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思南縣林業局)
營養繁殖育苗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
陳磊
(思南縣林業局)
營養繁殖技術經濟實用性比較高,而且操縱便捷,營養繁殖技術的應用方法比較靈活。另外,利用營養繁殖技術進行苗木繁殖,苗木變異的可能性較小,可以有效地保持母株比較優良的特性。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營養繁殖育苗技術的應用優勢,然后對幾種常見的營養繁殖育苗技術進行了分析,并具體探究了營養繁殖育苗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
嫁接;扦插;應用
近年來,造林綠化的范疇日漸變大,因此,苗木增多。通過營養繁殖育苗技術培育出來的苗木應能快速成活,根莖更加發達。幼苗高度適宜,可抵御病蟲類的災害、機械損傷等,具有較高的抗逆特性。因此,對營養繁殖育苗技術以及其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至關重要。
育苗中的營養繁殖,借助喬灌木特有的枝干及根芽以便再生出新的苗木。經過再生之后,獲取獨立植株,通過這種方式繁殖出的新苗木又被稱為繁殖苗。營養繁殖特有的培育流程可以留存最優的苗木類別、保存苗木的特性,取得最優的增益及成效。經過營養繁殖,苗木提早結果,減少了耗費掉的育苗時段。營養繁殖途徑下的新式育苗經由換種步驟,能夠有效增加林木的生長潛能,苗木樹冠更為高大,生長速率更快,育苗生長速率也會有所提高。對比常用播種,這樣繁育依循的流程更為簡易,省去消毒步驟、催芽此類繁瑣流程。
3.1 嫁接育苗新技術
嫁接育苗技能就是經過接穗以及接芽的方法,將植物的枝子或是幼苗嫁接到和其性狀有區別的、另一個植物的根或者莖上,使其創面迅速愈合,進而相融成為新型植物。在采用嫁接育苗技術時,應該采用質量較好的砧木,并對砧木進行嫁接前的施肥處理;在苗穗單株的采集和儲存運輸過程中,必須注意對單株保持一定的生命力和活力,避免單株枯萎或者發霉。另外,要快、平、準、緊的進行嫁接工作,其中,快是嫁接速度要快,以減少嫁接接口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平是接口削面要平滑;準是嫁接插入時要和接口對準;緊是對接口包扎是要扎緊,只有按照正確的嫁接方法順序,才能給嫁接的苗木提供一個良好的愈合環境。
3.2 扦插繁殖技術
3.2.1 扦插生根技術原理
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具有潛在形成相同植株的能力;植物體具有再生機能,能表現出彌補損傷和恢復協調的功能。扦插繁殖主要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通過枝條扦插生根,關鍵在于根的形成,根的發生主要有皮部生根和愈傷組織生根。
3.2.2 促進插穗生根方法
(1)用生長調節劑處理。在生產中,常用生長素類生根劑處理插穗。早生根、多生根常用引哚乙酸(IBA)。生根劑的使用方法有水劑法和粉劑法。
(2)水劑法。先將粉狀生根劑用少量酒精溶解,再用水稀釋,配成原液,根據需要配成不同濃度。硬枝的濃度20~200mg/L,浸5~24h;嫩枝的濃度 10~50mg/L,浸 4~20h;用高濃度溶液快蘸法,濃度 500~2000mg/L,浸3~5s。
(3)粉劑法。將生根劑用酒精溶解,用滑不粉混合配制500~2000倍不等的糊狀物,晾干后待用。使用時用水浸濕,插條蘸上糊狀物。
(4)其他藥物的處理。可用B族維生素、蔗糖和高錳酸鉀處理插穗。維生素B1~2mg/L處理12h;糖類的2~5%溶液浸泡10~24h;用高錳酸鉀0.1~0.5%溶液浸泡 5~10h。
(5)物理方法。①機械環剖:插穗枝條基部,于剪穗齊納20~30d環剖,再剪下接穗。②黃化處理:遮光促使枝條黃化、軟化,促進插后生根。③溫水浸泡法:將枝條的下端放入溫水浸泡后再扦插,促進生根。
(6)插床管理法。綜合運用現代科技,硬枝扦插用基質地熱線加溫發,嫩枝扦插用全日照間歇噴霧法,結合基質消毒,噴灑殺菌劑,適當遮陰,促進生根。
3.3 分株育苗技術
3.3.1 分株育苗技術原理
利用某些植物能夠萌生根蘗、匍匐莖、根狀莖的習性,在它們生根后,將其切離母體培育成獨立新植株的一種無性繁殖方法。
3.3.2 分株時期
一般秋季開花者宜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春季開花者宜在秋季落葉后進行。
