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王軍榮
(延安市橋山林業局 陜西省延安市 727300)
推進國有林場管理改革的對策及建議
何斌 王軍榮
(延安市橋山林業局 陜西省延安市 727300)
林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如何促進森林資源增長和經濟發展進行具體分析。
林場管理;存在問題;政策建議
延安市橋山林業局位于延安市南端黃陵縣境內,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南部,與渭北高原北部相連,地理坐標介于東徑 108°31′~109°28′,北緯35°21′~35°50′。東與黃陵縣河寨林場銜接,南與銅川、宜君縣、旬邑縣接壤,西以子午嶺為界與甘肅省寧縣、正寧毗鄰,北與富縣相鄰。東西長約65km,南北寬約53km。被譽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綠色明珠”和“陜西的一葉肺”。
2.1 國有林場定性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
目前林場屬于差額拔款的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①這樣的定性,就勢必影響地方財政對國有林場的支持力度;②國有林場的現行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又造成國有林場管理效益低下,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嚴重制約了國有林場的發展;③職工自身身份不明,退休職工的養老金不能按事業單位的有關政策落實,退休職工不能全額領取退休金,在職職工工資待遇低,未能享受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待遇,對林場職工隊伍的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2 高價值森林資源匱乏,可采資源楓臨斷檔
橋山林區林分以油松純林為主,樹種單一、初植密度大、撫育間伐滯后,影響了林木正常生長。加之自然分化大,林內衛生條件差,結構不良,造成林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加上林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低下,土壤表層土流失及退化嚴重,中齡時林木生長緩慢,出現干形彎曲、分叉、多枝、籠頭等現象,致使林木成林卻不成材,造成成材率低。致使高價值森林資源較少,將面臨可采資源斷檔的問題。
2.3 事業經費嚴重不足,管護難度十分困難
天保工程核定我局人數為538人(按380hm2/人),人均管護面積過大,林區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社會環境復雜,偷盜林木和毀林開荒案件及進發生,管護十分困難。為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只有增加管護人員,致使管護經費逐年增加,而天保工程核定的人員工資卻是一定十年不變,長此以往,將嚴重危及到國有森林資源的安全、完整。
2.4 林區基礎設施落后,林區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近幾年來,基層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爭取了幾個扶貧項目,但未能全部解決,由于林場地域分散,點多面廣,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三通問題(通電、通油路、通水)未得到徹底解決。嚴重地制約著林業的發展和林區職工的身體健康。
2.5 林業產業發展滯后,未能形成龍頭產業項目
林場多數地片邊遠地區,交通、通訊不便,基礎設施差,除有一定林木資產外(林業價值量較低),其他資源貧乏,可供開發利用具有發展潛力的資源非常少,由于受資源經濟、技術、經營條件的限制和影響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除消停部分低價值林木外,二、三產業幾乎為零。雖然近幾年,林場也在積極探索和論證林下種植下、養殖業以及森林旅游業和林副產品開發利用等產業發展,但因受資金影響,至今未能形成龍頭產業項目。
2.6 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困難
長期以來,林場經濟依靠木材支撐,基本可以維持,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停止了采伐,經濟收入銳減,同時人員工資、勞保、社會福利、四大保險、營林生產和護林防火等剛性支出卻逐年提高,天保經費標準一定十年不變,必將造成國有林場經濟每況日下、入不敷出,年年虧損;加之林業產業單一,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自主創收能力差,造成大多數林場仍然處在貧困之中,經濟十分困難。
2.7 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從而不斷引發新矛盾、新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林業”三定”時對國有林區內的零星農耕地以及國有林邊緣接壤的宜林荒地的權限界定不清,造成新的責權利不明確而形成新的糾紛及矛盾,給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帶來巨大的困難,從而嚴重影響到國有森林資源的安全。近幾年,又凸顯在國有林區內亂占墳地、私葬墳墓和靠近林地的農耕地上私自造林、退耕還林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或處理不當,將會造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也將給林場今后的經營管理帶來更大的隱患和困難。
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是國有林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新形勢、新需要,新困難及新問題,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必須依靠管理創新、科技進步等來提高林業職工綜合素質。對此需全力加強國有林場內部經營管理,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和加快資源培育,促進森林資源增長和經濟發展,力爭盡快實現國有林場生態、資源、產業、經濟社會全面健康良性發展。
3.1 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長效發展機制
對森林防火、天保工程改造、人工商品林采伐試點森林資源分類區劃等重點工程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及時成立組織機構,加強領導責任,明確工作責任,強化技術、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支撐,建立長效機制,使國有林場管理的正規化和科學化。
3.2 加強森林資源管護,保護現有資源安全
以“天保工程管護區(站)為重點,配備精干的管護人員,定期進行技術和林政執法培訓,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嚴格依法治林,依法護林,同時建立“場領導-管護區(站)主任(站長)-林點點長-職工片(責任區)”間的森林管護和防火責任制,嚴格劃分責任區,層層落實責任狀,把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確保國有森林資源安全。
3.3 努力提高造林成效,大力培育森林資源
①要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經營和管理的原則,依托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不斷提高造林成效。②在造林樹種選擇上不斷創新。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補植要充分考慮造林地理條件和所推薦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主動選擇那些速生豐產、經濟價值較高、示范推廣好的樹種,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③在苗木培育上下功夫。積極培育優質大苗、壯苗,保證Ⅰ、Ⅱ級苗木能夠按時、按質、按量上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④在育林措施上力求創新。對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補植在確保造林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幼樹撫育管理,開展松土除草,施肥、修枝等措施,加大幼樹、幼林的管護力度,努力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3.4 加強經營管理,努力提升森林資源質量
加大撫育力度,對不同結構的林分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撫育措施,對郁閉度小于0.5的低質低效林分進行補植或改造實施封山育林;對病蟲害嚴重感染區和達到最大生態成熟期的林分納入更新計劃,由過去大面積皆伐轉變為混交林、速生豐產林,把林場的森林資源逐步培育成健康、穩定、能持續發揮多種效益的森林。
3.5 實施大工程、大項目帶動戰略,促進國有林場全面發展
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項工程、項目來帶動國有林場經濟、資源、生態、產業、科技、管理、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利用科技推廣及培訓項目,全面提高項目經營管理和科技水平及職工綜合素質。利用各種林業產業項目,積極探索和申報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森林旅游業及林產品開發利用等產業發展項目,推動非林資源的開發利用。
4.1 大力推進國有林場體制改革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對其實施分類經營、分類管理,按照有利于國有林場更快、更好的發展要求,準確定位國有林場的性質,徹底改革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4.2 對國有林場全面實施政策扶持
①加大政府對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②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③妥善處理林場債務。
4.3 進一步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全面開展生態公益林核查認定工作,擴大補償范圍(國家重點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同時實施),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
4.4 全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建議由各級地方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出面,全面協調解決國有林場的歷史遺留問題。
F326.27
A
1004-7344(2016)08-0221-02
2016-3-4
何 斌(1969-),男,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機關后勤管理方面的工作。
王軍榮(1972-),男,工程師,中專,主要從事森林管護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