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多少陌生人與你擦肩而過,那微弱的、曾短暫接觸的溫暖,你給予過嗎?你是否搜集過?
女孩范燁,身患重病。治療的每一天都讓人生不如死,她迫切地想從這苦味中咂摸出一絲甜。她努力尋找,努力發現,在匆匆而過的時間里,從陌生人身上搜集溫暖,伴著生的希望一同前行。
收集陌生人的溫暖
22歲的范燁出生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父母早前在縣棉紡廠工作,后下崗在家打些零工。生活不富裕,卻一點不妨礙全家人的幸福。
2013年9月,范燁考入泉州理工學院會計專業。開學不久,范燁查出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拿到化驗單,范燁腿一下軟了,腦袋里一片空白,連開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父母趕來之后,又帶她去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結果還是一樣。接下來便是數不清的檢查和治療。
考慮到家里經濟條件和骨髓移植成功的幾率,范燁堅持采用藥物保守治療。一段時間醫治后,范燁有所好轉,她希望回學校。父母不同意,因為像她這種情況最怕磕碰,一旦流血很難止住,她的生活里不能有一點危險。范燁哭著說:“誰也說不好我的病結果會怎樣,現在就讓我漫無目的地等待,我怕會瘋。我想找點事做,去學校,只為了證明我不是廢人,還在呼吸。”女兒的話殘酷卻真實,父母只能答應。
回校后,范燁每周都需要去醫院檢查、拿藥。來來回回都一個人,弱小的肩膀背著偌大的雙肩包,行色匆匆,她不知道這樣的路還會走多久,一年或者十年?
2015年3月26日,范燁和往常一樣,去醫院抽血檢查。抽完血后,傷口血液難以凝結,她只能使勁按著,手上的檢查單全掉到了地上。范燁無助地彎腰,用腳把單子往一塊攏。
這時,過來一位小伙子,麻利地拾起檢查單,裝進范燁的袋子。范燁連聲道謝,小伙子微微一笑便走開了。望著他的背影,范燁感慨不已。生活對她來說,早已成了灰色,她看不到出口,看不到未來,唯一開心的便是遇到的這些陌生人,或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對她來說,卻是莫大的溫暖。
回到學校,那個微笑還在范燁心頭縈繞。她在微博中寫道:“生病以來,我從不敢深睡,怕自己一旦睡著,就再也醒不過來。活了22年,細想之下,我在這個世界留下的東西實在太少,而身邊出現的每一個人,我也從未好好打量,好好珍藏。這些天,一直都很想哭,可我不能,我怕眼淚會帶走最后一點勇氣……從今天開始,我要記錄下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有意義的陌生人,我要把這些從陌生人身上獲得的溫暖收集起來,從而,讓自己更加堅定地走下去。”
范燁為自己的微博故事取名為《陌生人》,人生在世一輩子,能遇到無數陌生人,有些只是擦肩而過,有些相視一笑,有些握手言談,短暫接觸的溫暖也是溫暖。
生命消失也要留有余香
平靜的日子不長,簡單的藥物治療已無法控制病情發展。無奈,范燁只能回到龍巖老家,接受全面專業的治療。學校專門開設了綠色通道,允許她在家自學。可即使全天待在醫院,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醫院幾次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這一切,都是范燁從昏迷中醒來才知道的。
每一次,父母紅腫的眼睛都在提醒她,她離死亡似乎又近了一步。每次,范燁都會笑著安慰,“老爸老爸,我是打不死的小強。”
在老家治療一段時間后,父母不得不帶范燁來到北京求醫。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鑒于范燁的身體情況,醫生建議進行骨髓移植,起碼還有活的希望。骨髓移植費用昂貴,范燁不想再給父母添過多負累。父母卻執意要求做手術。
經過配比,范燁和父母沒有配型成功,意味著只能從外面尋找合適骨髓。又是一次沒有期限的等待。