3.3.3 分株方法
(1)分株法
①掘起分株。將母株全部帶根挖起,用利斧或利刀將植株根部分分成有較好根系的幾份,每份地上部分均應有1~3個莖干,這樣有利于幼苗的生長。②灌叢分株。將母株一側或兩側土挖開,露出根系,將帶有一定莖干和根系的萌株帶根挖出,另行栽植。在挖掘過程中,應該注意不要對母株根系造成太大的損傷,以免影響母株的生長發育,減少以后的萌蘗。
(2)分蘗法
將母株的根蘗挖開,露出根系,用利斧或利鏟將根蘗株帶根挖出,另行栽植。
3.4 壓條育苗技術
3.4.1 壓條育苗技術原理
利用生長在母樹上的枝條壓埋在土中或包縛于生根介質中,待不定根產生后切離母體,形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該技術成活可靠,因其生根后與母體分離。
3.4.2 壓條時期
(1)休眠期壓條:秋季落葉后或早春發芽前,利用1~2年生枝條。(2)生長期壓條:北方多在春末至夏初,利用當年生枝條。
3.4.3 壓條方法
(1)普通壓條法
該方法適用于枝條離地面比較近而又易于彎曲的樹種,如迎春、木蘭、大葉黃楊等。具體方法為:在秋季落葉后或早春發芽前,利用1~2年生的成熟枝進行壓條。將母株上近地面的1~2年生的枝條彎到地面,在接觸地面處位置挖一深10~15cm,寬10cm左右的溝,將枝條順溝放置,枝梢露出地面。等到枝條生根成活后,即可從母株上分離。一根枝條只能壓一株苗。對于移植難成活或珍貴的樹種,可將枝條壓入盆中或筐中,待其生根后再切離母株。
(2)堆土壓條法
堆土壓條法也叫直立壓條法,主要適用于叢生性和根蘗性強的樹種,如杜鵑、木蘭、貼梗海棠、八仙花等。于早春萌芽前,對母株進行平茬截干,灌木可從地際處抹頭,喬木可于樹干基部刻傷,促其萌發出多根新枝。待新枝長到30~40cm高時,即可進行堆土壓埋。一般經雨季后就能生根成活,翌春將每個枝條從基部剪斷,切離母體進行栽植。
(3)波狀壓條法
適用于枝條長而柔軟或為蔓性的樹種,如紫藤、荔枝、葡萄等。即將整個枝條波浪狀壓入溝中,枝條彎曲的波谷壓入土中,波峰露出地面。使壓入地下部分產生不定根,而露出地面的芽抽生新枝,待成活后分別與母株切離成為新的植株。
(4)水平壓條法
該方法適用于枝長且易生根的樹種,如連翹、紫藤、葡萄等。通常僅在早春進行。即將整個枝條水平壓入溝中,使每個芽節處下方產生不定根,上方芽萌發新枝。待成活后分別切離母體栽培。一根枝條可得多株苗木。
4.1 森林遺傳研究中的應用
森林遺傳學中,營養繁殖育苗技術是最為常用的技術之一。由于營養繁殖技術能夠把母本的優良特性完美地保持下來,因此,通過營養繁殖技術可以將種質資源的優良特性穩定地保存,或者轉移到研究目標物種中,從而有效地保持森林生物的多樣性。
4.2 改善苗木屬性
苗木被改良時,營養繁育可獲取期待中的遺傳實效。幼苗性狀趨向于穩定,性狀不會分離,這樣的優良特性可被延展至后代。經由扦插嫁接,培育出無性系這樣的新苗木,縮減育苗周期。在最短時段內,幼苗即可開花結果。另外,還可便于矮化某些苗木,降低結實層,便于后續采收。
4.3 林木遺傳分析應用
通過進行營養繁殖育苗技術,可以對苗木進行無性系測定,以達到對目標試驗材料的遺傳形態進行正確分析的目的。
4.4 在林業生產中實踐應用
林木需求日漸緊張,要側重去培育更廣范疇的人工林。借助營養繁育,變更了常用的造林流程。林分成林之后,林相變得更為整齊,蓄積總量提升,幼苗品質趨向同一。在集約化管控下,構建更為優良的種子園。對比有性繁殖,新式繁殖增添了林區以內的總產能,結出更多果實。
綜上所述,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林業育苗過程中應用營養繁殖技能,有利于提升育苗的作業品質和作業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張從明.淺析林業育苗技術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4(06):170.
[2]金俊芳.探討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17.
[3]張晶生.如何加強林業育苗技術管理[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11):36.
S723.1+2
A
1004-7344(2016)18-0209-02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