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鑫族
(成都樹德中學外國語校區 610066)
活血化瘀中藥的作用機制分析
阮鑫族
(成都樹德中學外國語校區 610066)
活血化瘀法是中醫治療中的重要療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所記載,近年來,中醫療法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在各類疾病的治療上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文主要針對活血化瘀中藥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
活血化瘀中藥;作用機制;分析
我國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醫作為我國獨特的醫學體系,是老祖宗給我們流傳下來的瑰寶。而活血化瘀中藥是中醫領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近幾年來我國在活血化瘀中藥領域的研究主要在改善血流動力學、改善血液流變學、改善微循環障礙、抗血栓、抗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缺血、抑制組織異常增生、抑制炎癥、抑制腫瘤等方面。并且已經有多種藥品用于疾病的治療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效果顯著,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本文對活血化瘀中藥進行研究,詳細敘述了活血化瘀天然藥物的提取以及藥理的研究狀況,希望為其他學者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活血化瘀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理論,有醫書記載“疏其血氣、令其調達”這是現代活血化瘀治療的標準。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活血化瘀中藥進行更細致的研究,發現它能夠對血液流動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被廣泛的應用實際臨床當中。
血瘀患者一般都會出現血液流動異常的狀況,具體表現是患者身體內的某一器官或者部位的血液循環由于血管閉塞或狹窄出現障礙,血流量減少等。活血化瘀中藥能夠促進血液流動,加快體內血液循環過程。根據許多研究表明,改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動,能夠大幅度緩解血液流動異常。活血化瘀中藥對于身體各部位的血管都有擴張的作用,但是不同的活血化瘀中藥對不同部位的血管擴張效果不同。目前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多是擴張血管,減少心肌的耗氧量,而基本上所有活血化瘀疾病都能夠增加血液流量和強化心肌營養的作用,因此這類藥物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
中醫領域對于“瘀”的理解是由于“積血”,導致身體血液停積無法流通,長此以往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因此從科學角度上講,血瘀證就是血液循環障礙或血液流動異常產生的疾病。血瘀證由于部位的不同有多種表現形式,但是血液都有呈現粘度上升、凝固性增加、濃度上升的傾向。活血化瘀中藥能夠改變血瘀證患者血液的濃稠狀態。目前血液流變學方法已經廣泛應用到血瘀證的治療當中,使得血瘀證的診斷和程度判斷以及中藥的使用效果都有了評定標準,對于活血化瘀中藥的研究以及血瘀證的治療都有著重要意義。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血液流變學理論也在不斷發展,新的儀器也正在研發,血液流變學方法治療血瘀證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
血瘀證患者的病因就是血液循環障礙。近幾年微循環的研究更加深入,對于微循環的本質也有了新的認識。微循環是微動脈與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由于血管十分微小,導致只要有一點阻礙就會造成血流量大幅度減少的情況。隨著時代的進步,中醫與西醫的碰撞,使許多學者對于研究血瘀的本質和活血化瘀的原理有了新的想法,發現了血瘀與微循環之間的密切聯系。因此研究微循環就是在從根本上解決血瘀問題。
血栓是引起腦血栓、心肌梗死的重要誘因,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患者體內血液粘稠度較高,致使血管無法正常流通和循環,血小板大量附著在血管損傷部分,這對于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從中醫角度而言,血瘀證常常表現為血管閉塞疾病,如心肌梗死、腦血栓等等。血瘀患者體內的血液粘稠,濃度較高、流動緩慢,血小板會附著在血管內膜損傷出,形成血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冠心病、糖尿病等等,而且同時還伴隨著纖溶及凝血功能異常,因此研究活血化瘀中藥的抗血栓作用并投入臨床應用已經刻不容緩。在豨薟草抗血栓組分對血小板聚集影響的實驗中,每天給予大鼠模型170mg/kg的豨薟草抗血栓組分,連續進行8d,然后提取大鼠的血液樣本,用相關儀器測定血小板的凝聚程度,其他測定方法與上述實驗一致,結果發現該活血化瘀中藥很好地降低了血小板的凝集,對臨床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活血化瘀中藥還有著良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缺血的作用。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而且十分常見,這種情況會造成血栓的形成和供血障礙,嚴重威脅著現代人的生產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研究活血化瘀中藥的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臨床研究顯示,活血化瘀中藥還可以疏通血脈,能夠有效調節人體的氣血平衡,對于腫瘤患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臨床中在關于莪術、雞血湯、豬苓、砂仁、沙參對于環磷酰胺毒副作用的相關研究中,結果顯示,活血化瘀重要對于小鼠體內腫瘤有著一定的抑制作用。
自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對于活血化瘀中藥的藥用機理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涉獵多種領域疾病的治療,推動了活血化瘀中藥的開發和應用,并且也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中醫領域,中藥的成分十分復雜,古人治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現代科技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對于分析活血化瘀中藥的有效成份還是十分困難的,并且相關的分離技術還無法滿足分離要求,這是未來活血化瘀中藥藥用研究的難題,有待相關專家和學者進一步研究解決。
[1]王淑美,徐曉玉,陳偉海,季業偉,葉蘭.26種活血化瘀中藥對雞胚絨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響[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6(03).
[2]裴瑾,顏永剛,萬德光,莫書蓉,梁穎.桃仁油對動物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的影響[J].中成藥,2011(04).
[3]鄭楚,唐金良,楊冬業,徐勤.活血散瘀顆粒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6).
R285
A
1004-7344(2016)36-0319-01
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