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杭章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龍巖供電公司)
深化營配調信息集成與應用 提升配網運營管理水平
龔杭章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龍巖供電公司)
營配調信息集成與應用業務主要圍繞營銷系統、配電生產系統、調度系統信息對應融合進行。福建公司以開展線變戶關系核查為基礎,以深化營配系統功能應用為抓手,加強營銷、配電、調度信息系統集成,突出“以應用促提升”,全面提升配網運營管理水平。
(1)營配調信息集成與應用是滿足95598全網業務的需要。國網公司提出加快推進95598全網全業務集中工作的要求,營銷、運檢、調控專業無法有效協同,就無法支撐電力故障定位、停電范圍定位、實時線損統計等業務。營配數據貫通是國家電網公司2014年重點工作之一,是95598全網業務集中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全面強化配網管理,提高故障研判和搶修指揮能力的基礎。
(2)營配調信息集成與應用是公司運營環境改變的迫切需要。福建公司現有10kV配電線路10922條,長度118153km,絕緣化率45.3%,電纜化率15.7%;公變114057臺,容量37874.6MVA,中壓開關站1594座,環網柜9187臺。隨著配網資產規模增大,配網運維人員并沒有呈等比例增長,傳統的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配電網發展新形勢,迫切需要提升配電網運營能力。
(3)營配調信息集成是信息系統融合可用的要求。福建公司存在營銷、配電、調度信息系統,各個系統最初建設目的單一,其使用范圍局限于各自內部的部門,在配電、營銷、調度等跨部門業務流程流轉上交互不順暢。尤其在營配業務方面,配電生產改造引起的配網變化,不能及時反映到營銷系統,營銷業擴業務造成的變化不能及時完整的反饋到營銷部門,配電和營銷系統之間數據不能共享,為促進營配數據質量和營配業務應用水平持續提升,實現營配業務高度融合、客戶需求快速響應、服務質量可靠優質,營配調信息集成及應用工作就顯得尤為迫切。
開展營配調信息集成與應用工作,強化營銷、運檢、調控專業協同,促進營配數據質量和營配業務應用水平持續提升,實現營配業務高度融合、客戶需求快速響應、服務質量可靠優質,有效支撐電力故障定位、停電范圍定位、實時線損統計等業務。
以“線-變-箱-戶”基礎信息提升與共享為基礎,加強營銷、配電、調度信息系統集成,突出“以應用促提升”,扎實推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日線損監測分析、配電供電能力監測及故障研判、供電質量監測與管控、供電服務等工作中的應用,全面提升公司營配調管理水平。
3.1 多措并舉,夯實基礎,確保“線-變-箱-戶”信息一致
以開展站-線-變-箱-戶關系核查為基礎,以深化營配系統功能應用為抓手,以完善配電設備標示、規范異動流程、建立營配協同機制為保障,遵循“以現場核查為基礎、以規范營配異動為保障、以自動采集成功/分線分臺線損為驗證”,確保營配線變箱戶關系一致。[1]
3.2 持續完善信息系統建設與維護
(1)建立并不斷完善固化營配調異動交互流程。營配異動是否到位是決定營配基礎信息核查工作是否成功的關鍵。福建公司建立了13類營配調異動交互流程并上線,實現常態化規范執行到位。解決了營配系統之間增量變動問題,推進GPMS與DMS系統配網設備異動流程交互,規范配網設備異動建模制圖、拓撲校驗和異動發布的過程管控。
(2)建立地址碼標準,規范業務應用。建立符合電力行業特點的統一標準地址碼庫;組織開展營銷客戶、生產設備相關地址信息的標準化工作,全省累計完成1460萬存量用戶的地址標準化改造,組織開展缺失地址的現場信息采集,開發系統功能,進行地址信息匹配、比對、導入和校驗,規范系統內所有地址相關信息的錄入。
3.3 推進日線損監測分析
(1)深化推廣臺區日線損統計分析。應用系統常態開展臺區線損統計分析,重點排查日線損異常臺區;在提升臺區日線損合格率的基礎上,按照臺區供電區域、供電半徑、臺區電量等進行分類,探索不同類型臺區依據臺區供電區域、供電半徑、月供售電量、平均線損率等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的臺區類型賦予不同的線損率閾值,提升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2]
(2)推廣10kV線路日線損統計分析。應用變電站電能量系統作為供入,公專變采集系統為供出電量,以饋線為單位逐條開展線損分析,提升線路日線損合格水平。通過分線線損的統計分析,促進“站-線-變”拓撲關系驗證,確保配電生產系統與現場接線一致。
