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記者 張曉鳴
?
“播一批種子,收獲一片藍天”
——國產大飛機總裝下線將于2016年首飛
□本刊特約記者張曉鳴
2015年11月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中國商飛公司總裝下線,朝著國產大飛機飛上藍天又邁出重要的一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廣大參研單位和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希望大家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扎實做好首飛前的準備工作,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能力、使自己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再作新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希望繼續發揚拼搏進取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集全國之智,聚萬眾創新,不斷提升我國大型飛機自主研制生產能力,完善現代民用飛機產業體系,為增強高端裝備制造實力、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新貢獻。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基本型混合級布局158座,標準航程4075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客機于2008年開始研制,計劃于2016年首飛。
本刊2014年第10期曾刊發《國產大飛機逐夢藍天》的報道,本文再作這方面最新情況的介紹。
中國商飛克服研制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終于迎來了總裝下線這個重要時間節點。這當中,有喜悅,有淚水,不變的是付出。展望未來,C919研制還將繼續深入。
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在C919總裝下線儀式上表示,根據工程發展階段計劃安排,C919大型客機項目后續還將開展航電、飛控、液壓等各系統試驗、機載系統集成試驗和全機靜力試驗;首架機作為試飛飛機,2016年首飛前需要完成系統調試、試飛試驗設備和儀器安裝等工作。
C919研制時間的順延,讓中國商飛一度面臨很大壓力。對此,曾經參與大飛機專項論證的北京大學教授路風表示,社會應該對中國商飛更寬容些。表面上看到他們正在做的產品是C919,但其背后是正在搭建和不斷提高的產品開發平臺與技術能力。
中國商飛表示,C919研制參照國際民用機研制經驗,分為立項論證、可行性論證、預發展、工程發展、批生產與產業化五個階段實施。目前,C919正處于工程發展階段。由于在大型民機領域沒有走過完整的歷程,因此面臨一些比較大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由于沒有預先研究的支撐,需要在研制過程中攻克100多項關鍵技術;另一方面,C919大型客機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藝,需要開展系列試驗驗證,以確保安全性、可靠性。
根據“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C919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擇優選擇了國內外幾十家機體、系統供應商。有人因此質疑C919是“黃皮白心”,說中國只是自己設計了圖紙和做了個機殼,關鍵系統都是采購別國的,由此認為C919其實是個組裝貨,與“運10”相比,并不值得過多自豪。對此,中國商飛副總經理、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認為,“主制造商—供應商”發展模式并不代表簡單的系統供應集成,因為自主研發包含研制總要求設定、主要技術指標設計、飛機總體方案、制造總裝、供應商管理、試驗試飛、適航審定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性工作。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總體氣動部操穩特性室副主任余圣暉舉例說,C919采用的是全權限電傳飛控系統,其中的核心技術——控制律,是國內首次自行研發設計。“國外供應商提供的只是軟件代碼,而我們研發的是更高級的算法。”
還有一種說法,C919即便造出來,也沒人敢坐。有人提出,飛機研制成功后要讓總師先坐,讓領導先坐。面對這樣的質疑,吳光輝說:“C919經歷了將近七年時間,做了大量設計、計算、試驗,我肯定第一個坐這個飛機。”他表示,中國人第一次做出這么一個大飛機,將來要投入到試飛、運營,可能會遇到不少挑戰;有質疑,也可以理解。但他表示對C919很有信心,這種信心來自于積累。比如,六年多的ARJ21試驗試飛工作積累將有助于提高C919試驗、試飛工作的效率。
中國商飛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主制造商-供應商”發展模式,重點打造設計研發、總裝制造、客戶服務、市場營銷、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六大核心能力,努力實現型號的研制成功、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
“很多人期待中國成為國際民機市場的‘第三極’。我們要以不斷創新提升中國民機制造能力,讓中國飛機不僅為國人出行帶來便利,也為國外航空公司提供更多選擇。”吳光輝說。
