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
(瀘縣潮河鎮水利管理和技術推廣站 四川瀘縣 646106)
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創新改進
曾波
(瀘縣潮河鎮水利管理和技術推廣站 四川瀘縣 646106)
近年來,我國農村水利工程發展迅猛,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管理問題。本文以四川潮河鎮水利工程發展情況入手,重點對當前潮河鎮水利工程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辦法
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質量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密切聯系。為有效發揮農村水利工程灌溉、養殖等功能,采取措施提升水里工程的管理水平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對潮河鎮水利工程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部分解決措施,對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予以了創新性改進。
2.1 潮河鎮基本情況
潮河鎮位于瀘縣西部,距縣城22km,與富順縣交界,是一個較偏僻的鎮。全鎮共有15個行政村,其中農業行政村13個;全鎮幅員面積82.5km2,總耕地面積38300畝,其中田31000畝,總人口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64萬人;屬淺丘地形;屬常年干旱片區,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屬亞熱帶大陸性季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1℃;多年平均降雨量1017mm,最大降雨量1450mm,最小年隆雨量664mm,最大日暴士雨量290mm(2007)。
2.2 潮河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現狀。
全鎮有山坪塘603口,石河堰28道,水庫9座,其中?。ㄒ唬┬退畮?座,小(二)型水庫5座;配套電灌站24座,干、支渠道共計132.7km;原設計灌面31150畝。
目前山坪塘90%不能達到應蓄水量,病害嚴重;石河堰損毀3座,其余滲漏嚴重,蓄水量不足60%;9座水庫在過去五年中已經除險加固7座,1座已列入整治規劃;電灌站已申請報廢6座,能正常運行的只有12座,還有6座急需技改;渠道能正常過水的只有27km;水利基礎設施有效灌面只有16500畝。
3.1 設施老化失修,灌溉效益衰減嚴重
潮河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多建于20世紀60、70年代,經過多年運行,多數工程淤塞、塌方、建筑物老化損壞。例如里程灘水庫灌區,原設計灌面9500畝,共建有電灌站8座,干、支渠道45kmn;但經過近四十多年的運行,電灌站只有3座能正常運行,有3座機具損毀,每次提水需從正常電灌站轉運機具才能運行,其余2座已報廢;渠道多數過水不超過1km就無法繼續;實際有效灌面只有3000畝左右。
3.2 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農村水利事業發展后勁乏力
實施農村稅費改革以后以及農村絕大多數強壯勞動力轉移輸出,農村水利建設投資、投勞數量逐年減少,我縣農村水利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于省市撥款、縣鄉政府財力有限,難以進行有效資金配套。群眾自發投資投勞和采用社會資金辦水利的機制和條件沒有形成,從而導致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十年來,潮河鎮只技改了5座電灌站,新建了3條電灌渠道(分別為18km、19km、21km),整治山坪塘61口、新建5口,整治石河堰3道,病險水庫除險加固5座。潮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水利更是全鎮農民的生存命脈,但因地處偏僻,配套水利工程少,工程性缺水還較為嚴重。
3.3 農村水利工程產權不清,缺乏有效管理
農村水利工程地點分散,所有權不清晰,管理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劃分不嚴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型水利工程“國家扶持、農民投勞、集體管理、個人使用”的管理運行機制,同千家萬戶自主經營,分散用水的現狀越來越不適應,群眾愛護水利設施的意識淡薄,人為破壞水利設施的現象經常會發生。隨意毀壞、侵占溝渠也屢見不鮮。水利設施帶病運行和只建不管、重建輕管的問題比較普遍,使得眾多水利設施功能都喪失了,故而農業自然災害頻發,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
3.4 農村水利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緩慢,難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
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管理經費短缺,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權責模糊、主體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國家管不了,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到”的工程仍較普遍,極不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例如,從20世紀70年代里程灘水庫自流渠就對灌溉用水收取工程水費,多年來自流渠的維護都由水費支撐;2004年稅費改革后,灌區農戶上訪要求取消收費,結果導致目前自流渠多處滲漏,出水不到1km就已經斷流,灌溉面積銳減。
4.1 堅持以人為本的水利建設理念
水利是直接關系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改善我國民生的一個重要工程,針對潮河鎮水利基礎設施依然相對薄弱,不能很好的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縣政府相關部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充分認識促進水利產業又快又好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大力抓項目,獲取資金立項的同時,出臺諸多的扶持政策,各鄉鎮從上繳的收入中,保證一定的比例配套資金投入,主要用于除險加固和灌區節水改造,積極扶持并且組建農民用水協會,使潮河鎮水利建設的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跨越,推動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4.2 構建農村水利經營管理的新體制
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對一些效益相對來說比較明顯受益范圍明確的新建工程,要鼓勵個體和法人單位都去投資興建。做到自辦自建,自管自受益,從而真正達到開發合理、配置優化和永續利用水資源的目的。遵循“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重要原則,以水權水價改革和水費計收機制,促農村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為節約用水創造條件。政府在政策、稅收、信貸、土地征用等各個環節給予更多的支持,調動農民群眾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經營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的積極性,有利于減少水事矛盾糾紛,減輕集體經濟壓力。2008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2012年中央小農水項目在潮河鎮完成后,鎮政府與村上簽訂了工程管護責任書,將工程移交村集體進行管理、使用、維護,目前工程運行良好。在此基礎上,政府引導農戶投入資金對周邊塘、堰、池進行整治,取得了較好效果,并利用以工代賑項目,引導社會資金,在朱家坪村投入30余萬修建灌溉渠道。所以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保證發揮效益的關鍵。
4.3 建立農村水利多元化長效投入
隨著鄉鎮企業轉制,農民增收速度緩慢且取消了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實行“一事一議”制度,這對農村水利發展帶來了新影響,因此,各地要積極探索,盡快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制度化農村水利投入機制:①確保土地出讓金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政策的落實,保證縣鄉兩級將當年財力其中的2~4%用到利工程建設中來;②建立分級負責,劃分事權的體制,明確政府投入主體地位;③繼續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重要原則,組織受防洪工程保護區城鄉居民和企事業單位修建防洪基礎設施,四是要利用市場機制引導農民投資興辦農田水利,五是抓好“一事一議”工作的全面實施。從2009年開始,潮河鎮政府出臺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獎勵制度,對各村、社自行組織維修水利工程按工程量進行補助;幾年來,只有伏魚、天才等幾個村整治塘、堰較多,積極性較高。
4.4 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①強化鄉鎮水利站的服務職能,水利站是縣級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實行條塊結合,雙重領導,主要職能是負責本鄉鎮區域內灌溉排澇,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協助做好規費收繳和行政執法,鄉站人員事業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計劃,鄉鎮水利站逐步向制定規劃,監督建設,經營管理轉變,盡快實現綜合性服務和專業性服務相結合,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分離,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②要加強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成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建設一支專業性較強水利管理隊伍,全面負責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更加規范,保證了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提高了投資效益和工程效益。③創新水利基層管理模式,推進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制訂管護規責,明確管護主體、范圍、權利義務,不斷提高基層水管單位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是保障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所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而對農村的水利工程予以科學管理則成為維護建設成果、確保平穩高效運行的關鍵環節。因此,要想使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和諧發展,就必須對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關注。積極查找并解決目前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項端,高效妥善解決各種問題,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以真正有效發揮。
[1]孟紅.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及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3):29~30.
[2]黃興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5(35):67~68.
[3]易雪.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智能城市,2016(01):78~79.
F323.21
A
1004-7344(2016)08-0108-02
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