(3)完善線損異常分析處理機制。結合分臺區、分線線損日統計周分析工作機制,配套完善異常處理協同機制。屬于線變戶關系或檔案存在偏差的,組織營配協同修正線變關系或偏差檔案;屬于計量異常的,立即組織現場整改;屬于疑似竊電情況,部署后續跟蹤查處。通過基于采集的臺區線損分析,推進采集系統建設,實現全省智能表全覆蓋,提升采集成功臺區占比和終端缺陷消除。
3.4 提升配網供電能力監測及故障研判能力
(1)開展供電能力監測分析,優化調整配網運行方式。基于配網網絡拓撲,集成調度自動化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路負荷與配電負荷數據,結合線路線徑、設備配置、配變容量等參數,開展10kV配網饋線、配變供電能力監測與分析,優化配網運行方式調整。
(2)開展停電信息監測分析,完善配網搶修過程管控。依托采集系統終端停電事件主動上報和配電自動化系統自主召測公專變數據,完善GPMS、營銷停電計劃自動匹配,實現停電信息的準實時跟蹤監測及事后分析監測,提升配調故障定位和復電效率。通過配網圖形、集群呼叫工單接收、車輛GIS定位等可視化手段,跟蹤現場搶修人員到位情況,落實故障停電的搶修情況,完善配網搶修過程管控。
(3)深化配網設備運行分析,科學指導配網規劃與運維。對配變超載、三相不平衡和低功率因數等異常進行日監測,以及對歷史負荷數據的定期統計與分析,科學指導配網規劃、建設與改造工作,實現配網優化發展。
3.5 提升供電質量管控能力
(1)建立營配融合的低電壓臺區監控機制。建立低電壓臺區監測、跟蹤、分析機制,定期開展一次應用采集系統穿透分析臺區低電壓情況。根據季節性、區域性因素,如春節、制茶、夏季負荷高峰等,設定低電壓關注臺區,應用穿透分析功能,召測智能表電壓信息,分析是否存在低電壓。在GPMS系統開發供電服務質量管理模塊,對低電壓投訴(咨詢)用戶供電臺區以及監測到的低電壓臺區,逐一下發工單進行跟蹤反饋,建立分析、梳理、整改、跟蹤、反饋、成效評估的閉環管理流程。
(2)開展基于采集終端信息的供電可靠性管理。通過匹配采集系統配變停復電信息,進行停電責任原因的輔助判斷,以及重復停電統計分析。應用采集系統配變,實現分區域、分單位(含班組)、分饋線的中壓供電可靠率統計,為配網建設改造提供參照。
4.1 完善基礎信息,實現系統信息共享。
一是深化營配調信息共享,配電公網設備信息以GPMS系統為準,用戶產權設備以營銷系統為準,用電采集系統信息來源于營銷SG186系統,調度DMS系統接線來源于GPMS系統自動成圖,營配調系統之間通過數據中心進行數據自動交互共享,真正實現“一處源頭,多處共享”。設備基礎臺賬數據采用交互共享,而系統接線的變更則須依賴于異動流程的交互,針對營配業務,福建公司設計了13個營配異動交互流程,加強營配異動管控。
4.2 “降損增效”,提高企業效益。
深入開展分線、分臺區兩個線損管理。依托逐步完善的線變箱戶關系,實施分線、分臺區線損日統計、周分析工作機制,將線損管理由月統計調整為周分析,實現線損由結果管理向過程管控轉變,開展臺區線損統計分析,通過“降損增效”,打擊竊電行為,提高企業效益。[3]
4.3 提升搶修服務水平
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動上報的配電停電事件,通過DMS拓撲分析和召測公專變實時數據,能夠快速輔助定位故障點,分析停電范圍;在DMS上可實現秒級的停電范圍分析,并提示配網調度員及時自動生成停電信息并發布至GPMS,GPMS再將此信息自動編譯成標準停電信息發布至SG186,在第一時間內告知95598人員停電范圍和區域,減少用戶報修工單的下派,降低配搶人員和現場搶修人員的工作量。
本文就實現營配調信息的集成與應用的項目背景、項目目標以及項目內容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就如何促進配網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為營配調信息的集成以及廣泛應用提供積極的參考。
[1]蔡明.電網企業營銷與配電信息集成解決方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5.
[2]劉國蕊,杜景遠,馮長征,等.關于智能配網運營監控平臺的研究與分析[J].電氣自動化,2015,37(2):66~69.
[3]胡永凱.配網運行管理中電力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20):140.
TM73
A
1004-7344(2016)36-0120-02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