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曹 晉
?
使動態形式的類型學考察
——以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為例
□曹 晉
摘要:使動態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致使形式。本文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為例,從形式的角度,探討漢藏語系使動態在實現形式上的特點。
關鍵詞:使動態 致使交替 概念空間
使動態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致使形式。Comrie(1981)將致使場景分為了分析型致使、詞匯型致使和形態型致使。詞匯致使是指結果的表達形式和宏觀使成表達形式之間的關系毫無規律性,只能作詞匯處理,而不能作任何能產過程處理,如英語的“Die”和“kill”。這種情況顯然不同于漢語的使動用法具有致使交替的情況。形態型致使則是指致使構式中的致使謂語通過形態手段(如詞綴)和非致使謂語發生聯系,并且這種手段非常具有能產性。這種致使形式有以下兩種情況:
1.可以構成致使交替的情況。如:
(1)a.t??n55t‘?31-bie55-si31
房子(離心)垮 已行
房子垮了。
b.t??n55t‘?31-p‘ie55-si31
房子(離心)垮 已行
把房子弄垮了。 (傅愛蘭,普米語1998)
2.相當于分析型致使,如普米語中的sd??55ro①。
(2)k?55ma?53?o12s?55? ?55t?i33d? i55d? i55d? u35—? t? ?ro53
老師 學生 助詞 寫 字 讓
老師讓學生們寫字。
顯然,在后一種情況下的致使相當于在漢語中用“使/讓”等致使動詞構成的分析型致使。本文主要調查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語言②中可用于致使交替的這種使動態。然后,從類型學的角度,從形式上考察中國境內少數民族使動態的實現形式和特點。
根據《中國少數民族簡志叢書》中所給出的材料,在中古境內主要有漢藏語系、南亞和南島語系。下面就分別給出各語系在使動態形式上不同的實現特點。
(一)漢藏語系使動態的實現形式
本文以藏緬語族作為漢藏語系的代表,觀察使動態在漢藏語系中實現形式上的特點。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藏緬語族的語言在表達使動態時主要采用附加和內部屈折兩種形式。其中,附加形式比較簡單,這種形式基本與分析型致使所表達的意義一致,如怒蘇語。而有的語言,如彝語,分析形式還可以表達處置的意義,超出了屈折變化能夠表達的范圍。如:
(3)ko33dzi33t?‘?44ma33de33mo33la33?u44
鼓 這 個 (輔動)響 來 讓
(把)這個鼓敲響。(彝語)
表1為藏緬語族語言添加成分構成使動態的情況:

表1:藏緬語族各語言添加成分構成使動態的情況
藏緬語言的語言在用內部屈折法表達自動和使動的區別時,一般是采用改變聲母特征、韻母特征、聲調特征,或者聲韻調其中的兩個構成因素同時變化。表2是藏緬語族語言自動態和使動態的表達方式。

