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巖
摘 要 “十二五”以來,黑龍江省林業緊緊抓住生態建設這一重大機遇,不斷轉變林業發展方式,逐步落實生態發展戰略,生態林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本文從分析我省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入手,結合“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促進林業生態工程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林業生態;工程規劃;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1-0118-01
受地域、氣候條件限制,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生態林業發展仍然處于低層次、低水平狀態。進入“十二五”以來,黑龍江省林業緊緊抓住生態建設這一重大機遇,不斷轉變林業發展方式,逐步落實生態發展戰略,生態林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省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補助資金用于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本文從分析黑龍江省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入手,結合“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促進林業生態工程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
1 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
1.1 思想認識不足
近年來,黑龍江省加大力度開展公路綠化、封山育林、森林公園建設等一系列生態活動,人們通過森林旅游等方式逐步認識到了林業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森林經營粗放、人們思想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林業生態建設仍然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上,因而造成部分林區生態建設滯后,工作不扎實,思想較落后。
1.2 資金嚴重匱乏
黑龍江省少部分林區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困難,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得不到落實,封山育林資金不到位,由于資金嚴重匱乏,影響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發展生態資源壞境,政府對一些農田用地實施退耕還林建設,對享有用地的老百姓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但有些地區應發放給老百姓退耕還林的補償金不及時、不足額,甚至出現老百姓拔樹苗、毀樹林的現象。
1.3 產業發展滯后
黑龍江省林區地處偏遠、氣候寒冷、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欠賬嚴重、歷史債務沉重、職工收入低,以及轉型項目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發展緩慢等,使得產業發展尚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對木材的依賴,嚴重制約了林區經濟發展和整體生態功能的全面改善。
1.4 樹種結構單一
林分結構中,防護林少,成林少,用材林多,中幼林多,混交林少,單純林少等結構性缺陷,林種結構針葉林多,闊葉林卻少,導致森林蓄水保土、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大大削弱,受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威脅嚴重。林種樹種結構不合理,林相不夠整齊。
2 促進林業生態工程發展的對策
2.1 樹立生態思想
黑龍江省林業部門應按照國家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以轉變作風為著力點、以創建林業強區為契機、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動力,加快推動林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做大做強,突出抓好國有林場規劃建設、招商引資工作、科技創新工作和龍頭企業培育,延伸產業鏈,以創建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為載體,促進木材加工業轉型升級。壯大林業合作組織,逐步發展森林旅游產業、林下經濟等森林生態產品,大力幫扶精準扶貧戶發展林下經濟,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堅守森林紅線,加強林業法律法規普及宣傳工作,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加強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將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以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為切入點,拓展生態保護空間,提供更多生態產品。選擇工作基礎條件較好的國有林場,進行改革先行試點。持續開展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掃尾工作,進一步規范林權流轉,維護林農利益,實現林業跨越發展。
2.2 增加資金投入
黑龍江省政府及林業部門深刻認識到林業生態建設是維護森林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視對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的管理,積極落實林業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財政部門對上級撥入的資金應及時撥付;對應配套的資金根據財力實際,科學合理安排,積極落實到位。切實保障林業生態建設資金有效運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促進財務部門資金管理規范有序,增強財務人員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和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履行職責,嚴格執行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專戶、專賬”管理制度,保證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并嚴格落實相關的政策規定,及時足額支付退耕還林補償費用。
2.3 合理布局規劃
根據不同地理位置綠化區,林業部門因地制宜,擬定相應措施建設穩定的生態防護體系。其中,在大興安嶺治理區建設防風固沙林和農田防護林來提高防護效益;在伊春大力發展針闊混交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經濟林,以減輕水土流失、增加農牧民的經濟收入;在封禁保護區加強封山育林、禁牧保護等工作以改善生態環境;在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與濕地保護區開展生態治理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增大撫育管護力度,對濕地開展功能搶救性恢復措施,力爭構建比較完備的森林濕地生態體系;合理營造農田防護林,有助于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和防風固沙效果;在重點區域綠化區加大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兩側、村屯、廠礦園區等重點區域的綠化美化力度,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采用土地流轉、大戶承包等模式,大力引導培育以休閑觀光、自助采摘等為主的森林公園、林業生態觀光園等林業園區。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并重,著力挖掘林地資源,創新林地經濟模式,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引導,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為主的林下經濟產業,實現林牧、林農、生態旅游的有機結合。
2.4 協調搭配樹種
近年來,林業生態建設發展較快,但很多鄉土樹種不能被有效地利用。鄉土樹種對當地的自然條件適應性最強,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黑龍江省的鄉土樹種資源也比較豐富,銀白楊、樟子松、樺樹等生長旺盛且抗性強的鄉土樹種在改善生態環境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鄉土樹種的栽植地一般與造林地相距較近,可做到隨運隨栽,減少了包裝、貯藏等中間環節,栽植成本低,成活率好,效率高。因此,大力發展鄉土樹種是今后林業種苗方向的重要選擇之一。為了全面提升黑龍江省林業生態環境,在重點山區鄉鎮采取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相結合的方式,先后實施綠化、退耕還林、公益林建設和管理等一系列國家、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使山區荒山荒地綠化率達90%以上。在此基礎上,逐年提高道路綠化建設品位和檔次,采用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結合、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實現道路綠化苗木連線成網、綠中透紅、紅黃相間。
3 結論
綜上所述,為便于林農掌握先進的林業新技術,做大做強林業生態建設,黑龍江省林業部門為林業產業發展重點區域、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開展林業技術培訓,從而提高林農的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動當地林業產業的發展,使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成福.淺議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及其信息系統的現狀[J].防護林科技,2013(6):95-96.
[2]朱萬明.林業生態建設現狀與發展[J].吉林蔬菜,2012(12):63-64.
[3]趙生琴.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水資源開發利用[J].現代園藝,2013(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