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發(fā)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 530000)
主旋律微電影在高校“立德樹人”的作用探析
陸生發(fā)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 530000)
在新媒體應用廣泛的當下,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微電影,一系列依靠網(wǎng)絡宣傳方式層出不窮,而微電影在高校學生活動中也廣受歡迎。因此,將微電影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將主旋律的微電影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以及網(wǎng)絡教學有機結合,通過主旋律微電影所表達的思想宣傳高校“立德樹人”的精神,這是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微電影;高校教育;立德樹人
此論文作為2014年度廣西藝術學院科學研究項目“微電影在高校“立德樹人”中的作用與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B201419)。
主旋律電影是指能充分體現(xiàn)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在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有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關指導性文件,在文件中著重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立德樹人”理念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時下網(wǎng)絡教學以及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都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補充,通過主旋律微電影的方式對高校學生灌輸思想政治觀念,將立德樹人的理念影響到高校學生思想中。因此,以主旋律微電影為教學的新載體,是一條值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探索的新途徑。
首先,微電影的產生和制作是要借助網(wǎng)絡科技以及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發(fā)展,各種網(wǎng)絡交流平臺盛行,一系列以“微”微代名詞的產品應運而生,全世界進入了“微”時代。而微電影也具備了播放時間短、制作周期短、投資少成本低等特征。同時微電影所涉及到的題材十分廣泛,由于微電影自身具備的這些特征,因此可以拍攝微電影的人群也比較廣泛,這給一些喜愛電影的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深受年輕層次人群的喜愛。人們可以通過微電影將自己所想要表達和宣傳的思想呈現(xiàn)出來,并影響到別人。
其次,作為影視產業(yè)中的一種新樣式,微電影對于校園文化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很注重一些影視作品對其的軟文化影響。微電影同樣也具有這種文化傳播的重要影響作用,自2011年,我國各大高校都開始舉辦一些中國大學生微電影節(jié)等,大學生都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傳達自己的價值觀,隨著微電影的盛行,大學生在其中感受精神的熏陶,微電影也對到學生的文化價值形成起到引領的作用。
最后,大學生微電影的熱潮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改革帶來的契機。高校在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上一直在強調“立德樹人”的思想,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生活脫離嚴重,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不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學內容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展困難,收到的成效也較差。而當微電影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進入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突然感覺到眼前一亮,同
時合理利用微電影的各種效果,能夠發(fā)揮電影的美育功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的加之思想觀念,因此成為高校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新途徑。
(一)主旋律微電影具有文化載體的功能
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包含三個層面,分別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微電影無疑屬于精神文化層面,而在校園中就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作為校園文化載體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
第一,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獨特魅力。主旋律微電影主要圍繞高校“立德樹人”教育題材進行設計,教師通過微電影使得一些比較嚴肅、枯燥的教學內容在電影中以通俗、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的內容與學生的需求想接近,使得隱形教育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彌補顯性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轉變目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態(tài)。
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微電影主要注重學生個人的參與,微電影從題材的選取、制作、設計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到其中,教師從中給予一些建議性的指導意見。學生在選題制作過程中會大量搜集一些有關的資料進行參考,在這種制作過程的經驗積累和學習中無形增強了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
第三,有利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主線,對于大學生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觀念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而現(xiàn)階段的高校微電影的題材選取很多還是集中在一些輕松愉悅的主題中,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較少。因此,作為一種教育新載體,微電影的形式對于建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主旋律微電影具有活動載體的功能