表2:藏緬語族各語言使動態和自動態交替的構成情況

藏緬語族 藏語藏語 門巴1.輔音交替。以送氣聲母p?、t?、t??表示使動,而以不送氣p、t、t?表示自動。如:pot53破 p‘ot53打破。2.元音交替。如:pak53倒,pok53弄倒。3.聲調交替。以中升調表示自動,高平調表示使動。如:在動詞后面添加附加成分tho53⑤表示使動態。景頗景頗1.用動詞前加成分? ǎ-或t? ǎ-表示使動,當聲母是送氣音或擦音s時,前加成分用t? ǎ-,其余情況聲母一律用? ǎ-。2.一部分動詞用內部屈折表示使動態;松音表示自動,緊音表示使動,中平調自動,高平調表示使動。載瓦1.用送氣聲母和不送氣聲母交替,不送氣表示自動,送氣表示使動。如:pju?21消失,p?ju?21使消失。2.用松元音和緊元音交替,松元音表示自動,緊元音表示使動。如:lu?55內有在,l?55使內有、使在。3.清擦音和濁擦音聲母交替,濁擦音表示自動,清擦音表示使動。如:vun51背,xun51使背。載瓦語不單獨用聲調來進去區別。4.在自動詞前加動詞lo?55,“弄、搞”表示使動。如:tho?55出去,lo?55tho?55使出去。5.有一部分形容詞可以通過松緊音的交替來表達自動和使動,個別的可以用送氣聲母和不送氣聲母來區別。6.形容詞也可以加lo?55,“弄、搞”表示使動,可以疊加。7.有一部分動詞n?21hu或? a?55“使”,表示使動態。獨龍1.自動態有標志,在自動詞后面添加附加成分??31。如:la55找,la55??31(自己)找。2.使動形式是動詞加附加成分s?31。如:kai55吃,s?31kai55讓吃,這個時候動詞末尾音節的韻母如果帶韻尾,則韻母主要元音一律變為長元音,其聲調一律變為高平調。如:dǎm53滿,s?31dǎm55使滿;而當它出現在濁聲母前時,實際讀音為z?31⑥。3.獨龍語中,還可以在動詞前面附加t?31表示使動態,后面一般為s或?等擦音,動詞韻母,聲調變化規則同上。4.獨龍語中還有一種帶詞頭的動詞,如果是a31詞頭的動詞,表使動時一般去掉a31,其末尾音節如果有韻尾,則韻母主要元音一律變長元音,聲調變高平,動詞本身不再加其他表使動的成分,如:a31mǐt55熄滅,mit55使熄滅;如果是其他構詞詞頭,一般保持原詞頭不變,僅是動詞的韻母或聲調發生一定的變化。如:s?31k? l53驅趕,s?31k? l55使驅趕。緬語 阿昌1.不送氣聲母表示自動,送氣聲母表示使動。如:tap35貼 t?ap35使貼。2.濁聲母表示自動,清聲母表示使動。這種情形只出現在鼻音和邊音作聲母的音節上。如:u?55潑,u?55使潑。3.濁擦音聲母表示自動,清擦音聲母表示使動。如:? o?55怕,xo?55使怕。4.零聲母和清擦音聲母交替,零聲母表示自動,清擦音聲母表示使動。如:e31睡,?e31使睡。5.分析式是在自動詞后加xu55(讓、使)表示使動。如:?au55哭,?au55xu55讓哭,使哭。

桃坪話羌語1.動詞后加附加成分z?31(有時變讀為zy31)表使動態。2.少數動詞可以用動詞的屈折形式來表達使動態:(1)用濁輔音表自動,清送氣輔音表使動。如:b? e33(衣服、布匹)破,p?? e33使破。(2)用濁擦音表達自動,清送氣塞音表示使動。如:?e33(碗、瓶等破),q? e33使破。這種形式多數可以用添加附加成分的方式表示使動。如:b? e22斷,b? e22z?31使斷。普米1.動詞詞根元音交替,如:gui55穿,ɡu55使穿。2.輔音交替。如:d?55破,t?55使破。3.在動詞后面添加附加成分“? t? ?ro53”表示使動。彝語1.濁音聲母表示自動,清輔音不送氣聲母表示使動。如:g?33聽見,k?33使聽見。2.濁音聲母表示自動,次清輔音表示使動。如:bu33松散,p?u33使松散3.鼻冠濁輔音表示自動,清輔音表示使動。如:ndu55燃燒、著,tu55使(火把)燃、著。4.鼻冠濁輔音表示自動,次清輔音表示使動。如:nd? ?55(油漆)脫落,t???55使油漆脫落。5.濁輔音表示自動,清輔音表示使動,而且元音發生改變。如:dz?33吃,t?a33使吃。6.彝語可以用添加附加形式su44表達使動含義。白語 只有“搖”和“開”兩個詞有自動和使動的對立。藏緬語族 藏語哈尼 bi33用于動詞前表示使動。基諾彝語1.加使動前綴又帶聲調屈折形式的,降調表示自動,中升調表達使動態。如:p??42飛,m42p??35使飛。2.語音屈折變化:如:to55燃燒,tho55使燃燒。tā33ka42耽擱(自動),tā33ka35使耽擱。3.加使動態前綴m42⑦拉祜1.輔音和聲調交替來表達。如:va21自己躲藏,fa35把東西藏起來;d?31自己喝t?33,讓別人喝。2.元音聲調交替。如:tu21自燃、著火,tv35點燃。3.輔音元音聲調交替。如:v?21自己穿,f?35使別人穿。4.聲調變異。如:n?53自己醒,n11? 使醒;tsa53吃,tsa11讓別人吃;k?v?35啃,k?v?35讓別人啃。傈僳1.用濁輔音表示自動,清輔音表示使動,有的詞聲調也發生變化。如:d?o44怕,t? o35使人怕。濁輔音變成送氣清音。如:bu33睜眼,p?u33使睜眼。2.在動詞后面加ts?44,表達“讓、使”。怒蘇1.用不送氣濁輔音表自動,送氣清輔音表使動。如:d? ue51破,t??ue 使破。2.不送氣濁輔音表自動,不送氣清輔音表使動。如:b?55滾,p?55使滾。3.零聲母或喉塞音聲母與擦音聲母交替來表達。如:u?53穿,xu?53使穿。動詞后加助詞t?i35
為了更清楚地看出臧緬語族內部屈折變化的特點,可以用表3更清楚地觀察出其規律性。

