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權 柏中峰 郝新興 王成磊
(1.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河南駐馬店 463700 2.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獸醫飼料監督監察所 河南駐馬店 463700)
試述動物疾病在畜牧養殖中的控防策略
黃志權1柏中峰1郝新興2王成磊1
(1.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河南駐馬店 463700 2.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獸醫飼料監督監察所 河南駐馬店 463700)
隨著現階段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因此,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畜牧業產品的生產質量,這就要求加大畜牧業養殖過程中對畜牧業動物疾病進行預防,進而有效提高畜牧業產品的質量。本文筆者對動物疾病在畜牧養殖中的控防策略進行了分析。
動物疾病;畜牧養殖;控防;策略
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對于動物產品的需求量有逐年遞增趨勢,這就要求畜牧養殖業應不斷提升養殖效率,實現更好的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畜牧養殖業的動物疾病問題也日益明顯,要求相關養殖人員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有效防控。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的有效防控措施,對于降低養殖戶的經濟風險、提高效益,促進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與作用。因此,針對這一熱點話題展開分析,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與實踐應用價值。現分別從畜牧養殖的常見動物疾病種類入手,總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與控防對策,以供參考。
1.1 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是動物身上非常普遍的一種病,寄生蟲包括蠕蟲、節肢動物以及原蟲。寄生蟲是依賴動物身體中的營養物質而生長的,在動物的體內或者體外寄居,一般節肢動物是寄生在體外,原蟲和蠕蟲大部分是在體內寄居。寄生蟲大多數是通過土壤、飼料、水等在動物中進行傳播,是外在原因導致的,這些寄生蟲只有在接觸的時候才可以傳播,一般情況下都是固定寄主的。
1.2 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于動物機體被特定微生物的病原體侵襲所導致的,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我們經常提起的真菌、細菌、病毒就是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傳染病會通過間接和直接接觸以及空氣等方式進行傳播,一般傳染病會引發一些臨床和生理的異常現象。
1.3 普通病
普通病的發病率較高,分為外科、產科、內科等。外傷、眼病及蹄病為主要外科病,內科疾病有多種形式,最復雜的就是產科病,根據產后期、懷孕期和分娩期而分為不同的疾病種類。
2.1 環境因素
動物養殖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動物的健康與生長,若生長環境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質、環境污染或有害氣體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動物機體的正常生理代謝功能,導致機體調節失衡而致病。
2.2 動物自身因素
由于遺傳因素的影響,有部分動物自未生育之前就已經有相關病癥感染,故有必要加強對母體動物的病原菌檢測分析,并據此做好防控工作。
2.3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導致動物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國從事畜牧養殖業的工作人員大多缺乏專業的知識儲備,對于動物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并未形成清楚認知。當發現動物患病后,還可能出現錯誤用藥現象,導致機體出現藥物性損傷。另一方面,現階段仍有部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缺乏有效建設,動物養殖人員未做好通風、排污等工作,加大疾病感染風險。
3.1 控制養殖數量,合理使用防控類藥物
①要求畜牧養殖人員能夠首先實現自我素質的提升。在飼養時注意考慮到動物所處的生長環境,合理確定投放量。②動物養殖人員應嚴格控制養殖動物的數量,避免由于密度過高而影響生活質量,不利于畜牧業健康發展。③研制出科學的飼養配方,為動物的營養需求提供物質支撐,促進動物免疫能力的提升,降低疾病感染率。
3.2 強調定期病檢
動物發病的可能性始終貫穿于整個動物養殖過程中,對于部分具有潛伏期的疾病,由于早期并不具有特異性特征或處于潛伏期,應借助相關儀器對動物進行定期病檢,確保所有動物都進行病檢。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對動物所用器皿進行消毒,更好地控制動物疾病的發生。
3.3 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
若發現某動物發生疾病感染,應在第一時間進行病檢,若病檢結果確診為動物存在某一疾病感染,應結合動物的病情變化,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進行隔離,有效避免疾病傳播。同時,應注意對未患病動物予以疫苗注射,對患病動物予以科學有效的藥物處理,規范用藥,如此才能更好地控制畜牧養殖方面的疾病傳播率。
3.4 加強對畜牧業防疫工作
現階段動物的疾病現象的出現需要有效加強動物的常見的疾病的檢疫工作:①要嚴格制定畜牧業工作人員的出入制度,選擇特定的進出工作人員,在特殊情況下,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檢查和消毒。與此同時,還應該增加對新引進動物的隔離檢查工作的強度,在確定引進動物沒有任何安全問題的情況下再對其進行混養;②再定期為動物做全身檢查,這樣能夠讓已經生病的動物得到及時的治療,也能使動物的傳染病被及時的發現,避免動物疾病給養殖戶帶來的經濟上的損失;③在發現動物疫情時,要及時做好善后處理的工作,對于已經患病的動物及時進行隔離,必要時要對隔離動物進行淘汰,防止病情的擴散和蔓延。
3.5 對畜牧業養殖場的養殖設施進行完善在畜牧業養殖過程中,要對養殖設施進行相應的完善,尤其要對養殖場中的通風設施和排污設施進行完善。畜牧業動物經主要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的,空氣的流通能有效減少養殖場內動物疾病的發生情況,排污設施則能夠將養殖場內的臟物全都排除,保持養殖場內的干凈和清潔,降低動物疾病的發生機率。
3.6 加強對動物飼養過程的管理
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對動物飼料的管理,飼料是動物的食物來源,因此必須要保證飼料的質量,要保證其干凈、衛生,使動物能夠吃到健康、安全的飼料。同時也要注意對飼料中營養物質配比的問題,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做好比例的調整,只有科學的配比才能增強動物的體質,增強動物的抵抗力。在飼養的過程中,要避免人為因素對動物產生的影響,根據動物疾病預防的相關規定,建立科學的養殖制度,加強養殖場環境的建設,定期對養殖場內進行清洗和通風,同時對于動物的糞便和排泄物要做好消毒處理工作。在動物繁殖的問題上,可以通過自行建立動物繁殖體系的方式,消除外界因素對動物生長產生的影響。
3.7 選擇適宜的畜牧養殖場地。
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適合的氣候條件是養殖場選址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養殖條件,但一般來說那些排水通暢、通風條件好、地勢較高、有充足陽光的地址,可以保障動物的生活環境舒適、安全、健康,讓動物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應選擇一些離居民區較遠的地方,以免動物糞便對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
3.8 加強日常管理
在日常的飼養中,要以預防疾病為主,只有把預防放在首位才能讓動物離健康更近一步,所以要加強對其的日常管理。比如,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來飼養動物,根據其生活特點,對疾病進行控制和預防,尤其在疾病的高發季節和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應保持養殖場的干凈和舒適,對養殖場及時進行清潔與消毒。
畜牧養殖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對于我國的肉類食品市場產生了較大沖擊。畜牧養殖業動物的疾病主要包括普通疾病、傳染疾病及寄生蟲病,通過分析此類疾病的病因,并結合患病動物的實際情況,從合理用藥、定期病檢和及時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等方面入手,從根本上降低畜牧養殖業中動物的患病風險。
[1]孫芳芳.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11).
[2]王玉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07).
[3]劉惠平.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3(11).
[4]蒙善朝.畜牧養殖專業戶的風險和風險管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02.
S851.3
A
1004-7344(2016)08-0222-02
20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