利用激光共聚掃描儀對待測樣品與生物分子混合后的信號情況分析,進而達到靶分子含量測試的目標。當前生物芯片應用中,對于病原體閥值可準確給出,而且兼備預警反應等功能,是食品監管系統中常用的技術之一。需注意的是該技術應用下涉及的成本極高,所以目前推廣范圍仍較為局限。除此之外,生物檢測技術中,基因探針方法的應用也較為常見,其主要將核酸探針引入到基因片段中,在此基礎上完成鑒別基因鏈過程,對于食品行業中病原體、致病菌等檢測可起到明顯效果[2]。由此可見,生物芯片技術應用下,其關鍵控制點集中表現在靶分子含量測試、致病菌以及病原體檢測等方面。
2.1 食品品質測試中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
食品品質檢測是當前食品檢驗中的重點,一般運用的生物檢測技術集中表現在生物感應器方面,如葡萄糖傳感器,其應用中可快速檢測食品含糖量。再如介體酶傳感器,對食品中谷氨酸測定可起到明顯作用。另外,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生物敏感材料也可選用蛋白、氣味結合的材料,這樣所形成的氣味生物傳感器,能夠有效測定食品香味物質。另外,對于現行社會群眾關注的轉基因食品,大多群眾多懷疑其是否存在潛在威脅,此時利用生物檢測技術可達到檢測目標,如酶活性檢測方法、蛋白質電泳法或PRC技術,對于檢驗外源基因,效果較為明顯[3]。
2.2 食品中農藥成分與有害物生物測試
生物檢測技術引入到食品檢驗中,除檢測食品品質外,也要求檢測食品中的污染成分,如有害微生物或農藥物質等。以有害微生物檢測為例,技術應用中主要借助特異性原理、敏感性原理,分析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成分,如生物傳感器技術、酶聯免疫技術以及PCR技術等,檢測效果都較高。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將生物檢測技術引入,其相比以往常規檢測方式,檢測時間將縮減一半左右,而且檢測精度可保持為99.8%。另外,對于食品中農藥檢測,生物檢測技術作用也極為明顯,如酶標記檢測技術,其對于較多農藥成分可準確測定,精確度較高。或也可利用生物傳感器技術,其在檢測食品中殘余農藥效果也較為明顯[4]。
2.3 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前景展望
由于食品檢驗本身強調微量化、靈敏、快捷以及簡便等要求,所以生物檢測技術將以其自身特有的優勢融入其中。同時,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較多如生物傳感器、生物芯片技術等也將趨于完善,對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需注意的是由于較多生物檢測技術應用中,涉及到一定的的成本與適用性等問題,所以在未來研究過程中,將會對這些問題逐一解決,確保生物檢測技術應用下滿足食品檢驗要求的基礎上,有利于綜合效益的提升。
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是提升現代食品檢驗水平的重要途徑。實際應用中,應正確認識不同檢測技術的應用原理,如免疫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PCR技術、生物酶技術以及生物芯片技術等,保證不同技術的優勢在實際檢測食品中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對于食品中有害生物、農藥成分以及食品整體品質的檢測,都可選擇這些生物檢測技術,有利于推動食品檢驗整體水平的提高。
[1]許兆春.食品檢驗中生物檢測技術應用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08:168+239.
[2]李巖.食品檢驗中生物檢測技術應用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3:369~370.
[3]李 欣.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研究[J].科技創業家,2013,22:126.
[4]張啟民.食品檢驗中生物技術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06:505~506.
TS207
A
1004-7344(2016)17-0312-01
20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