表3:臧緬語族屈折交替表示使動態的情況

傈僳 送氣和不送氣清輔音表使動 濁輔音表自動怒蘇 送氣和不送氣清輔音和擦音表使動不送氣濁輔音、零聲母或喉塞音表自動
從上表可以看出,藏緬語族中的語言運用聲母交替表達使動態時,在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對立中,清輔音一般用來表達使動,濁輔音一般用來表達自動;在藏語支和緬語支中,除了門巴語不送氣聲母一般表使動,送氣聲母表自動,而景頗語支、羌語支和彝語語支則相反,送氣輔音一般表達使動,不送氣輔音表達自動;在元音的松緊對立中,緊音一般表達使動態,松音用于表達自動態;清化鼻音多用于表達使動態,而非清化鼻音多用于表達自動態;如果有復輔音,復輔音傾向于表達使動態;零聲母和喉塞音一般用于表達自動態。從韻母交替的角度來看,表使動態的元音高于表自動態的元音;從聲調交替情況來看,高調傾向于表達使動態,如果有兩個特征一起改變,其中一個因素是聲調的話,變化后的聲調一般用高調表達使動,如果有語音變異的存在,則表現為調型的對立,體現為高平調與低平調或降調的對立。
(二)阿爾泰語系使動態的構成形式
在中國境內的阿爾泰語系的語言,以蒙古和突厥語支為代表,表4是阿爾泰系各語言在使動態實現形式上的特點。

表4:阿爾泰語系語族各語言使動態的構成形式

突厥語族烏茲別克1.以元音結尾的動詞詞干加-t 2.以輔音結尾的動詞詞干根據清濁和諧規律分別加-dir/-tir 3.以-? j/-?j、-? r/-?r結尾的動詞詞干加-t或-tir 4.單音節動詞(有個別雙音節動詞)詞干既可以加-dir/-tir附加成分,又可以加-giz/-kiz/-βiz/-qiz、-g?z/-k?z/-B?z/-q?z 5.少數以t?、?和t結尾的動詞加-ir西部裕固語1.動詞詞干+-t/-?t、-t加在以元音及r、j結尾的詞干后;?t加在以其他輔音結尾的詞干之后2.動詞詞干加-d? r/-dur、-d? r在元音或輔音結尾的詞干之后均可用,-dur只用于帶圓唇元音的少數詞之后3.動詞詞干加-?r/-ar/-er/-ir/-ur/-yr這種附加成分不加在元音結尾的詞干之后,只加在以輔音結尾的詞干之后4.動詞詞干+-? ?r/-? ?r/-g?r構成
從上表可以看出,蒙古語支各語言使動態采用的是直接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除了蒙古語的附加成分要根據前面詞干的詞尾是元音還是輔音發生變化之外,其他語言都采用直接在詞干后添加附加成分的形式。而突厥語族除了哈薩克語可以直接在詞干后添加后加成分外,其他的語言都要根據前面詞尾是元音還是輔音發生變化,而且維吾爾語還要根據動詞的構成是單音節動詞還是多音節動詞發生變化,其余語言的變音情況基本相似,以元音結尾的動詞以加“-t”為多,而以輔音結尾的動詞,則表現為“元音+r”或“塞音+元音+r”。
(三)南亞及南島語系使動態的構成形式
南亞語系的語言以佤語、布朗語和德昂語為代表,表5是這三種語言使動態的實現形式。