總裝下線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馬上成了網絡上的超級“紅人”。在去年11月舉行的中國工博會上,C919還獲得了工業設計金獎。評審專家表示,參評工業設計金獎的條件為產品設計概念新穎、外形美觀,體現出較高的設計水準;具有獨特的功能特點,能夠實現工程應用或批量生產,滿足市場需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C919研制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在C919機體結構用量分別達到8.8%和12%。C919的研制成功和商業成功,將帶動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使中國航空工業向更高領域邁進。8.8%、12%……在枯燥的數字背后,是C919團隊付出的巨大努力。“播一批種子,收獲一片藍天”,研制大型飛機被視作新世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志性工程,它肩負著帶動一批重大領域科技提升,使中國航空產業邁向更高領域的使命。
大飛機還給產業帶來質的突破,基礎零部件、軸承、基礎工藝、基礎材料、控制技術和機械都會產生突破性發展。大型客機的發動機總裝、主要航電系統、照明系統中控制板組件的制造都將在上海進行。同時與航空相關的衍生品行業和航空相關的航空軟產業也將在總裝基地周圍集聚發展。

國產大飛機C919在滬總裝下線,將于今年試飛 (傅國林攝)
在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參與大型客機項目研制的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供應商,充分利用所在地區的地理、人才、技術優勢,推動建立了西安、成都、沈陽、南昌等民用航空產業園或航空城,推動上海航空產業園建設,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局面,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以上海為例,來自上海市浦東新區經信委的信息顯示,目前,上海市浦東新區已形成集設計、制造、配套于一體的商飛產業鏈。《浦東新區民用航空產業“十二五”及遠景規劃》顯示,通過15-20年的努力,浦東將形成一個產值規模15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將民用航空產業打造成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確立浦東民用航空產業的國內龍頭地位,使浦東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在總裝下線后,C919還要進行試飛,這是在真實的大氣條件下,對飛機、發動機及機載設備進行探索研究、驗證和鑒定的系統工程。最終,C919還要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的適航認證,確認飛機設計、制造滿足保證安全的基本要求。但無論如何,中國的大飛機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十三五”期間,以互聯網+、通信、高鐵、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將步入從量變到質變、從產業規劃到發揮市場力量推動的嶄新階段。其中,航空產業覆蓋機械、電子、材料、儀器儀表、化工等幾乎所有工業門類,涉及空氣動力學、人機工程學、系統工程學、項目管理等數百種學科。從某種程度上說,航空產業發展牽一發而動全身。
《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確立了至2020年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的發展目標,其中,按照“支線飛機—單通道干線飛機—雙通道大型干線飛機”的發展路線,穩步推進民用客機發展。民用飛機產業化實現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機、ARJ21渦扇支線飛機、新舟渦槳支線飛機等一批重點產品實現產業化。其中,C919將通過技術轉移、擴散、溢出,促進中國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的創新發展融合升級,為整個產業鏈的體系發展奠定扎實根基。
其實,就在去年11月底,ARJ21新支線飛機從上海飛往成都,正式交付給成都航空公司。這是繼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后,我國航空工業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噴氣式支線客機的研制能力和適航審定能力,國內航線首次擁有自己的噴氣式支線客機。
通過ARJ21飛機研制,我國走完了噴氣式支線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全過程,掌握了失速、最小離地速度、顫振、自然結冰、起落架擺振等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為C919國產大型客機項目順利推進開辟了道路,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表示,根據工程發展階段計劃安排,C919大型客機項目后續還將開展航電、飛控、液壓等各系統試驗、機載系統集成試驗和全機靜力試驗;首架機作為試飛飛機,首飛前需要完成系統調試、試飛試驗設備和儀器安裝等工作,計劃于2016年首飛。根據工程發展階段計劃,C919計劃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首飛。航空工業界人士估計,從首飛到試飛,老百姓可望在“十三五”收官的2020年坐上國產大客機。
(編輯張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