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艷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環藝 610000)
淺析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
邊 艷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環藝 610000)
榫卯——中國傳統家具的主要結構,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經脈,它是木頭之間最穩定的連接方式。因此,在吸收傳統榫卯結構應用方式的同時,如何將榫卯結構合理傳承,更為廣泛地應用到現代家具當中去,是擺在設計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榫卯;現代家具;木材;中式家具
中國傳統家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具的發展過程及風格的形成與各個時期的民族文化、豐土人情、文學藝術、生活習慣、社會制度相關也就是說由各個時期的工藝、材料、工匠、文人、生活、藝術“集合”而成。我們今天再來看中國傳統家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文明狀態,所以對于中國傳統家具的文化、結構研究以及它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特別中國傳統家具的結構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研究方面。
榫卯——中國傳統家具的主要結構,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經脈,它是木頭之間最穩定的連接方式。因此,在吸收傳統榫卯結構應用方式的同時,如何將榫卯結構合理傳承,更為廣泛地應用到現代家具當中去,是擺在設計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此,從以下方面來談談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
家具長期存在于人們的生存空間,它的產生和應用是為了普及大眾的,所以它既要滿足使用功能,又要滿足欣賞價值,符合大眾的審美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能讓人產生聯想,感受舒適,潛移默化地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行影響。家具結構設計和功能設計的是否合理性,家具是否能適應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設計出來的產品能否被大眾所接受是家具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中式家具的主要結構榫卯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的靈魂,是對中國傳統建筑結構的繼承,選用木材,設計的非常科學,在工藝方面非常的準確精細,榫頭和榫眼扣合以后讓兩塊木頭緊密的相互握著,而且傳統家具選材也很講究,傳統家具在其表面幾乎看不到榫卯之間的連接的,只有通過木材紋理的通斷不同才能判斷出來。特別是明式家具達到了中國古典家具的頂峰。所以我們會看見在現代市場上銷售的中式家具的造型都借鑒了明式家具的造型。所以說設計不是無中生有的,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創新其實是發現美好的過程,只是說如何讓產品符合當下中式的審美。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中式家具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把對于市場上銷售的紅木家具或者是中國傳統式樣的家具統稱為中式家具,這種類型的家具一般來說就是直接仿制了傳統家具的造型及結構,稍稍做了些改良,但從整體來看還是直接繼承了傳統家具的外觀及結構;另外一個方向是保留榫卯結構,外觀借鑒了明式家具的線條流暢的特征,整體設計簡潔流暢更符合大眾的審美以及更適合于現代室內空間的風格的當代中式或者說是新中式的家具。那么在當代中式家具中榫卯結構是如何運用和傳承的呢?
如果我們用人體來形容家具,假設我們設計制作一把凳子,凳子由座面和腿組成,把座面和腿比喻成“骨架”,榫卯比喻成“關節”,連接“骨架”的“關節”就是榫卯結構,讓整個骨架緊密地咬合在一起。榫卯的凹凸方式讓木構件緊密地結合。然而木頭和木頭之間的連接不僅僅是榫卯,其實在古時就有用銅這種金屬材料,只是在那個時期銅屬于貴金屬,如果使用作連接件就會出現連接耗材量增大的問題,也有用鐵,但是鐵容易生銹。所以這些材料在這個階段作為輔助材料但是使用非常有限。然而在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精準高效、材料的新舊更迭,在材料的選擇上就不再具有那么多的局限性,同時還有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所以對于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我們主要是進行的傳承,并不是照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些固定的思維。如在結構的設計上以及工藝制作方面,純粹的木結構成本高,特別是人工制作,例如粽角榫,外表面看上去結構簡單,每個面都是45度,內部結構復雜。現代機械幾乎無法一次成型。在市面上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實木家具做法,最好也無非是側面使用燕尾榫,再與背板拼接的。而燕尾榫就恰恰是能夠通過機械一次出型的。目前機械化比較完善的榫卯制作是方榫與圓榫類。這種方法是將榫卯的結構簡化通過機械化生產來進行。工藝問題解決了,但是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榫卯結構意味著家具不可拆卸,不能使用平板包裝,必須整個家具打箱運輸、上樓;從結論上來說基本是對的,但是榫卯終究目的不是不可拆卸,至少最開始不是。合理的榫卯都應該是可逆向的,因為木材本身的材質特性都必須考慮到維修或更換部件。榫卯起到鏈接和穩固的作用,比如建筑的木質結構都是可以拆卸的。但是在家具的設計和使用中由于材料的特性一般情況下都是不能拆卸的,現在市場上的榫卯結構的家具基本都是整件家具打箱運輸,這應該算是榫卯結構家具的特點同時也是缺點。榫卯結構的連接方式在傳統最基礎的凹凸方式下衍生出更多的榫卯結構。這種木質材料榫卯連接方式限定了材料,材料的限定跟每個時期的材料、工藝和技術有關,現代社會中不斷的新的材料的出現和更迭都可以考慮到榫卯結構的連接方式上,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不可拆卸的問題。比如在材料和結構的選擇上可以使木材和木材、木材和塑料、木材和金屬等等;甚至故意將榫卯結構外露。在榫頭和卯眼的結合中用不同的材質質進行,最常用的圓榫就可以用不同的材質進行替換。
另外我們還會提到環保的問題,當代中式家具的材料一般用胡桃木、白蠟木等,木材的生長是非常緩慢的,所以可以考慮其他材質。比如竹集成材,是由竹條膠合壓制而成的方材和板材,具有吸水膨脹系數小、不干裂和不變形的優點。可以像木材一樣進行鋸截、刨削、鏤銑、鉆孔、砂光,裝配和表面裝飾方式加工。經過處理后可以防止蟲蛀。所以榫卯結構的處理方式上竹集成材也可以做到,這個在市場中也是有的。 這樣同時也降低了成本,何樂而不為。
榫卯也許不是最佳的在家具設計中所應用的結構方式,同時它又要受到成本、時間、易用性等問題的影響,但是對于當代中中式家具來講發現傳統并繼承傳統才是當代設計師真正的使命。
[1]成偉, 劉曉宏.新中式家具設計新探《工業設計 》2016(7).
[2]劉秋云.探析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8).
[3]魯鋒.竹集成材家具設計探析《華章》2012(2).
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課題名稱: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文化價值及其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5SB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