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夜漸深,城市與村莊慢慢安靜了下來,人們都要休息了。而這時,山中的溪流邊、草叢中、竹林內,反而更加熱鬧了。很多在白天蟄伏的小動物開始活躍起來,在濃黑的夜色中游走、覓食、鳴唱……
目前,夜拍作為生態攝影的一種,逐漸在國內流行開來。拍攝的對象,主要是野外那些喜歡夜間活動的動物。近幾年,我經常利用春夏季的周末夜晚,到山中拍攝蛙類、蛇類、昆蟲等小動物。
夜拍需要哪些器材?

夜拍寧波市區公園里知了脫殼的場景
夜拍對器材及附件的要求十分講究。如果你對夜拍器材要求高的話,建議準備的器材包括:數碼單反相機、微距鏡頭、廣角鏡頭、水下相機、閃光燈、柔光罩、高亮手電、潛水手電、頭燈、章魚三腳架等。當然,并不是說大家都得有這么多的器材才能展開夜拍,最簡單的夜拍器材其實很好收集,一支高亮度的手電以及一部具備微距功能的小相機,也能拍出畫質不錯的夜拍作品。
夏日夜拍拍什么?
對于夜拍新手而言,我建議從家附近熟悉的地方開始嘗試。比如,可以去原生態環境較好的城市公園與住宅小區練手,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植被茂盛的樹林,或者類似于小型濕地環境的地方,是開展夜拍的最佳選擇。有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水坑,都有可能發現蛙類的身影。在江南一帶的城市公園,在夜拍的過程中,我經常遇見各種各樣的蛙類,如澤陸蛙、中華大蟾蜍、金線側褶蛙、黑斑側褶蛙等。
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我們可以選擇到郊外或山區夜拍。特別是在山間溪流里,每到夏日的深夜,你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蛙,南方常見的蛙有花臭蛙、華南湍蛙、武夷湍蛙、大綠臭蛙、棘胸蛙等。在春夏時節的雨后,雨蛙、大樹蛙等則會到靜水潭附近產卵。
夜拍怎么拍好看?
學習夜拍,最簡單的夜拍搭檔,就是一支高亮度手電加一臺小型數碼相機。為了便于拍攝,把手電裝在一個支架上,這樣的話,可以在拍攝的時候將手電放一邊,并隨時調節光線的角度,然后就可以手持相機,利用其微距功能進行拍攝了。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被手電照亮的拍攝目標(如一只蛙或一只昆蟲)顯得很亮,而背景的夜色很暗,因此在拍攝時往往需要利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適當地減少曝光量,以確保拍攝主體不會曝光過度。
如果你能熟練操控數碼單反相機,便已經具備了夜拍的基本要求。你可以使用微距鏡頭配合閃光燈進行拍攝。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機頂使用一支外置閃光燈(為了讓閃光比較柔和地輸出,最好加裝柔光罩)。相機曝光檔建議使用M檔,由于專業微距鏡頭的景深很淺,所以,一般需要用小光圈進行拍攝。我夜拍時比較常用的組合是:ISO200,F11,1/200s。當然,這僅僅是指用微距鏡頭以很近的距離拍攝兩棲爬行動物或昆蟲類動物(焦點要對在其眼睛上)。需要注意的是,該曝光組合不太適用于在較遠距離進行拍攝。

? 夜拍寧波市區公園中的澤陸蛙
夜拍需要熟練的布光及用光技巧,要求拍攝者最好能玩轉閃光燈。你也可以使用雙燈進行拍攝:一支為主燈,裝在單反相機的頂上;另一支為副燈,裝在靈活小巧的章魚三腳架上——這樣可以在拍攝時,通過主燈無線引閃副燈的方式,為拍攝對象“布光”,營造比較立體的光線,如各種逆光、側逆光的效果。另外,也可利用雙頭微距燈進行拍攝。
注意危險!夜拍安全須知
夜拍與在白天攝影完全不一樣,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拍攝前期,最好先在白天勘察好地形,以免夜晚貿然進入陌生的地方發生意外。另外,夜拍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最好幾個人一起去,方便相互照應。如果沒有具備豐富經驗的夜拍愛好者陪同,新手最好不要貿然嘗試到野外夜拍,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切勿輕易嘗試。
同時,夜拍者自身也得“全副武裝”,不管天氣多熱,最好穿高幫雨靴、長袖衣服,并把袖口扎緊,以嚴防螞蝗、蚊蟲以及毒蛇的“親吻”。在寂靜的黑夜里展開夜拍,樹林或草地里隱藏著人們難以迅速判斷的危險,比如很多毒蛇具有極好的保護色,當它靜靜地盤在某個角落的時候,不仔細看是很難發現的。因此,夜間在野外行走,最重要的是記住一個字——慢。夜拍時千萬不能急,具體來講,未經確認,腳不要隨便踩,手更不能隨便搭在周圍的物體上。這些,都是經常夜拍的人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和必須遵守的準則。

? 用雙頭微距燈拍攝的大綠臭蛙,其眼睛里有較大面積的反光,看起來萌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