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琪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美術系 435000)
夏加爾的繪畫藝術和色彩表現
楊安琪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美術系 435000)
此文是2016年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編號:DK201520
1887年,馬克·夏加爾誕生于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一個貧困的猶太人大家庭。除了夏加爾之外家里還有八個孩子。父親在一個批發鯡魚的店里做壯工,母親開小商店,賣魚、面粉、糖和調味品。夏加爾從小就懂得生活的艱辛,這樣的家庭根本就沒有可以造就他成為畫家的環境。但是猶太人的故事和傳統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夏加爾,因此他才擁有了與眾不同、童話般的幻想,給了他無窮無盡的靈感,一顆童稚色彩的種子種在了他的內心深處。
夏加爾的少年時代在猶太宗教上小學,然后進入俄語教學的地方公立學校,在學校學習基本的繪圖知識。他對繪畫有過人的天分和特殊的興趣,并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但是他的母親并不贊成他成為一位畫家而是繼承家里的店鋪。夏加爾在維恩畫室短暫地學過一段時間繪畫,但是他發現他的老師不如他畫的好,于是決定去圣彼得堡學畫。這一年,夏加爾只有19歲,當他父親知道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后,毫無表情地扔出27個盧布:“這是我的全部。”
就這樣,夏加爾懷揣著夢想和27個盧布來到圣彼得堡,但是身為一個貧困的猶太人子弟,想要在圣彼得堡系統性的學習畫畫簡直比登天還難,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夏加爾認識了一名俄羅斯畫家——巴克斯特。1910年,夏加爾在巴克斯特的影響下去了巴黎,在朋友的幫助下很快的進入了巴黎藝術家的圈子里。他認識了一大群和他一樣懷有夢想、放蕩不羈的青年藝術家。夏加爾在這樣的環境里激發、推動了他充滿浪漫色彩、富有詩意的繪畫風格。受各種風格的影響,他的繪畫作品色調變得明亮和絢麗。
夏加爾到巴黎的時候待了大約四年的時間,這是他的黃金時期。他的代表作有《我和我的村莊》《七個手指的自畫像》等。從這些畫看來,基本上已經確立了夏加爾今后的畫風,此時雖然他的繪畫顏色很淺,但每一幅作品都有錯綜復雜、稀奇古怪的特點。在夏加爾的世界里,色彩是可以相互交融、每一個人物或物品都可以隨意倒置,讓人感覺有寬闊的想象空間,那夢幻般的內容好像是在給我們播放一部電影,營造一種神奇、有趣的氛圍。
《我和我的村莊》可以看出,“我”與大牝牛親切地面對著,臉上都帶著微笑,夏加爾把大牝牛“人格化”,親切的神情好像一對戀人一般。背景俄國教堂和農舍的房頂,展現了作者的故鄉風光,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大牝牛的臉部畫著一個擠牛奶的婦女,“我”和牛的中間畫著一個扛著鐮刀的農夫和一個倒置的婦女;而“我”和牛的下面畫著一棵開花的樹。那樹的顏色鮮艷,開得燦爛,綠瑩瑩的顏色閃爍著希望,那是夏加爾住過的村莊,發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夢幻、真實、質樸。無論是哪一個畫家,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故鄉的本質都會反映在畫面上,保留在作品里。
夏加爾的藝術,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一種思想的藝術,畫面雖然看上去夢幻、離奇,但是實際上確實天真質樸、樸實無華。夏加爾從俄羅斯的鄉村地區來到巴黎,付出了努力和犧牲,為自己的藝術追求邁出了有力的一步。
馬克·夏加爾出生于一個家風嚴謹的猶太人家庭,家庭所信奉的教條也格外的嚴謹。猶太教是世界上三大神信仰的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猶太教的教義來自于《圣經》的《舊約》部分。猶太教相信只有一位真神,即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義,好憐憫,因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應該有尊嚴且受到尊敬地對待。