2015年年底的一天,新年的氣味漸濃。范燁讓父母推她出去走走。在地鐵口,一位彈吉他的男孩唱著《生如夏花》,“我從遠方趕來,恰巧你們也在,癡迷留戀人間,我為她而狂野……”聲音充滿磁性,范燁聽得舍不得離開。最后,她掏出一元錢放在男孩面前的盒子里,錢不多,可是份心意。見范燁坐在輪椅上,戴著口罩,臉色十分蒼白,男孩道了聲“謝謝”,和她聊了幾句,然后拿起吉他,彈了一首《貝加爾湖畔》。
“‘在我的懷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風沉醉,那里綠草如茵,月光把愛戀,灑滿了湖面……來來往往的地鐵站,悲傷動聽的歌聲,還有站在身后的父母,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很滿足,如果就這樣死去,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男孩唱著歌,也許是送給我,也許是送給路過的每一個人。我的心在歌聲中淡然飄遠,飄回了家鄉,飄到了學校,飄到了每一個想去的地方。
“回到醫院,我破天荒地吃了一碗飯,老媽開心壞了。一首簡單的歌,給我充了電,我想接下里的幾天,我又有信心跟‘你對抗了。”
通過微博,無數網友看到了范燁的《陌生人》,他們為她加油,為她感動,給予她的溫暖,似乎這輩子都用不完。
幾天后,一位叫馬戈的人聯系上了范燁。馬戈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生命天使基金的心理咨詢師,近年來一直在做重癥患者的公益心理輔導。他幫助過很多像范燁一樣的血液病人。看到范燁的文字后,他被深深打動,決定幫幫這個無助的女孩。
《陌生人》送給“陌生人”
馬戈打算把《陌生人》的故事集結成書,用賣書所得給范燁治病。范燁卻第一個搖起了頭,“《陌生人》系列都是幾百字的小短文,在微博上發發還可以,真印成書哪有人會買啊。”
馬戈早想到了解決辦法,“我找到了一個朋友,她叫李佳,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老師。她愿意在師生里征集畫作,為每個故事配上插圖,足夠出版一本書了。”
馬戈的用心讓范燁無比感動。在《陌生人》第八十七個故事里,范燁寫著:“老馬像是天上某位大仙賜給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讓我這一路不會再這么迷茫。像是自己掉進了一口枯井,不甘心這樣慢慢死去,而此時剛好來了一場及時雨,多么讓人歡喜。”
在馬戈的努力下,中國工信出版集團電子工業出版社同意出版《陌生人》。就在這時,中華骨髓庫傳來消息,臺灣有一位捐獻者條件符合,然而聯系起來難度較大。雖然困難重重,但范燁受到馬戈鼓舞,決定積極面對。
主治醫生說手術費至少需要50萬元。征詢了很多人的意見后,范燁給書定價49元,她希望能賣出1萬本。
2016年2月5日,《陌生人》在眾籌平臺正式上線。第一階段,范燁定下的目標是售出2000本。2月26日,初期預售的書已全部售盡。通過后臺數據,范燁發現有70%的購書人來自家鄉福建省。福建龍巖籍奧運冠軍石智勇聽說此事,寫下了一段留言:“感謝這位小姑娘給我帶來的溫暖,看見《陌生人》的樣書,我為與作者是同鄉而榮幸……”
范燁就讀的泉州理工學院更是訂購了800本書,并募捐到5萬余元。師生們自發地在微信、微博中轉發范燁的故事,并打算為她錄制一段視頻,帶到北京去看望她。
范燁鄭重地記錄著:“我就是一朵正好長在春天里的花,無論你們在與不在,我知道愛都會在。在《陌生人》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醫院遇見過一個血友病的小男孩,我同他一塊坐在醫生辦公室門口的排椅上。他鶴發童顏,身上綁著許多止血帶。他跟我說,以前他連走路都沒法走,他說他夢想去蒙古大草原,因為那里不容易摔倒。”
其實范燁也有一個夢想,“這個世界美麗得讓人想要長命百歲,哪天要是我不在了,你們抬頭看見星星月亮的時候,能想到曾經有個美少女戰士,試圖想要拯救這個世界就對啦。”這個俏皮又愛笑的姑娘,她深深渴望的,不過是一份再平常不過的健康。
現在,范燁最想完成的事,就是把《陌生人》親手寄到每一位幫助她的“陌生人”手上。
(文中當事人均為真名。作者聲明:未經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轉載,上網。)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