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飛 (東北大學 110000)
基于數字技術的古村落檔案館平臺的構建
潘艷飛 (東北大學 110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的觀念和行為發生了深刻的動蕩和裂變,弘揚和發展古村落借助信息技術,為用戶和古村落之間搭建橋梁,本文將以數字化構建的古村落檔案館平臺為切入點闡述數字技術在古村落的重要作用。
古村落;數字技術
1.古村落的概述
古村落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當地人祖輩父輩生活在此、在漫長的生活中形成特有的風俗習慣,古村落有我們民族之本、文化之根。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從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彈指間,90多萬個自然村消失,村莊已經消失了,村落里的歷史文明也隨之灰飛煙滅了。
古村落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承載了五千年文明史的美好精神家園,是中國文化的補給和根,如果古村落文化消失滅絕,將是人類文明史中無法估量的損失。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歷史,要保護古老的村落,保護我們精神家園。
2.數字3D古村落檔案館的意義
正如李政道曾說過,技術和藝術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古村落檔案館是基于數字技術的介紹中國古村落的平臺,它以數據形式展現了古村落的生態原貌,目的是更好的推進對古村落的宣傳和保護。
(1)傳統檔案館在查閱瀏覽時必須在工作時間、到工作地點辦理手續,而在數字檔案館,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查閱資料,不再受到地域空間的限制,檔案館在大家電腦上、在IPAD上、在手機上,用戶可以在萬里之外了解古村落。
(2)傳統檔案館文獻資料采用借閱的辦法,借出去的資料破損或難以追回。
數字檔案館以數據流通的形式取代傳統的檔案本身的流通,避免實體檔案丟失破損,有利于實體檔案的保存。
(3)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其不可陳列的性質,使之不能在傳統檔案館進行保存展示,導致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亡的命運。
古村落檔案館的數字化形式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通過數字信息進行展示收藏,有大量的視頻影像和圖片對非物質遺產起到保護和發揚的作用。
(4)傳統檔案館的信息傳播是單向流動的過程,檔案館與受眾的交流非常有限,但數字檔案館在網絡平臺上具有開放性,用戶一改以往被動的接受信息,他可以自主選擇甚至點播,實現用戶與檔案館、用戶與專家實時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檔案館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大大增強,提高了信息傳播質量和效率。
3.3D數字化檔案館的特點與創新
通過3D數字檔案館平臺的建設,可以使用戶在互聯網上用鼠標和鍵盤控制觀看全景,3D實景的效果,猶如身臨其境;三維全景的漫游方式,使用戶可以控制進出,把遠景拉近,近距離觀看,可以選擇游覽的方向,并查閱建筑內部結構;
良好的兼容性和交互,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游覽,不受到傳統游覽的時間和空間束縛;
合理的游覽模式,是用戶快速找到感興趣的內容、系統會通過記錄瀏覽軌跡,推薦瀏覽者相關的內容,并記錄信息,使用戶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不會迷路;
通過數字化檔案館可以使瀏覽者足不出戶的在線了解如手藝、祭祀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一個不同的民族獨特的理念和文化,而這些在傳統的博物館或檔案館無法保存,在數字化3D檔案館平臺則可以采用動態圖像、數字照片和視頻進行生動全面的體驗。
1.前期對類似網站的調研及定位
了解相關相類似的博物館和檔案館網站的資源內容、設計形式、展示方法,對古村落數字化旅游平臺進行定位。通過調研,現有的博物館和檔案館網站平臺在展示方式上以圖像文字占絕大部分,一小部分有視頻和聲音,僅僅幾個有3D全景,在資源上更是以綜合類的科普知識為主,古村落數字3D檔案館平臺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古村落數字檔案館平臺的定位:豐富數字資源、迅捷互動模式、打造國際平臺、傳揚瑰麗文明。
古村落地圖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古村落之間的相關性,按照不同層次結構來組織內容,這樣的瀏覽模式不僅能幫助用戶快速的找到內容,直觀的呈現框架和村落間的層級結構,而且對古村落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資源關聯,構造瀏覽者個性化網絡信息,提取用戶的個性化特征,推送適應性的游覽內容,系統自動生成個人動態的游覽地圖,對游覽的村落情況有一個可視化的清晰了解。
百科全書模式就像查閱百科全書一樣,了解不同村落的不同面貌、風俗、不同地域的地域特征,在平臺首頁上會有不同村落的輪播,有不同村落的名稱和概括的特點,使用戶方便查閱。在這個開放性的古村落百科全書結構中,各類內容都能找到相應的接口對接內容,已有的內容也能迅速的得到更新和補充。
一本書式的瀏覽是針對某一個村落,用戶可以像翻書一樣從第一頁通覽村落特點,了解某一個村落的選址規劃、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周邊景點和路線等。可以在二級頁面地圖里點擊省份、再選擇具體的村落,一個村落翻看過后是下一個村落信息。
定點瀏覽是提供有意向的用戶,用戶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快速找到內容,如通過搜索祠堂,平臺會通過運算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搜索,給出所有有相關信息的推介,根據優先度、熱度和符合特征層級,使用戶迅速了解具有搜索特點的古村落信息。更有“專題區域”模塊,在這里,用戶可以迅速的找到感興趣的專題的集合,對于用戶瀏覽過的信息能夠進行記錄,形成個性化動態游覽地圖。
2.對檔案館技術及視覺效果定位
在數字化3D檔案館平臺建設采用了多種媒介和較為先進的制作技術,如虛擬現實。基于全景圖像的真實場景, 經過數字計算及模型投影后,在計算機中全方位、互動式觀看真實場景還原,同時符合W3C標準的html5中,運用CSS與DIV進行布局定位,技術先進的同時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在視覺流程方面,創造視覺層次、合理排布元素,引導用戶瀏覽流程。在顏色搭配方面,背景顏色雅致、富有古意,含蓄而厚重,適合長時間觀看;頁面主體為暖色調,點綴以小面積的、飽和度高的紅色和藍色,使整體效果鮮明而不失協調、統一感。在圖形圖像運用方面采用首頁輪播大圖,一系列能夠明確反映古村落主題的圖片,圖片整體形式和色調統一,構圖平穩大方、整齊有序、統一和諧。在制作中,適當的采用修圖軟件對圖片進行曲線調整、銳化、色調色階調整。在交互視覺元素的運用方面,通過導航設計整合各個欄目,實現自由跳轉,合理設計空間層次、主從關系、視覺秩序及彼此之間的邏輯的運用,清晰的導航路線能夠帶領瀏覽者直觀、方便地進行瀏覽。
綜上所述,古村落數字檔案館基于信息及多媒體技術、通信及網絡技術,具有個性化、操控性、體驗性和娛樂性,時效性、靈活性以及功能性的需求,承載了中華文明、有效的弘揚了古村落文化,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潘艷飛,東北大學,講師,碩士,視覺傳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