在《圣經》的故事里,夏娃是亞當的肋骨生成的,《創世紀》說:“你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夏加爾在表現《阿波利內爾禮贊》這幅畫的時候把他們的下半身連在一起,他用幾何學描繪構成整幅畫面。圓形的背景像一個轉盤一樣,圓盤的左邊的數字和鐘表的時間是一致的,亞當和夏娃正好在圓盤的中心點,表現的是時間的開始和世界的永恒。
夏加爾在圣彼得堡學畫,利用暑假的時間回到維捷布斯克,經別人介紹認識了富商家的小姐貝拉隨后訂婚,夏加爾第一眼見到貝拉就深深的愛上了她,認為他們就是相互屬于彼此。
妻子和女兒是他的模特,夏加爾的畫面中不僅僅有妻兒還有他的朋友和故鄉,在他的人體畫中開始大量出現執拗的曲線和幾何圖案,它的畫面被曲線和花紋所覆蓋,讓他的作品更多的回歸自然,他回到了自然主義。
1915年7月25日,夏加爾和貝拉結了婚,前兩天是夏加爾的生日。他畫了著名的一幅作品《生日》,整幅畫面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喜悅。畫面中的地、桌布、床單等都用了燦爛的紅色,貝拉手捧鮮花,而夏加爾沉浸在無比幸福中,他整個身子都飄在半空中,脖子扭曲過來親吻貝拉,這樣看上去雖然夸張、夢幻,但是完全能夠烘托出那種歡樂、幸福的氣氛。結婚三年后,夏加爾又畫了另一幅作品《散步》,夏加爾站在地上,而貝拉飛在半空中,夏加爾高高的揚起手臂拉著貝拉一起在平原上愉快地散步,畫面色彩明亮,有慶賀熱鬧的葡萄酒瓶,還有漂亮的紅色畫布。這不僅僅是因為貝拉生下了長女依達,還有俄國十月革命給人們帶來的解放,徹底輕松了。
1923年,夏加爾帶著妻子貝拉離開俄國,重返巴黎。在巴黎,夏加爾和貝拉過上了安靜和平的日子,他們經常旅行,去山間鄉野小住,也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包括之前的詩人、畫家朋友。這幾年時間里,夏加爾的作品里經常出現小提琴手,小提琴手的題材經常會出現在他的作品中。是故鄉的情懷給了夏加爾永遠不可磨滅的記憶。
二戰爆發了,夏加爾帶著自己的家人疏散到法國南部,但是法國卻頒布了反對猶太教的法律法規,他一再向南移動,后來在1941年他帶領全家去了美國。他認識了新朋友皮埃爾·馬蒂斯。之后,皮埃爾.馬蒂斯幫他舉辦了畫展,夏加爾的作品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可是在1943年,夏加爾的故鄉維捷布斯克被戰火包圍了。從夏加爾的作品《固執》中可以看出夏加爾的憤怒與不安。畫中有燃燒的房屋,屋子旁邊有倒下的十字架、母子倆驚慌地乘著馬車逃難……但是這母子倆不知道要逃到什么地方去,背景添加了手拿旗幟的士兵,十字架旁邊是手持燭臺的神父,眼睜睜地望著這一場悲劇不知所措。夏加爾就這樣用戰爭、難民、基督的題材敘述心中的苦楚與不安。
夏加爾的作品將現實與夢幻融入了色彩的表現,他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遠走他鄉,他的畫平淡天真、質樸單純,風格是真實與夢幻兼容、老練與童稚,描繪的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猶太教的文化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夏加爾說:“很多人說我的畫是詩的、幻想的、錯誤的。其實相反地,我的繪畫是寫實的。”但準確地說,夏加爾的繪畫是寫實的,但他是用詩的、幻想的、浪漫的方式表達。夏加爾的藝術作品仍然能夠適用于任何時代,他的作品的精神與情感是永恒的。夏加爾是美術界的“莫扎特”、“肖邦”,他的作品是平淡的生活上真摯的亮光,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焰一樣熱烈的情感,打動人心。
(指導教師:曹新剛 李姍 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1]鮑詩度.西方現代派美術.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1).
[2]李智.漂浮在空中的美好回憶——夏加爾《生日》淺析.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0(4).
[3]姚宏翔.西方美術史.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