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衛 (中衛市文化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755000)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研究
陳 衛 (中衛市文化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755000)
文化館作為我國現代社會公共文化事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承擔著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責任,還要履行提升現代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在現代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文化館服務建設迎來了更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具體論述文化館的數字化轉型是大數據時代的必然趨勢和大數據背景下文化館服務建設的不足,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文化館服務建設策略,有利于全面提升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水平。
大數據;文化館;數字化建設
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是一種新型的思維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形式,其主要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可促使不同等級的文化館運用更加科學化、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模式展開各項服務工作,以便在增加服務內容的同時能夠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1。但是,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文化館發展建設的方向何在,是本文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在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傳統的文化館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逐步凸顯出滯后性、封閉性的缺點,嚴重影響了現代文化館建設的進程,文化館數字化建設則成為了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文化館的服務能力不足。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館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需要,從而無法滿足現代廣大社會公眾對先進文化知識的需求。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單一陳舊,服務供給主觀傾向非常嚴重,服務內容的覆蓋面較小,難以滿足大數據快速發展背景下的人們的消費心態和消費習慣,從而導致廣大群眾難以充分享受公共服務2。
其次,在現代網絡信息和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對現代網絡和數字媒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虛擬空間所產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深刻。同時,廣大人民群眾對享受現代文化生活的訴求也逐漸由傳統的場館擴展到虛擬空間的各類終端中,所以整個人們的消費環境和消費方式迫切需要一次非常深刻而又徹底的革命內容3。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館逐漸暴露出諸多不足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文化館的建設進程。由此可見,傳統文化館不能適應大數據背景的實際需求。首先,文化館的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一是文化館缺乏完善的服務規章制度,未能對工作人員產生規范性影響;二是相關服務設備設施不夠健全,難以滿足社會公眾對文化知識的獲取需求;三是文化館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具有明顯的主觀傾向性,針對基層群眾的服務相對較少。其次,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編織極具吸引力的虛擬空間,社會公眾更加依賴數字媒介或網絡。
在互聯網大數據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其開放性、合作性和共享性的觀念越來越普及,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放大了文化館的封閉性特點。下面,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應該堅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條件,不斷創新文化館建設途徑。
(一)推動服務平臺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
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應該緊密根據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全面推動平臺數字化和網絡運營模式的展開,逐步實現現代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信息資源共享,以及各項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轉變。其中,需要從下列幾個角度進行具體展開論述:一是根據實際需求引進先進且安全的數字化軟件應用平臺,緊密依托網絡媒體構建現代數字化服務平臺。二是需要建設極具自身發展特色,又具有較強的宣傳性的功能性網站、微信平臺,從而有效推動多元化、自主化服務模式在現代數字化文化館建設中的應用。三是堅持研究數字化文化館的網絡終端以及各種手機、電視和移動播放器能夠借助現代數字傳輸工具,全面創新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服務平臺。
(二)推動線上線下數字化體驗
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平臺,文化館可逐步實現從平面網站到立體的數字全景式體驗,由單一線上服務到多元化數字文化生活。采用360度全景和三維虛擬技術相結合,將陣地、環境、活動、展覽、演出、培訓及教學等各項服務內容移植到互聯網,從“展廳、教室、劇場”三方面立體展示了該館探索信息時代數字化文化館免費開放和公益性文化服務的全新嘗試。在體驗廳內通過數字手段全景式展現本土特色文化場景,為用戶營造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
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實踐中,大數據的應用將給文化館未來的服務導向提供最科學的依據。利用面向到館人群的數字化采集系統、熱點探測技術等,群眾的滿意度、文化館各個服務項目的參與度等重要的數據信息都將被收集起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即可識別群眾的真實需求,從而提升文化館的服務效能。
(三)推動服務資源的多樣化和信息化
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其服務資源應該以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為根本,充分體現和生成其數字化文化館的服務價值,搭建數字化的服務平臺和網站,統籌思考,綜合布局數字化文化館的網頁信息。其中,主要應包括信息公告、文體活動預約、戲曲曲藝舞蹈學習、書畫展覽及鑒賞等環節,并將其全面置入到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網頁中,從而推動傳統的文化館服務資源向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轉變。
(四)推動服務資源的共享化和大眾化
數字化文化館服務內容主要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平臺而實現的,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則具有共享化、大眾化的普及特點,逐步凸顯在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創新內容方面。其中,具體而言,就是在實現各項資源信息多樣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文化館的所有資源來構建現代網絡平臺,有效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文化館資源共享,以便讓更多的受眾能夠借助網絡技術的廣泛傳播性和宣傳作用,從而全面提升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文化館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心中的美譽度。
總而言之,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在我市云計算基地建設投入使用中,基于大數據構建數字化文化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不但能夠全面增強數字化文化館的公共服務能力,而且還能夠豐富數字化文化館的資源,為全面提升群眾文化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字化文化館建設工程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的特點,所以需要文化主管部門樹立良好的信心,從而全面推進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進程。
注釋:
1.程云依.構建數字化新型文化館問題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6(17):10.
2.李曉東.安徽省數字文化館建設構想[J].大眾文藝,2016(16):6+164.
3.楊進勇.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6(4):69-70.
陳衛 ,男 ,上海市, 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