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凱文
(湖南長沙麓山濱江實驗學校 410000)
淺談可搜索加密技術的應用
譚凱文
(湖南長沙麓山濱江實驗學校 410000)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開始備受關注,黑客入侵、計算機安全漏洞、病毒與木馬都嚴重威脅著網絡的安全,對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財務的安全、隱私的保護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不穩定因素。為了提升網絡安全性,需要推廣可搜索加密技術,本文主要針對該種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可搜索加密技術;應用;網絡安全
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網上購物、網絡金融成為人們消費的重要手段,計算機網絡信息傳輸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網絡安全問題也隨之誕生。層出不窮的病毒和木馬,計算機安全漏洞的存在、黑客的入侵都顯現了網絡信息的不安全隱患問題,對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財務的安全、隱私的保護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不穩定因素。計算機可搜索加密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人們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網絡傳輸的過程中存在著未知的安全隱患,計算機可搜索加密技術的應用存在著必要性。
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所有程序運行的環境,而存在隱患的計算機操作系統能夠給網絡入侵提供可趁之機從而造成用戶信息的泄露或者服務器的癱瘓;計算機程序上的漏洞和后門也可以造成網絡的入侵,雖然用戶可以盡量不打開或使用未知軟件,但這一問題并沒有因此而解決。計算機協議的不安全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缺陷也是造成用戶信息和隱私泄露以及網絡入侵的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安全性。計算機數據加密技術可以提供數據傳輸的保護措施,如讓用戶提供密匙和數字證書等,保障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計算機可搜索加密技術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文件的搜索進行隱私的保護,添加不可讀的代碼部分成為密匙,對文件和信息的內容進行查看和閱讀只有在輸入相應的解密的代碼之后才能進行,保證了數據不被非法竊取和使用。
可搜索加密技術可以進行數據加密、密匙密碼加密和數字簽名證書的加密等。
數據加密是通過密碼算法對傳輸數據和密文數據的轉換來實現的。數據加密和網絡安全設備的聯動可以提高數據傳輸和調取的安全性。密匙和密碼加密技術使得接收文件和信用卡取款等方便安全,但忘記密匙或密碼泄露也是當前搜索加密面臨的問題之一。數字簽名認證技術使得用戶身份的核實得到了安全保障,經常在稅務部門網上業務的辦理上看到和使用。
可搜索加密技術可以使用技術手段切斷黑客和病毒的傳播途徑,讓數據的加密技術對防火墻上的安全設備所傳輸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檢測和加密解密的驗證,一旦發現網絡安全隱患,就采取相應措施,并回傳信息給防火墻或者交換機,實現端口的關閉和數據庫信息的有效保護,因為數據的精確性使得端口的關閉及時迅速,因而這種可搜索加密技術在金融系統的電子銀行系統的安全保障方面應用廣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數字網絡的不斷進步,網絡知識產權成為知識產權方面一個嶄新的領域且市場巨大。網路知識產權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著作權、版權和工業產權等含義之外,還附加了網絡域名和電子版權等數字化領域的概念和信息。而網絡入侵和電子盜版現象也隨著數字化的網絡知識的傳播而頻繁發作,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需要一定技術的支持。可搜索加密技術可以提供網絡知識產權的保障。當用戶對數字化的知識資源進行閱讀、復制或下載,或者對視頻資料進行播放或者下載的時候,要求用戶進行搜索的解密和認證,可以使用密碼驗證、數字水印和指紋的解密以及電子簽名等來防止假冒合法用戶的進入從而保障網絡知識產權不受侵害。
可搜索加密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保護作用。人們接觸網絡越多,越能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密的重要和必要,人們對個人信息的隱私性和保密要求也越來越高。可搜索加密技術應用簡單,只有人們設置符合要求的密碼并進行妥善的保管,到時候進行解密的驗證就可以,一旦密碼丟失,只要根據要求進行申訴就可以進行密碼的找回和二次甚至多次設置,安全保障工作就可以完成。例如我們常用的電子郵件和支付寶甚至是網絡游戲等都可以進行上述的操作,簡單、方便并且有的甚至不需要經濟上的花費。雖然現在的可搜索加密技術還沒有能夠做到絕對的安全,但對大多數情況來說是有效的、可靠的,所以這種技術的實施可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由于互聯網自身的缺陷如網絡協議的漏洞等問題和網絡管理上的不規范,要真正做到網絡安全還任重而道遠;而隨著信息時代互聯網應用的迅猛發展,可搜索加密技術也應該與時俱進,防護體系才會更有效,我們的生活和信息安全才會更有保障。
[1]羅福強,李瑤,范展源.災害與突發事件ICU大數據平臺的安全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6(10).
[2]劉培鶴,杜鵬,何文才,牛曉蕾,張媛媛.一種加密方案的設計與實現[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7(01).
[3]齊嬋穎,李育超,房謹,吳海東.基于云服務提供商的云存儲系統性能評測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15(22).
[4]宋雨,易璐,王鳳霞.基于云存儲的重復數據刪除架構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3(01).
TP309.7
A
1004-7344(2016)36-0273-01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