表5:南亞語系語言使動態的構成形式
可以看出,南亞語系語言的情況與漢藏語系語言的情況相似,可以用動詞內部的屈折變化來區分自動和他動,而且用聲母區分時,清聲母表達使動,濁聲母表達自動,這與漢藏語系大多數語言的情況相同。也可以在動詞前增加前綴,或增加鼻冠音,這也與漢藏語系語言情況相同。而且有時候,在自動詞前會增加成分以區分使動態,這與漢藏語系獨龍語的情況相同,獨龍語的自動詞也是有標記的形式,有專門的附加成分來表示。
南島語系以高山語和阿眉斯語為代表,表6是南島語系這兩種語言使動態的實現形式。

表6:南島語系各語言使動態的實現形式

1.pi?-附加于名詞動詞詞干之前,構成使動詞。2.ma-pa-ti-附加于名詞詞干之前,構成動詞,表示使動意義。3.i?-pa-附加于動詞詞干之前,構成動詞,表示役使他人從事自己無法勝任的動作,行為。4.ma-pin-附加于名詞、數詞、形容詞、動詞等詞干之前,構成動詞,表示促使、導致某一性質、狀態、特征、結果等。高山語
從上表可以看出,南島語系使動態的構成和漢藏語系及阿爾泰語系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漢藏語系的構成以動詞的內部屈折為主,主要依靠聲、韻、調的變化來表達使動態;而阿爾泰語系則以直接在詞干上添加成分為主,有時會根據詞尾是元音還是輔音發生變化;而南島語系的語言表達使動態則是以語法為條件主要集中在動詞和名詞方面,而且變化時,直接添加附加成分,不涉及到語音變化。
綜上可見,漢藏語系、南亞語系的使動態構成以動詞的內部屈折為主,主要依靠聲、韻、調的變化來表達使動態。臧緬語族中的語言運用聲母交替表達使動態時,在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對立中,清輔音一般用來表達使動,濁輔音一般用來表達自動;在藏語支和緬語支中,門巴語不送氣聲母一般表使動,送氣聲母表自動,而景頗語支、羌語支和彝語語支則相反,送氣輔音一般表達使動,不送氣輔音表達自動;在元音的松緊對立中,緊音一般表達使動態,松音用于表達自動態;清化鼻音多用于表達使動態,而非清化鼻音多用于表達自動態;如果有復輔音,復輔音傾向于表達使動態;零聲母和喉塞音一般用于表達自動態。從韻母交替的角度來看,表使動態的元音傾向于高于表自動態的元音;從聲調交替情況來看,高調傾向于表達使動態,如果有兩個特征一起改變,如果其中一個因素是聲調的話,變化后的聲調一般用高調表達使動,如果有語音變異的存在,則表現為調型的對立,體現為高平調與低平調或降調的對立。
阿爾泰語系中,蒙古語族各語言使動態采用的是直接增加附加成分,除了蒙古語的附加成分要根據前面詞干的詞尾是元音還是輔音發生變化之外,其他語言都采用直接在詞干后添加附加成分的形式。而突厥語族除了哈薩克語可以直接在詞干后添加后加成分外,其他的語言都要根據前面詞尾是元音還是輔音發生變化,而且維吾爾語還要根據動詞的構成是單音節動詞還是多音節動詞發生變化,其余語言的變音情況基本相似,以元音結尾的動詞以加“-t”為多,而以輔音結尾的動詞,則表現為“元音+r”或“塞音+元音+r”。
南島語系的語言表達使動態則是以語法為條件主要集中在動詞和名詞,而且變化的時候,直接添加附加成分,不涉及到語音變化。
注釋:
①此處普米語的語料感謝楊蕓芳的提供。
②本文的語料主要來自《中國少數民族簡志叢書》。
③此處安多方言的材料參考了多杰東智(2009)。
④此處衛藏、方言和康方言的資料參考了格桑居冕(1982)。
⑤門巴麻瑪話也是添加附加成分tho53表示使動態,文浪話由于以動詞內部發生屈折變化表達使動態的形式已經消失,現在只有在動詞后面添加附加成分wat55pu55表示使動態。
⑥在怒江方言中,表達使動態時如果詞根是清聲母,規則同獨龍語,如果詞根為濁聲母,則加z?31表示使動態。如:?31b? p55腐爛,
z?31b? p55使腐爛。
⑦m42在各地的讀音不盡相同,曼卡話有兩種,一般讀m?42或m?44,個別情況下讀n42.
參考文獻:
[1]Bernard Comrie.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沈家煊譯.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編委會編寫.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
(曹晉 北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文學院 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