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憲勇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21000)
線條形態對幼兒性格心理影響的研究
杜憲勇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21000)
幼兒繪畫用線習慣和構圖的特點,往往能夠映射出幼兒最真實的性格心態特征;因此線條的表現形式成為幼兒繪畫課程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現階段我國對于幼兒美術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從幼兒簡筆示范畫或者是幼兒色彩涂鴉入手。本文通過探討幼兒年齡、性格的差異、幼兒繪畫藝術語言——線條形態特征以及其發展的情形,來探討我國幼兒繪畫表現能力的發展狀況和幼兒性格心理特征的培養。
美術教育;線條形態特征;幼兒性格;心理和諧
我們絕對不可被忽視的問題——幼兒性格心理的發展。它會影響人的一生。本研究的目的是為教育實施者、研究者和幼兒教師們更好的從繪畫的世界來接近并觀察神奇而又多變的幼兒心理和性格特征,從而研究發現幼兒性格心理特征的現有難題,更好的進行探索找到解決思路,提出適當對策,填充繪畫研究在幼兒性格心理發展方面的空白。
1.家庭與社會兩方面的客觀因素
目前我國家庭與學校對幼兒美術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復印式”“依葫蘆畫瓢式”“描摩式”等的傳統模式。
而觀察當下,國內關于幼兒的美術教學方法大多偏向于傳統模式化的教學——對幼兒進行重復式的加強訓練。它主要是對兒童專業技能方面的單一培養,然而這種方法非常不利于幼兒的性格心理和諧與綜合素質發展。另外當前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認識的片面性,導致國內家裝的美術觀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程度的偏差。
2.個體的思維、記憶、功能、語言、活動能力等主觀因素
3到4歲是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相對比較關鍵的時期,我們必須關注這一時期幼兒的性格心理發展狀況,并且分析幼兒能否去理解他人、是否能遠離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和行為,這對幼兒社會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對幼兒性格心理發展方向的培養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主要包括游戲活動的訓練、故事內容以及意義的討論、語言的訓練、家庭情感的培養、混合年齡交往等。
法國大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請給孩子一張屬于他們自己的畫紙,讓他們盡情地畫出屬于他們的世界吧!"然而 ,從幼兒美術教育來說,不管是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還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認識總是十分僵化和滯后的,由此導致了幼兒美術無法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目前,在幼兒藝術教育的變革下,幼兒的藝術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狀況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便如此還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些問題,并且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才可以在兒童早期的教育中,讓藝術教育在幼兒的性格心理發展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3.強化繪畫中的線條形態對幼兒性格心理發展認知的必要性
近期,關于心理理解的研究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理解角度,有什么樣的心理就表現出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反映出什么樣的心理。據此而言,我們可以根據心理的狀態變化來理解甚至是剖析別人和自己,這是目前認知領域探索中最不可忽視的課題——性格心理分析。而繪畫是能夠影響并顯示心理發展的方式,線條形態是繪畫的重要表現形式,成為繪畫中十分重要的記憶載體和表現方法。各異的表現語言在繪畫上延伸,都可以從線條形態上映射出來。
線條的形態感性和理性對人性格心理的發展以及研究工作方向有著重要的影響,性格心理的感性和理性走向改變著線條形態,反之線條形態也促進性格感性和理性的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將線條的自然形態、裝飾形態運用于幼兒教學中,可以成為一種健康有效的、影響甚至改變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方法和策略,這也說明了對線條形態和幼兒心理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研究設計是在相關的心理理論學習和深度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一個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采用干預-后測-分析對個案進行干涉和觀察。從幾次實驗繪畫表現出來的線條形態(自然的感性或裝飾的理性)來分析、發現線條形態可以測驗幼兒情緒的變化、反映幼兒的性格。
幼兒園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是大班。大班幼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也可以通過大班幼兒作品中的感性與理性線條形態的表現形式,感受與欣賞幼兒心理狀態,進而對幼兒進行繪畫--感性線條形態與理性線條形態的調理。
1.繪畫中的藝術語言線條形態的表現及建議
抽象派大師米羅繪畫創作作品向幼兒學習,其作品才反映出幼兒真實的心理狀態。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繪畫的造型與習慣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美術教育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而對于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幼兒的方式來研究幼兒繪畫的發展狀況。幼兒自己線條形態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與繪畫的情感、性格心理有直接的關系。一般幼兒在選擇線條形態的時候,是根據自己的性格(感性或理性)來表達形象思維的,因為他們喜歡這樣的線條形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可以發現,感性的幼兒喜歡運用節奏感的線條形態表現物像,而理性的幼兒喜歡運用形式感的線條形態表現物像。
2.性格心理與線條形態相互作用
以“我在屋外玩球”為主題讓幼兒進行自由的創作,并依據羅恩菲爾的《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相關理論來研究3-6歲幼兒的繪畫中線條的感性和理性表現。經過整理分析,發現幼兒的線條形態流動曲折,動感很強的多為感性者;剛直、具有裝飾性、靜感很強的,多為理性者。
幼兒線條形態的表現能力是從他們的繪畫作品上體現出來的,不同的性格——感性、理性會導致畫面具有不同的線條藝術語言。感性的幼兒性格心理較為粗放,不注重小節,所以感性幼兒的繪畫,線條形態就會粗放、混亂,畫面結構不夠嚴謹,運動感強。而理性性格心理的幼兒繪畫,線條形態作品會顯得很精細,形式感、裝飾性、秩序性很強。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線條形態訓練來調理幼兒的性格心理——具有理性表征的幼兒進行曲線的節奏訓練,具有感性表征的幼兒可以進行裝飾線條、平行線條等條理性訓練。最后,建議幼兒教師要發掘幼兒的繪畫天分與興趣,熟練地運用幼兒能夠學會的線條形態——感性和理性的繪畫技巧,從而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引導幼兒性格心理向中性發展。
1.如何更好地和諧幼兒性格心理與線條形態的相互作用
目前,我國對于幼兒的美術教育主要是以繪畫的形式開展,但是美術的課程教育和教學的手段過于單一,這對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很不利的。為了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和學校更應加強和重視幼兒美術方面的教育,更加關注幼兒的性格心理發展,通過繪畫——線條形態來引導幼兒對美術繪畫活動的興趣,從而引導、改善幼兒的性格心理走向中性性格。但糟糕的是,很多學校的美術教育活動照搬照套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沒有注重幼兒的興趣與天賦,這從根本上壓抑了幼兒的美術天賦。
美術會對幼兒的心理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利用并中和線條形態來解析幼兒性格心理發展傾向的相互作用力,利用線條形態來幫助幼兒發展性格心理及形象思維。
2.線條形態差異調理幼兒性格心理感性和理性的必要性
線條形態就是精神來源的重要信息,可以說它是情感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它的表達思想情感反映了人類對生命力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憧憬。線條形態是文字的起源,是人類居住環境的草圖,是人類創造世界的一切思維的展現。線條形態對美的塑造、開發幼兒的精神世界,和幼兒性格心理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翟佳 .3-4歲幼兒心理理論發展培養方案 [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 孫培.繪畫療法[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