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瑩 (湖北工業大學 430000)
傳統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發展模式
——以家具設計為例
彭曉瑩 (湖北工業大學 430000)
本文借助設計師對傳統工藝創新設計的不同手段將其在現代設計中的發展分為三種模式,從家具設計的角度進行分析,第一種是將傳統工藝整體繼承,后兩種則是分離了傳統工藝的技法和風格,分別結合新的現代設計元素,形成具有當代審美的設計產品。前者對工藝的自身條件要求高,多以文化遺產性質傳承,而后兩種則是傳統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發展更為有效的途徑。
傳統工藝;現代設計;家具
1.整體傳承的定義
整體傳承,即風格形式和技藝完整的繼承。多數傳統工藝因其地域特色和歷史價值被收藏和保護起來,但至今仍在社會中廣泛運用的就非常稀少了。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巨大變更對傳統工藝直接應用于現代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傳統手工藝想承襲下來,除了材料和形式要符合現代審美,功能性要完備,生產方式也須盡可能適應現代工業生產。
2.中國家具工藝及風格的形成
中國經歷漫長的發展形成了特有的家具風格,傳統的榫卯工藝及獨特風格使其成為極少能整體傳承下來并至今仍受歡迎的傳統工藝。明朝鄭和七下西洋,開通了連接亞、非等地的航線,促進了中外文化和技術的交流,使眾多港口和集市迅速建成,這為明中期以后大量進口高級木料奠定了基礎,家具業得以飛速發展。此時,家具風格已相當成熟,明式家具由此而來。
3.明式家具整體傳承的原因
明代家具興盛,文人雅士樂于親自繪制設計稿再交由工匠按圖制作,其樣式往往包涵濃厚的文人氣質。明式家具講究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整體比例勻稱、線條流暢,輪廓簡潔不乏細微的變化,裝飾雅致,物盡其用。它不僅符合現代審美和功能性,還散發著漢民族文化的氣質和神韻。這是其至今仍受推崇,得以沿襲的原因。
今天我們說的明式家具不單指明代留傳下來的家具,也包括按明代式樣仿制的家具,它多是一種藝術風格的代表,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家具類型。現在有了機器輔助加工,制作也不像從前那樣復雜耗時,因此許多工廠仍在按明代樣式仿制家具。
1.傳統形式與傳統技藝的分離
過去傳統工藝多是因滿足當時的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具有極強的功能性。當代生存環境發生巨變,傳統工藝的實用功能大多消失了。例如中國傳統金屬編織工藝一直用于制作燈籠,在古代,燈籠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這項工藝也廣為應用。而現代生活中燈籠早已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金屬編織工藝也因沒有發展出適用于現代社會的新形式隨之沒落,如今僅用來制作成紀念品或觀賞品。因此在現代設計中延續傳統工藝,傳統形式和功能就不能避免的要與技藝分離。
2.現代審美對傳統工藝的再創造
失去了實用價值的傳統工藝就失去了在當代社會中生存的根基,現在我們對傳統工藝的欣賞大多針對精湛的技藝本身,而非其使用體驗。打破固有產品形制的約束,用傳統技藝把先進的功能和形式包裝起來,這是傳統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發展的途徑之一。近年來很多設計師致力于對傳統工藝的研究,為與傳統形式分離之后的技藝尋求恰當的現代形式與功能載體,使二者融合為新產品。這一方式即是用現代風格和審美對傳統工藝進行再設計,使之不脫離現代人的生活環境。
1.傳統工藝中風格與精神性的延續
特殊的技藝在賦予傳統工藝獨特風格的同時,也局限了它的發展。如果把傳統工藝的思想內涵和精神風貌從固有的形式與技藝中分離出來,加之以現代的技術和材料,用精神性的延續取代單純的技藝傳承,形成包涵獨特民族情感的現代樣式,那么傳統工藝就有了再設計的空間。
2.從明式家具到新中式家具
今天,明式家具已被發展出了一種具有融匯中國傳統典雅氣質且兼具明顯現代特征的新家具形式,叫新中式家具。其特點是將精神性從傳統手工藝的固有形式中分離出來,利用先進的材料和技術融合傳統美學,在現代設計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精髓。
現今大眾消費日趨理性,人們的消費觀趨于對人性化和情感價值的追求。中華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工藝的價值逐步被東西方社會重新認可,新中式家具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以手工藝起家的奢侈品牌愛馬仕把握這一形勢,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創立了旗下當代生活品牌“上下”,旨在運用中國文化精髓和傳統工藝做創新設計,使傳統的精神價值重返當代生活,讓古老文化煥發新生。
3.傳統工藝中精神文化延續的意義
除了精湛的手工技術,傳統工藝帶來的民族性和文化價值更加寶貴。學習技藝是傳承傳統工藝的一方面,而在現代設計中去延續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回歸對個性和民族價值的追求更是意義深遠。
綜上所述,傳統工藝出自于民間,根植于基層,來源于生活,服務于人民,構成了有雄厚群眾基礎的文化底蘊。它把功能與時代的審美融為一體,是包含了物質性和精神性的藝術。在人們日益重視個性和民族價值的今天,經歷了蛻變后的傳統工藝勢必會帶著強烈的民族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1]錢洪偉. 產品設計人性化的歷史與邏輯分析[D].東北大學,2005
[2]吳杰.論明式風格與現代家具設計[J].世界家苑.2013(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