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
(甘肅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院 甘肅省蘭州市 730020)
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的雕刻藝術
孫娜
(甘肅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院 甘肅省蘭州市 730020)
美學與牢固性的協調統一是古代建筑雕刻裝飾的重點所在。不管是石雕、磚雕刻還是木雕,細節處理的都非常到位,色彩與形象自然得體。并且,一刀一錘在建筑裝飾雕刻中都是有意義的,將人們的審美意識和人文精神能夠完美的展現出來。
中國古代;建筑裝飾;雕刻藝術
中國古代建筑裝飾歷史悠久,藝術風格與技術手法獨特,人們通過雕塑、彩繪、鑲嵌等處理手法賦予建筑獨特的美感及深遠的意義。雕塑作為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重要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朝代對雕刻藝術都有不同的創新,充分的展現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此,文章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雕刻藝術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論述,從而為有關研究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1.1 梁架中的體現
骨架為中國古代木結構中的主要形式,梁、椽、柱、檁、枋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結構形式,使得古建筑中以木材為主的梁架能夠被清晰的展現出來。這給彩繪與雕刻藝術提供了展示的舞臺,“雕梁畫棟”的方法,極大的豐富了建筑色彩,“素面朝天”展現出了木材的本質特色,兩者相得益彰,將極強的藝術視覺感賦予到了建筑結構中。梁的雕刻多集中于梁枋的中央與兩端,采用浮雕、采地雕、線雕等。題材包括人物故事、生活場景、花草鳥雀、祥禽瑞獸、建筑房舍等,有的保持原木本色,有的雕刻后顏色豐富多變。
1.2 檐下的體現
在中國古建筑中,斗拱作為其中的重要部位,它發揮著承托構件的作用,位于額枋、屋頂和柱頂之間,是梁架與立柱之間的關節。構件在斗拱上面層層疊疊、密集、縱橫交錯,這為我國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到了明清時期,斗拱中的起杠桿漸漸的變成了一種裝飾構件,細長而秀麗,短而小,繁密度充裕,工匠們常常用龍頭、鳳首、象鼻等形象將其雕刻出來。
1.3 門窗中的體現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門窗為小木制作而成,在建筑中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不同門窗的雕刻和造型闡釋著不同的建筑特征。分析中國古代門窗上的雕刻藝術能夠發現,主要以民俗生活、神話人物和戲曲故事等作為創作題材,窗隔上的主要紋飾為菱花、龍紋等。
錘花門是中國古代建筑中門結構雕刻的主要形式,門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懸于中柱穿枋上,故稱為垂柱。工匠們將垂柱下端柱子的截面加工成方形及圓形兩種形式,并將一些鬼臉圖案貼到方形的垂柱上,風擺柳、四季花和垂蓮花等雕飾雕刻在圓形的垂柱上。錘花門的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筑雕刻藝術的濃縮,不同的雕刻形式顯示出不同建筑的等級。
在中國古代的南方區,隔扇是一種常見的門窗形式,按照不同的用途與位置,分為隔扇窗與隔扇門,用較長的木料將隔扇制作成四邊形的外框,有三個部分一同構成了外框,隔心為上部結構,裙板為下部結構,絳環板為中間結構。隔扇的主要結構部位在隔扇心,發揮著通風的功能,所以,設計者會經常的按照格條的排列情況將紋樣不同的雕飾雕刻出來。通常,在較高規格的建筑中,裙板才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建筑當中,因為絳環板非常接近人的視線,所以成為了裝飾的關鍵環節。動物、花卉、寶器、人物等為絳環板上雕刻的主要題材。福、祿、壽、喜等圖騰紋樣為南北地區人們崇拜的主要對象,這種雕刻題材也經常被應用到中國古代建筑門窗中。
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主要材料形式之一為木材,輔材一般會應用到石材。中國古建筑結構的欄桿、踏步、牌坊、臺基和塔座等方面的雕塑中均展現出了石雕的特征,并將建筑物的宗教、整治主題充分的展現了出來。
在漢代的瓦當上,就有動物、植物和文字的雕刻形式,尤其在崖木門上出現了很多漢代石刻,文字、云氣、幾何紋樣、植物、動物和人物等為雕飾的主要題材。
隨著佛教的傳入,極大的豐富了古代建筑雕刻題材和理念。魏晉時期,碑塔、窟龕、佛像等為主要的雕刻形式,并在中國整個雕刻藝術領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例如,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省的敦煌莫高窟。并且,隨著雕刻技術不斷成熟,所雕刻出的結構形象也越來越逼真、形象。
唐朝后,在佛塔建筑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石材,因此石刻藝術也開始邁入了鼎盛時期,并且外來文化對其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平雕和立體雕也逐漸發展為唐代建筑石刻的兩種重要形式。
在中古代建筑中,磚雕也占據著一定的地位,主要是將花卉、山水和人物等圖案在青磚上雕刻出來,主要藝術手法為深浮雕、圓雕、鏤雕和淺浮雕等,并在房屋、墓室和寺塔等建筑物的墻面與構件上體現出來。磚雕的技術和材料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一般將色澤純青、擲地有聲經特殊技藝燒制的青磚作為燒制材料。先將坯磨制出來,再將畫面部位勾勒出來,把物象的深淺鑿出來,明確畫面的具體層次,然后再按照每個部位的輪廊進行細致的刻畫。
畫像磚與空心磚是早期磚雕的主要形式,用印模捺在濕泥坯上將人物、鳥禽、花卉等種種圖像形式印出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祝愿是其創意的主要源泉,將福祿同春、龍鳳呈祥、歲寒三友、三陽開泰、鶴鹿同春等美好愿望的,根據工藝程序和圖案去制作,然后把這些有著深刻寓意和豐富文化內涵的美好祝愿通過圖案的形式展現出來,惟妙惟肖的精美雕刻,魅力頗深,栩栩如生。
雕磚藝術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因為文化和南北地域差異,每個地區的磚雕在手法和風格上都有著自身的特征,江南地區的磚雕刻工精良、風格纖細,而且意境頗深,有著豐富的空間層次;北方地區東方文化韻味頗深,雕刻手法渾厚而樸實,將粗獷的特性通過雄渾的手法展現出來。
中國古代建筑的雕刻藝術可以說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洗禮,有效的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歷史滄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朝代的更迭,中國古代建筑雕刻文化也開始漸漸的退出歷史舞臺,留給我們的只是旅游參觀。但是,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筑雕刻藝術進行分析,其有著非常獨特的一面,是我國傳統雕刻藝術的瑰寶,有效的鑒證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1]張道一,唐家路.中國古代建筑木雕之檐下雕刻[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2]陳國兵.初探中國雕刻藝術中的吉祥之物——如意[J].雕塑,2013(03):963~965.
[3]洪梅香.回族雕刻藝術——雕刻題材和其他雕刻[J].寧夏畫報(時政版),2009(01):765~766.
[4]唐玉琴,席興利.中國古代建筑脊飾中龍形象的起源與應用探究[J].電影評介,2008(09):236~237.
J313
A
1004-7344(2016)20-0308-01
2016-7-2
孫娜(1982-),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