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誠銘
(湖南常德外國語學校 415000)
高考數學復習策略研究
戴誠銘
(湖南常德外國語學校 415000)
高三階段的總復習是我們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階段,也是壓力最大的學習階段,如何來提升數學高考復習的效率呢,筆者認為需要做到四點:把握好教材、大綱與參考書的聯系;加強與教師之間的聯系;復習要主攻中檔題;多利用網絡學習資源進行復習。本文主要對這四個要點進行詳細闡述。
數學;高考復習;對策
如何做好高考復習工作,提高高考成績,是每一個同學都關注的問題,關于數學高考復習的策略,已經有多位學者進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針對高考數學中常見的問題與對策展開分析。
要提升復習的效率,我們必須要把握好《考試大綱》中調整的內容,還要關注考試評估報告的變化,了解上年數學試卷的得失,分析今后高考的命題方向。筆者發現,很多同學都將復習的重點放在參考書上,不喜歡看教材,其實這種錯誤是有失偏頗的,教材是數學學習的載體,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依據,從歷年來看,教材在命題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年都有一些試題都以教材習題為素材,采用延伸、擴展和變式的形式來進行命制。因此,我們在復習時,已經要注意回歸數學教材,明確課本是我們學習最佳的輔助。
高考數學復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聯系基礎知識的聯系,將各類零散的知識點串聯,將這些知識綜合化,注重不同基礎知識點的融匯與貫通,對于整個高中數學的學習體系有系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一般情況下,在第一輪復習時,教師會將定理、解題過程、推論等寫下來,讓我們做筆記,但是這種單一的復習效果并不理想,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對于不懂的知識,我們要及時在課堂上提出,鍛煉自己的概括能力與自學能力,調動起自身的記憶結構。
此外,數學解題與我們的經驗有著密切的聯系,每一次的解題都有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每一次失敗的體驗,我們都要在課后進行反思,加深自己的解題印象,豐富現有的學習經驗,在反思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習有效性。
在高中數學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要控制好易、中、難三類題目的分值比例,試卷難度要適中,一些同學,在高考復習中過于關注難題,忽視了中檔題與基礎題的復習,他們錯誤的認為,只要自己高檔題的復習到位,就可以取得一個好成績,這種做法往往會因小失大,不僅難題的解決久攻難下,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影響了中低檔題的解決。從近年數學高考試題的命題特點來看,基礎知識點的考察非常全面,忽視了特殊技巧的考察,很多難題都是基礎題稍稍變形引發出來的。因此,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我們要回歸教材,重點復習中檔題與低檔題,避免過于追求難題,理解定理與公式的來龍去脈,構建出完善的基礎知識網絡。此外,我們還要多閱讀教材,實現對基礎知識的融匯與貫通。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我們的數學綜合素質可以得到有序的提升。
在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在網上下載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這為我們數學復習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多便利,在網絡上,可以下載各地高考模擬試卷,但是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試卷呢?筆者認為,在下載后,打印出來不需要馬上動筆做,而是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幫我們分析試卷的難度,看這些試卷是否可以真正檢驗出我們的學習情況。為了可以在模擬題訓練中有所得,我們還要摒棄“拿來主義”的思想,結合自身的情況多選擇中低題展開集中訓練,勇敢探索和創新,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
數學課程目標既是考學的起點,也是學習的目的,對課程目標的解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學習行為的漸進,學習經驗的積累,對課程目標的理解也應該與日俱進,在認識上表現為經驗日漸豐富,理論修養漸深,能自覺地去發現考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行動上表現為對自己考學行為的批判,反思改進。面對自己多次重復的錯誤,我們該做的是反思自己。近年來,高考命題“堅持有利于高校選選拔人才,堅持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把我們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的基本原則?!耙阅芰α⒁?,在考查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的命題指導思想也成為大家的共識。
對于高考數學的復習,我們需要把握好大方向,理清楚各個內容之間的聯系,側重重點,以不變應萬變,進行領會、歸納和應用,將數學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高中數學的復習還要以自己的基礎為出發點,循序漸進的提升自己的數學素質與解題能力。
[1]武興華.以長久記憶為取向的政治復習課教學探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5).
[2]王桂芳.初步探究復習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認清基本國情(一)》復習課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10).
[3]戴昌龍.復習課需要關注“四基”“四能”——從一節全等三角形的復習課談起[J].數學教學通訊,2016(26).
[4]楊 麗.高中數學探究型復習課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6(08).
[5]鄭少華.以“微專題”為引領提升高三物理復習課效率[J].物理教學探討,2016(10).
G633.6
A
1004-7344(2016)36-0034-01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