主旋律微電影在高校中的開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主旋律微電影的制作和策劃從而感受到思想政治思想,以大學生為主體,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需要教育的理念融合在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活動的開展受到一定的教育。這種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由于目前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效性不強,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和行為脫節(jié)較嚴重,再者就是教學實踐性不強,學生大多數(shù)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tài),因此對于所學習到的知識不能很好的理解吸收和實踐,而微電影作為學生參與度高的一種活動形式,學生能夠通過自己親身經歷將一些素材融合在電影中,無論是參與形式還是所展現(xiàn)的內容都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新型的教學形式可以將隱形教育與顯性教育的各自優(yōu)缺點綜合,有機融合。由于兩種教育形式各有優(yōu)缺點,如果兩者教學方式相對比較獨立,那么優(yōu)缺點就會顯得很明顯,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通過結合將一些缺點規(guī)避才是達到了最佳的教學狀態(tài)。
(三)主旋律微電影具有傳媒載體的功能
傳媒載體指傳遞信息的物質形式,一些傳媒的載體主要有報紙、雜志和影視等。而現(xiàn)階段微電影的盛行,作為新興的影視作品形式的一種也成為傳媒載體之一。主旋律微電影作為傳媒的載體具有融合思想政治課程和美育,理論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的美學教育沒有什么交集,學生很難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去提升美學方面的能力,但是主旋律微電影的產生將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微電影去感知美育,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同時也是學生思考人生以及提升個人品格的一個過程。而微電影的制作和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充分發(fā)揮了日常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借助先進網(wǎng)絡知識相結合的過程,在微電影制作成功后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科技將成果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學生通過點擊率等不斷增強自身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一)主旋律微電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成效
高校思政教師將主旋律微電影引進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有關教學內容素材的搜集,讓學生在主旋律微電影拍攝之前做好有關素材的學習,這樣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微電影的制作并沒有一些大型電影制作所需要的藝術性和專業(yè)性多么強,微電影的主要目的在于學生能夠通過微電影的拍攝和參與程度不斷鍛煉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品格,通過制作前的準備工作大量搜集有關資料,從資料中學習到一定的思想價值觀念,著眼于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題材中。微電影是一種新型的主動學習型的教學模式,而且被廣大大學生所接受和青睞,因此借助微電影的拍攝能夠讓學生產生拍攝題材的興趣,主動去進行這方面的知識了解,主動學習相對比被動學習而言,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會有更大一步的提升。
(二)主旋律微電影教學創(chuàng)新了載體,拓展了路徑
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各種教學形式的改革,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能夠讓教育模式不斷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然后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學質量的確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目前社會形勢變化較大,校園中的思政課程是“立德樹人”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建立學生思想意識以及道德觀念培養(yǎng)上的重要意義突顯的更加明顯。針對改善教學模式,增添一些新興的教學途徑十分必要。而主旋律微電影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不僅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載體,也拓展了教學形式的路徑。將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悅以及參與感和成就感都有很明顯感受的教學形式中得到全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提升。因此,主旋律微電影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最值得大力推廣的教學形式。
(三)主旋律微電影教學塑造了品牌,擴大了影響
微電影的發(fā)展是其本身具備的一些特征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潮流,并符合大學生需求的發(fā)展,因此在高校中被廣大的學生群體所青睞。而微電影教學的改革形式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開展,多家媒體針對這種教學形式的開展已經對一些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高校中采取微電影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群體的認可度,在微電影教學開展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微電影作為思政教育新途徑和教學新載體已經被廣為推廣和實踐,其影響力度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
微電影是網(wǎng)絡科技發(fā)展過程中的產物,而這種新型的社會元素由于自身所帶有的優(yōu)勢和特殊性逐漸滲透到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進主旋律微電影教學形式,通過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良性利用的前提下,讓微電影教學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1]李彥彥,梁莉,常實,李亞平.醫(yī)學人文主題電影教學對醫(yī)學生醫(yī)學人文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29)
[2]黃小方,歐陽輝,聶晶,徐艷琴,鄭俏游.《中藥學》趣味創(chuàng)意微電影教學法的設計與實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03)
[3]格日樂塔娜.論微電影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華夏教師.2015(12)
[4]屈振輝.從美國電影《永不妥協(xié)》談環(huán)境法課程的導入[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4(01)
[5]劉呂紅.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的“五個轉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
陸生發(fā),碩士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