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曌堃 (商洛學院藝術學院 726000)
陜南民居建筑印象及藝術元素芻議
——以洛南縣韃子梁石板房為例
唐曌堃 (商洛學院藝術學院 726000)
洛南縣韃子梁石板民居位于洛南縣石坡鎮李河村,屬于典型的傳統陜南民居建筑樣式,在歷經數百年的傳承中有其獨特的民居文化發展沿襲。文章針對此典型民居遺存所反映出來的藝術元素進行剖析,將民居建筑的核心樣式、符號和造型作為重點解讀對象。從其建筑印象切入,同時對其所涉及的藝術元素涵養進行簡單梳理,并對其文化產業開發提出初步的設想,目的在于通過文化藝術的理論關注,達到對其文化現象和開發價值進行縱深的藝術挖掘和設想探索。
韃子梁;石板民居;建筑印象;藝術元素
項目名稱: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16jyjx138
洛南縣韃子梁距洛南縣城45公里左右,山巒起伏,山頂及低洼處有7處較為集中的石板群落,包括水窖、麥場、牛羊棚舍等功能配套,另外有散戶若干,中心部位有老式戲樓、磨坊、集會大場,是一個可以實現獨立生活的自然村格局。相傳洛南縣韃子梁石板民居是元末蒙軍殘部(也有說是叛軍)為保存實力,占山設界據點駐扎,并逐漸在該地定居繁衍。同時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和物資匱乏的實際情況,利用山上片狀層巖修房固堡,以保證人們抵寒保暖、防御外敵和其他自然災害而修建的居住院落。另有傳言該部民居其實是被虜的漢民工匠,結合陜南土坯民房結構的建筑樣式創新。可以肯定該石板民居必定借鑒了我國民居的建筑的普遍原理,從設計思維上它必定是勞動大眾智慧融合的結果,這一建筑現象在陜南商洛地區洛南境內出現,標志著漢文化與外族文化的和諧共生與自然融合。
洛南縣韃子梁石板民居的第一視覺印象,可以將其與江南及其他少數民族民居相媲美,它無疑是陜南地區傳統民居的傳統古籍遺存,并且時至今日仍有炊煙升起,零星主人和牲畜穿行其中。到這里采風考察的第一視覺感受就是石板曾連疊加,錯落有致,一種滄桑、斑駁、工藝味十足的建筑印象讓觀者驚嘆不已。每個獨立的民居小片區都是結合自己起伏不定的地勢隨灣就梁延綿展開,部分院落之間似隔還連,曲徑通幽,像極了江南園林中的景觀,最為巧妙的是院落中間還鑲綴不少參天大樹,綠茵迎風作響,十分美妙。與其相較而言這一地方由于地處石板層巖的山梁,水源極其匱乏。
從2005年前至今,我與同道親友先后對其進行采風和考察20余次,每次都會不同程度的碰到其他游客和藝術從業者。事實上,在網絡和紙質資料中不乏對其進行多角度的綜合美感的報道和記述,以下將對其建筑的外在印象和內在藝術元素的變遷做初步的展開論述。
首先,從生活向民間風俗進化。洛南有個韃子梁,成為來洛南游玩的文化藝術從業者的一種情結。大多數游客至此,其實內心早已不同程度的淡化了石板民居的建筑功用,雖然大家也能極為熱情地走入其中五六戶常住老人的屋內攀談,但年輕一代為了孩子上學或交通便利逐漸放棄梁頂的石板民居已是不爭的事實。當我們在不同季節走進石板屋內,感受截然不同,室內溫度不僅冬暖夏涼,而且前面極其整潔,有些房屋內墻還用泥土或灰土打理的十分平整,與簡單地日用器具和淳樸家飾相得益彰;有的還在中堂留有掛畫的地方;有的側墻還設有供奉土地爺或觀音佛像的神龕,可見這種習俗是后居者融入陜南風俗的有力佐證。
其次,從建筑向文化符號固化。獨特的層式石片有序疊加的建筑樣式恰似前世今生遺落在洛南的諸多記憶,將碎片連成鏈飾,再形成別致的設計視覺構成,它包含了點、線、面,或者黑白和色彩構成的所有設計元素,痕跡所至皆有意味深長的故事可覓。仔細觀察石板房的墻體和屋頂,可以發現隱埋于石板中的房屋木架與商洛地區其他土坯或磚混結構的“立木架子”民房十分相仿,其中木架結構多為卯榫結構,恰當的用幾何結構分解了石板建筑材料的自身重量,同時保證了石板房屋的建筑功能性。這一建筑結構的使用,可以說是該區域石板民居部落歷經百余年,直立風雨中的有效保障。
