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
日本的“扔老人山”
□高榮偉
日本2015年發布的最新《老齡社會白皮書》有關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到全國總人口的26%。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老齡化與人口減少同步出現;老齡化步伐加快的同時,養老糾紛隨之增多。
2015年1月至2月,日本一家名為“全國抑制廢止研究會”的非營利組織針對日本全國8988家養老設施進行調查,其中1510家發生過虐待老人的情況,這一數據占總量的17%。調查顯示,養老設施內工作人員不足越嚴重,虐待老人的幾率就越高。
6月,位于大阪府豐中市的一所養老院中,一名30歲左右的男性工作人員涉嫌勒緊70歲老人的脖子,并擊打老人后腦,遭到虐待的老人因此受傷。而在之前,該老人在養老院已遭受兩次毆打。此前,神奈川縣川崎市的一所老人院發生三名入住老人高空墜落摔死事件。日本多處養老院虐待老人甚至入駐老人離奇死亡事件層出不窮。
“日本人靠什么養老?老年生活到底過得怎么樣?”一份《日本老人生存報告》指出:“送父母進養老院你會愧疚,在家照顧久了你會生恨。”這就是當今日本老人尷尬生存狀況的真實寫照。
古時的日本,由于災害頻發,生產力落后,曾經有過野蠻的傳統,一些老百姓口中便有“六十一過,糟蹋糧食貨”的說法。民間傳說中,某些地方年過60歲的老人會被兒子背到山里扔掉,時間長了,這座山便成了“扔老人山”。
進入21世紀的日本,也出現了許多現代“扔老人山”——醫院。隨著日本“高齡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日本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很多老人年老體弱,病魔纏身,讓家人們不堪重負,于是,一些子女把家里的老人往醫院一送,就撒手不管了。老人病好了,子女們也不來替他們辦理出院手續;醫院打電話跟他們聯系,他們總以忙得脫不開身為理由婉拒——反正醫療費有政府幫忙,生活上有護士照料,自己樂得個省錢省心,逍遙自在。
這種情況的存在,與日本的法律制度有關。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實現了全民醫療保險和年金制度,90年代又實施了介護保險。社會福祉制度的健全,給民眾創造了安居樂業的環境,但是也強烈地沖擊了東亞文化中的家庭觀念。日本學習西方的社會福祉制度,某種意義上減弱了日本人的后顧之憂,但西方文化中生育觀念并沒有滲透于日本社會細胞,結果就出現了“上不必養老,下不想養小”的倫理觀念。再加上日本的絕大多數老人非常自立,盡最大的可能不給兒女添麻煩。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青年一代成年后很少有人在經濟上定期支援父母,逢年過節能夠回家看看、經常打個電話聊聊天就是很孝順了。在日本,既不想承擔家庭責任,也不懂得承擔人類再生產的社會責任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日本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并不斷進行修改和補充。
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日本建立了養老金保險制度,由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等組成。國民年金是日本養老金制度的基礎,20歲以上60歲以下、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所有居民都必須加入。這種“全民皆年金”的強制性保險措施,使所有連續二十五年以上參加保險的日本人,都能在65歲后領取養老年金,使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是,時下的日本老人卻有不同的理解。
據61歲的三谷純子介紹:“我的媽媽叫三谷惠子,86歲,住養老院。她領取最基礎的養老金,每月6萬日元,不夠用,因為最普通的養老院每月都要8萬日元。”三谷純子一個人獨居,住在離養老院半小時車程的地方。她的弟弟58歲,與兒女生活,離養老院一小時車程。“媽媽是半年前住進養老院的,以前她是短期住那兒,我不想開口跟她說以后要長期入住了,請那里的職員幫我說。”當她的媽媽得知要長期入住時,不禁悲從中來。
根據統計,日本65歲以上不和兒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家庭平均年收入316萬日元,但年收入200萬日元以下的約占40%。“國民只靠養老金無法維持晚年生活。”這是日本養老機構一線工作人員得出的結論。一個獨自生活且存款不多,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現實處境其實是很糟糕的。為了節省養老費用,一些日本老人把紙尿褲撕成兩半用,用過的紙尿褲曬干再用,他們酷暑天也不敢開空調,一天三頓的菜只有一個雞蛋和一根蘿卜。

日本很多老人更愿意在家養老,之所以不愿意住在養老院,除了傳統的家庭觀念以外,還有一些特殊原因。日本群馬縣“靜養院玉由良”數年前曾發生重大火災,這次火災是日本歷史上最嚴重的養老院慘劇之一,入住的老人有十人死亡,但是,直到事件發生后十一個月,運營這個設施的理事長高桑五郎,以及理事久保才被日本警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罪逮捕。更離譜的是,至今設施起火的原因依然不明。
此外,在養老院收費節節攀升的背景下,遭受虐待、缺少親情與愛心等都是影響日本老人入住養老院的因素。
“靜養院玉由良”發生火災之后,日本許多專家對社會福祉政策表達了很多意見。其中一個專家提到:這次火災,政府也有責任。東京都沒有自己的養老設施,只能把老人送到高桑這里來,而明明知道這里的設施不符合法律規定。這樣的狀況還在其他地區繼續,例如,東京都墨田區把自己管轄區域內的老人送到其他區域,這個做法本身就有問題。
養老設施所在的群馬縣還存在管理與監督不力的重大責任。據有關方面調查,現在日本養老設施大約有兩成沒有向政府申請與登記,原因在于現在日本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而養老設施不足使得很多老人顧不上進一步考察設施是否合法就入住。群馬縣“靜養院玉由良”就沒有向政府提出申請與登記,原因是申請與登記需要花費一筆很大的開銷。日本養老院設施很多是針對低收入群體,這筆費用一般養老院很難承擔。
為了保證養老機構與老人的各自權益,日本收費養老院協會起草制定了《養老院標準入居契約書》范本作為示范合同廣泛使用。因為該契約書屬于法律合同,條款甚為詳盡,約定了一些常見糾紛的懲處和解決方法,所以雙方都會按此合同條款加強自我約束,從而減少糾紛的發生。
雖然該契約書在減少和解決老人與養老院之間的糾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合同約定之外的大量糾紛依然要通過訴訟等途徑解決。
在日本,養老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社會的高齡化現象將越來越嚴重,而養老方面積累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多。毫無疑問,如何適應社會養老發展的需要,不斷修改與完善養老方面的法律制度,是擺在日本政府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突出社會問題。
編輯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