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列夫
(米脂縣供電分公司 陜西榆林 718100)
探究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作用
李列夫
(米脂縣供電分公司 陜西榆林 718100)
工會作為企業職工的團體組織,在企業與職工之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職工對公司事務的參與權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有關,企業職工對公司事務的參與,能夠提高其企業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地帶來企業效益的增長。近年來,我國工會在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地位也越來越清晰。本文對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作用進行分析,剖析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讓職工更加清晰工會的定位,以便更好地進行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工會;作用
1.1 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地位
工會法學家史太璞對工會的定義是“以維持和改善勞動條件為主要目的的團體”,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組織,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中占據著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1.1.1 國外工會的地位
工會的發源地是英國,后擴散至其他國家,迄今已有300多年。英國工會處理勞資糾紛的方面非常全面,甚至對企業辦公室環境的改善都事必躬親,他們與資方進行斗爭的主要方式是罷工運動;美國的工會組織是一個獨立的團體,且各工會之間相互競爭,對各行各業職工權益的維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1.1.2 我國工會的地位
我國工會的性質不同于國外工會,從最早具有工會性質的1851年廣州打包工人聯合會的成立,到五四運動上工人階級首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成立的工會,再到1925年在廣州成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建國后不斷調整工作內容的新型工會,都是根據我國國情而存在的群團組織。總的來說,我國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其主要特點是廣泛的群眾性和工人階級性。
1.1.3 工會在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我國工會在參與企業管理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②職工與企業經營者的溝通者和調節者;③企業利益的維護者和支持者。總的來說,工會是工人階級自身組建的群團組織,因此代表了職工的利益;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只有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保證職工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工會必須支持和維護企業行政的運行,發動群眾搞好生產活動。
1.2 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作用
1.2.1 工會能夠為企業職工維權幫扶
維權工作一直都是企業工會的工作重心,隨著我國《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連續出臺,我國企業工會為企業職工維權的途徑更加廣泛,維權力度也更大。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會在對困難職工的幫扶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企業職工的經濟困難、就醫困難、子女就學困難等問題都能看到工會的人文關懷。
1.2.2 工會能夠推動企業的生產建設
推動企業的生產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工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工會推動企業的生產建設,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生產效率高,效益好,職工的待遇才會更好;另一方面來說,職工通過企業的生產建設,更能體現其自身價值。
1.2.3 工會能夠推動企業的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也就是職工的文化,工會在企業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當職工團結一致、積極向上,才能夠形成獨特的有利于生產建設的企業文化,形成企業文化核心,推動生產建設。
1.2.4 工會可以在公司管理層和職工之間建立合理有效的溝通渠道
與公司管理層進行溝通,是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重要途徑。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有利于企業保持健康發展并提高競爭力。此時工會就是維系職工和公司管理曾的橋梁和紐帶,是二者之間進行合理有效溝通的保證。
1.2.5 工會能夠有效協調勞資糾紛
工會的核心作用就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協調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勞資糾紛。工會在企業管理中進行多方面的監督,包括企業的職工獎懲、勞動管理、工資福利等。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工會有權要求其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糾正,對處理不當的企業,工會有權要求其重新處理。如有必要,工會還可向有關部分反映,協助有關部門對企業的違反法律法規行為進行糾正。
我國以公有制經濟占主體的經濟制度以及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國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民主程度的多層次復雜情況。多數情況下,工會是作為行政單位的隸屬部門而存在,其獨立性和對企業的制衡力常常被忽略,因此其工作缺乏實質性內容,也無法落到實處。長期以來,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自身的組織制度和活動方式相對來說都不完善,工會工作過程中難以保證民主性和群眾化,與企業內部管理的制衡力偏低,工會的權威性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從多個方面反映了我國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不足和工作難度,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創新工作方法,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3.1 建立工會的組織制度和法規制度
一直以來,工會的作用都具有很濃的形式化。一些企業管理者只把工會的作用局限在談福利、評先進等形式化內容上,更有甚者,一些管理者認為工會只有“發發電影票,開個追悼會”這樣只是一種形式甚至是點綴的工作內容。
制度是保證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工會為避免淪為企業管理層的隸屬部門,就應該制定自身的組織制度和法規制度,建立自己的法規制度權威。如此便能與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權威有效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為企業和職工服務。但是在樹立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權威和工會自身的法規制度權威時,一定不能忽略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民主性。
3.2 加強工會在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制衡作用
職工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他們對企業經營理念和發展規律具有親身感受,并能夠辨別企業決策的正確與否,能夠判斷企業領導層的合格與否。另一方面,職工工作得稱職與否,職工工作內容的合理與否以及職工生產生活上產生的問題等,都需要一個組織來進行溝通和制衡。工會一方面能夠制衡企業管理層權力,一方面也能夠制衡職工的權利。民主評議領導、民主推薦領導等方法,近些年來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工會應在制定自身制度法規的同時,還應積極提高自身權威制衡作用,為企業和職工提供一個平衡器。
3.3 加強職工的隊伍建設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職工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是與其在企業中的地位息息相關的。如若職工在企業生產建設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事事都要聽命于行政指揮,那么其生產建設積極性就不可能會調動起來。相反,作為生產者的職工通過工會取得了自己的民主權利,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生產建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促進企業的生產建設。職工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文化知識、業務技能和管理知識等,工會在加強職工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應針對這幾方面對職工的綜合素質進行訓練。
3.4 加強職工的思想政治建設
工會在職工的日常思想政治建設中,應注意避免偏狹的“一切向錢看“的觀點,引導職工注重物質文明的同時,還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職工才能真正具有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
工會作為企業和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調解勞資糾紛、溝通管理層和職工的渠道,也是企業生產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推進者,更是為困難職工及其子女提供維護幫扶的主要組織。工會的作用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漸漸清晰,也逐步走向成熟完善。只有不停地完善自身制度和法規,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維護職工的權益。
[1]朱永光.淺談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蘭州學刊,1989(3).
[2]李佐祥.淺談工會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作用[J].商場現代化,2010(11).
[3]徐蓉.職工參與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作用——以揚州市為例[D].揚州大學,2013.
D412.6
A
1004-7344(2016)08-0273-02
2016-3-2
李列夫,男,本科,工會主席主管工會及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