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云曉
(廣西正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生態文明觀的現代環境藝術工程設計
覃云曉
(廣西正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生態文明意識的不斷提高,對具有綠色觀念的設計產品的需求漸漸擴大,這一點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也得到了很強的體現。具有生態文明觀念的環境技術產品,對于促進人類經濟發展與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和諧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因此受到了消費群體的關注。本文將從生態文明的觀念藝術含義入手,介紹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文明發展觀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如何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更好地運用生態文明觀念,結合筆者自身的經驗論述生態文明與環境藝術的和諧發展的方法,以供各位讀者參考借鑒。
生態文明觀;環境藝術;設計;發展;分析
所謂環境藝術設計,是指一種對于人類活動空間的技術設計。這項工作的完成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類主觀意識及思想觀念的影響。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是根植于人類對改善所處環境的需求,以及對環境美的欣賞與要求,且包含著環境友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理念的新型理念,迎合了當今社會活動中以生態、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主導思想的綠色設計主流觀點。另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對居住其中的人類的身心平衡,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效用和影響,且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所應用的理念與思想可以對人類的思想行為產生隱形的指導與影響。因而應用生態文明觀的實屬設計活動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與推崇,并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作用。
生態文明是在人類實際的社會生活與生產活動中創造、總結出的,要求人類的生存與活動要遵循自然的客觀規律,注重與環境和諧共存,重視不可再生與可再生資源的節約利用的一種觀念與思想意識。在我國的十七大中,可持續發展作為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指導政策被提出,在近幾年中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展現出了較好的先進性與科學性,而生態文明觀念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方針的現實成果與表現形式,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中,建立并延續生態文明觀念對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與開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與意義。
對于生態文明觀念意識的理解,應當從以下五個觀念入手:
(1)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不斷增加的能耗現狀,生態文明建設方針要求企業與民眾在日常的生產與生活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的耗費,通過提高技術水平與對能源的獲取方式來避免能源的浪費,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強資源的再利用技術應用。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及日常生活活動的能源來源,使用新型技術逐漸替代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能源在生產及生活中的使用比例。
(2)對于人類生產及生活活動所造成的廢棄物及污染物的排放,生態文明觀念要求企業和人類應當盡量減少污染的排放,對于會對環境中的大氣、水體、土壤、氣候等造成影響的污染物應當絕對控制制造與無措施的排放行為。對于排放到自然中的污染物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無害化處理。
(3)生態文明觀念要求企業將可持續發展措施擺到與獲得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具體措施包括:對企業過去生產行為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行為進行改造與修復,在企業技術應用中選用具有綠色意義的生物技術手段,選用可再生的綠色環保能源進行生產活動,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以節約資源耗費,等。
(4)國家應當在生態文明觀念中起到帶頭與引導作用,將行政政策的具體措施與社會監督之間進行協調與配合,從而更好地實施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社會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維持可持續發展。
(5)應當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生態文明觀的建設與推廣,向民眾及企業生產者宣傳有關生態文明觀的意識,以建立全國范圍的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觀念,進而保證可持續發展國策的有效實施。
根據學者的相關研究及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工作經驗來看,生態文明觀與藝術設計之間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方面,生態文明觀在設計思想上對藝術設計實際工作具有指導作用,而藝術設計實體則是生態文明觀的外在體現。另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成果在現實應用意義上對生態文明觀的實施具有影響作用。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傳統藝術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在先進的生態環保的指導思想下開展實際工作的,環境藝術的設計包括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及室外環境設計兩個方面,如何在這兩部分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生態文明觀念,切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環境保護需求,是當今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較為關心的問題。
2.1 生態文明觀下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對生態文明觀的實現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
(1)將生態文明觀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室內環境的設計的方方面面,對生態文明觀進行最好的體現方法之一是采用生態建筑設計模式。所謂生態建筑模式,是指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更加符合人類居住習慣、具備生態、環保、家居健康三位一體的建筑空間環境的構造模式。這種新型的建筑模式是在人民對生態與環保的需求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可以滿足生態文明觀念要求的建筑設計模式。
生態建筑模式的具體建筑過程是在建筑的設計構思伊始,將建筑所在地區的自然生態及環境特點包括在建筑的設計思路中,結合生態學及建筑學構建的相關理論,應用先進的設計技術與手段方法,實現建筑內部適宜的室內氣候條件與靈活的調節功能的情況下,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適度,完成人類對建筑功能的要求,從而達到將建筑功能實現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2)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對材料種類的選取與應用也能夠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其具體措施包括:避免不必要的過于繁復的造型的制作,盡量選用節約材料的簡潔的設計方式。在用料最少的情況下實現營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空間環境設計的目的。另外在材料的選取上,應當以可再生或對環境負擔小的材料為設計主要材料。在建筑過程中,也要遵循不浪費、少廢棄的原則進行施工的完成,從而在整體上降低建筑用料的數量。
(3)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增加綠色植物的元素,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收有害空氣,促進綠色景觀,調節室內氣候,清新建筑空氣,愉悅住民心情的作用。這也體現了生態文明觀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除此之外,減少施工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在設計中加入綠色環保的因素,引導居民在日常的居住過程中增加生態環保的習慣等,這些室內建筑設計中生態文明觀的設計細節,能夠對環境保護、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2.2 生態文明觀下的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分析
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也是現代環境藝術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室外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對于生態文明觀的應用的例子不勝枚舉。較為典型的有以下幾點:合理地規劃室外自然景觀的放置空間,其中尤以空間結構中環境綠化對于土地的合理利用為主。既要實現對有限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又要保證綠化設施對建筑環境的調節作用,因此,在設計中不僅要體現生態環保觀念,還需包括優化。合理思想。
在生態文明觀的指導下,室外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工作應當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重視對地區環境以及當地生態系統的迎合,包括保證植物多樣性與生態功能本土化等。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觀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指導意義,而另一方面,在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也存在大量對生態文明這一思想的具有影響作用的實際案例。在未來的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要注重功能性與美觀性的重要性,更應實現人、建筑與自然環境的三位一體,這不僅踐行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且對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長遠影響與重要意義。
[1]蔣 軍.環境藝術設計中美術功底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3(23).
[2]張怡媛.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書法元素[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6).
[3]何川.試論文化理念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模式[J].大眾文藝,2013(01).
[4]王樺楠.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J].長春大學學報,2009(03).
J509.2
A
1004-7344(2016)17-0319-02
20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