再次,從視覺向藝術畫面演化。走入韃子梁石板民居其中,每到一處都是一幅絕美的畫作,你可以隨心盡興的把它想象成國畫、油畫、水彩、雕塑或園林圣境。石板民居璀璨的閃光點并沒有因其明珠暗投而被大眾遺忘,據不確切統計,每年到此的民間藝術團體采訪考察和個人觀光旅游的人數逐年大幅攀升,大有燎原之勢!其中畫家、攝影家、文學家采風及考察體驗人員的所占比重十分突出,當他們走進韃子梁的石板民居群落時感嘆這一經年的建筑樣式融入自然環境中別致美感的同時,還將其與地域風俗、文化藝術、影視創作、考古紀實、社會學等進行縱深的關聯創作和挖掘。
到洛南縣去李河村韃子梁看石板民居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藝術現象。時下,正是我國從中央政策層面打造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初始,我認為打造商洛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助推商洛地區經濟模式全面穩步發展,政府牽頭團體參與、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文商合作普惠于民,規劃制定合適當地民情,形成系統可操作的長遠發展思路。
首先,從文化遺產的保護層面入手合理開發該地的旅游,滿足普通大眾日益高漲的山野風情旅游意愿。這一方面,洛南韃子梁石板民居的地理區位十分合適,該地所處位置海拔較低、空氣新鮮、植被完好,爬山曲線路程約2公里左右。人們在體會傳統石板民居的同時感受這邊獨特的自然風光,并且漫步登山也是當下都市人們熱衷的休閑放松方式。
其次,從藝術視覺的涵養角度深層挖掘其藝術元素,建設文化藝術寫生采風基地的暫新綜合經濟體。洛南縣韃子梁的石板民居在作為典型建筑遺產的同時,還具有豐富而特別的視覺感染力,其從民間建筑的個體功能上宜居,從外部肌理和視覺形式美感上宜畫。其典型的藝術元素包含了小橋古樹、流水曲徑、綠茵民房、田園耕作、家禽牲畜等生活場景,還包括了建筑結構、繪畫攝影、環藝設計、景觀造型、規劃統籌等藝術學科的實踐成果。
再次,從開啟現代綠色農業模式角度入手打造綠色農業果蔬采摘體驗區。這里基礎植被良好,光照時間充足,散布山上的純天然野果子有三十余種,可觀賞花卉植物百余種,擁有連綿起伏的可耕種土地更是十分豐富,據說山上人居最高峰時期,該區域土地可供給數千人的口糧。山上所長食物和果蔬多用牛羊農家肥增加補充養分,所以絕對是綠色純天然的農副產品,這種將農業與文化結合起來的綜合發展模式在未來必定成為趨勢。
總之,無論從文化藝術,還是民俗建筑層面審視,洛南縣韃子梁的石板民居都具有文化文物的一般性質,只是近年來由于其交通不便,或者說是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導致的另一種忽略,該處民居年久失修,日漸破敗,但是有識之士并沒有停止對它的探訪和推廣。
[1] 柳宗悅.工藝之道[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柳宗悅.民藝四十年[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 張壓西.裝飾與雕塑[M].重慶出版社,2003.
[4] 安新鮮.高平民間藝術[M]. 山西:山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唐曌堃,男,陜西商洛,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