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連仁
?
像劉老那樣做人做事
——讀《崢嶸人生》有感
□張連仁

2015年元旦剛過,我就收到老戰友劉建寄來的《崢嶸人生》一書,春節前粗粗瀏覽了一遍,之后又細讀了兩遍。該書就像一杯醇香的老酒,超品越有味,字里行間充滿著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執著追求和崇高理想,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滿腔熱情為群眾服務的高尚情懷,對自己嚴格要求的黨性修養。我覺得《崢嶸人生》一書,是對黨員干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的好教材。
該書的主人公劉慶泗老首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就認識。當時劉慶泗老首長偕夫人金名秋阿姨到部隊看望兒子劉建,我和劉建是82師的老戰友,且同在師領導班子共事,這樣就認識了劉老。劉老給我三點印象:一是劉老是個革命大功臣,16歲就投身革命,戰爭年代舍生忘死,作戰英勇頑強,屢立戰功;解放后,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地方,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兢兢業業為黨工作,是一個在黨愛黨、在黨為黨的優秀領導干部。二是劉老和金名秋阿姨相依相伴,相濡以沫,感情很深,是一對模范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更是忠貞愛情的典范。三是劉老和金阿姨教子有方,劉建在部隊一直表現非常優秀,當戰士年年是五好戰士,在連隊是模范指導員,在機關是先進宣傳干部,28歲就走上團職干部崗位,任團政委,帶出了一個北京軍區先進團,榮立集體三等功,被總政評為全軍先進團黨委。劉建為什么這么優秀?見到劉老和金阿姨后,我找到了答案,因為他從小就受到父母優秀品德的熏陶,耳聞目染,使他養成了謙和、忠厚、踏實、上進的品格,為在部隊的成長奠定了基礎。所以,要感謝劉老和金阿姨為我們黨和軍隊培養了這樣一個好黨員、好干部。
讀了《崢嶸人生》后,我想:劉老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楷模,很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什么呢?我認為:
一是要學習劉老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劉老常說:一個干部要永遠跟黨走。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幾十年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遇到什么困難,甚至在蒙冤的時候,他始終沒有動搖對共產黨的信任,沒有動搖跟黨走的決心。“文革”中,他兩次被打倒,甚至腿萎縮不能站立,仍堅信“黨一定會驅散黑暗,迎來光明”。聯系到我們黨近年來反腐揪出的“老虎”來看,這些人發生問題有一個共性,也是根本原因,就是理想動搖,失去信仰。一個黨員干部,一旦丟失信仰,就失去了靈魂,必然迷失方向,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說,學習劉老的優秀品質,可以列舉千條萬條,但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向劉老那樣,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保持與黨一條心,堅決聽黨的話,按黨的要求去做,堅定不渝地永遠跟黨走。
二是學習劉老的敬業精神。劉老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認真履職盡責,埋頭苦干,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努力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剛參軍,打日本鬼子,他不怕犧牲,英勇殺敵,三次榮記一等功,被華東軍區評為二級人民英雄;當戰地記者,置個人生命于不顧,出生入死,深入到戰斗一線采寫,撰寫了很多優秀戰地稿件;在華東軍區機關,在文匯報社,他任勞任怨,忘我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好似一塊磚,任憑黨來搬,放在哪就在哪發光,積極為黨添光彩。他這種為了黨的事業勇于擔當、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三是學習劉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劉老長期擔任領導干部,但他一刻也沒有脫離群眾,他常說:作為一個黨務工作者,必須聯系聯眾,要做群眾的貼心人。所以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有事找群眾商量,傾聽群眾意見,把群眾的冷暖記心上,切切實實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文匯報編輯部那么多編輯、記者,他都能一一叫上名字;有的員工一時找不到對象,他動員大家幫助牽線搭橋,使這些員工很快成了家;為解決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入黨問題,他找幾十個人談話,細心聽取意見,耐心做工作。這些事看來很小,但送去的是黨的溫暖,換來的卻是這些人與黨一條心。在新形勢下,我們黨要解決“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每一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就應該向劉老學習,多體貼群眾,多關心群眾,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四是要學習劉老奮斗不息的精神風范。“離而不休”“永遠在路上”,這是熟悉劉老的同志對他的一個評價。的確是這樣,劉老離休后,盡己所能,仍在積極為黨工作,從不停步。據統計,離休后,他為機關、部隊、學校上黨課講傳統達300多場,聽眾達6萬多人;出版“贊美時代,歌頌英雄,教育后人”的小冊子3本;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達200多次,他建議在老干部中開展“五個正確對待”的教育,受到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充分肯定。人總是要退休的,劉老這種“老牛明知夕陽紅,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值得廣大離退休干部學習,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黨的事業多盡一份力,多做一份貢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作者為河北省軍區原政委、少將)
(編輯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