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 李義福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
北京物資學院 李義福
本文首先論述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然后分析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對策。
節能環保產業 問題 發展對策
1.1我國環保產業規模效益分析
從1999年~2008年,我國環保產業總值飛速增長,環保產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變大。然而,這個時期的環保產業依然存在著很大問題,如盲目追求環保產業的規模而忽視了產業的技術,不合理的發展策略導致了環保產業空有其表,實際的生產力十分低下,企業的損失也在不斷加大。我國從1999年就開始調整環保產業,在這期間,企事業總數的增長幅度開始減小,職工人數下降,但人均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的利潤率都有大幅增加。這就意味著,之前盲目追求規模的局面已經消失,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開始明確。但是,各環保產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展開了惡性競爭,這就導致了整個環保市場變得混亂,各環保產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環保產業的發展陷入了困境。
1.2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主體結構分析
中國的環保產業的結構自1997年開始發生變化,國有企業的數量在減少,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合資企業的數量卻在增加,而外資企業的數量開始飛漲。這些變化都是因為外商看準了中國在環保產業方面的技術缺乏和市場需要,同時也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等原因。而我國環保產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要綜合這些因素,以減少環保產業的發展阻力。
綜合來看,盡管我國私營企業增長迅速,但國有和集體產業仍然占據了我國環保產業的主體,這表明我國的環保產業主要還依賴于國家支持,也說明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對于發展環保產業的市場機制不夠成熟、健全;國家制定的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政策還不夠完善,環保產業取得民間投資的渠道少、難度大。因此,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結構還不是很合理,我們要不斷實現投資來源的多元化,為我國的環保產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支持力度。
1.3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技術水平分析
我國生產的環保產品在國外具有良好的口碑,出口量不斷增加,我國的許多生產技術已經位于世界先進水平,許多技術被其他國家加以借鑒和利用。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技術水平已經得到提高,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能力也將得到提高,我國的環保產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紀元。在污水處理方面,其中城市污水處理,我國可以全部完成處理工藝設備和配套設備的生產,污水回收再利用技術與國際上的差距也在縮小,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一些技術設備已打入國際市場。
基于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幾年,環境污染治理工藝的研究基本上達到了國際水平。但是,我國環境污染治理雖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在環境治理實踐中,污染治理技術水平落后、儀器設備以及工程質量較低,導致污染治理成效不高。我國環境治理產品普遍較國際先進水平落后,且技術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層次,沒有將其作為高新科技產業對待。除此之外,我國環境治理在創新上也較為落后,缺乏自主性,并且,政府在治理環境方面資金投入不夠,導致環境治理在真正實行后,效果不明顯,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我國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
2.1節能環保監管體系建設仍不完善
由于我國環境污染治理起步較晚,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所以,針對環境治理的相關法律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環境保護立法中針對一些具體問題沒有做出詳細規定,留下了空白。這種情況阻礙了環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并且讓一些不法企業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為我國環境治理工程帶來不便。第二,一些規定與其他相關規定有沖突,不能很好地實施。第三,一些規定不利于經濟發展,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
還有一些外界因素阻礙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的實行。例如,一些地方以發展經濟為由降低企業污染防治的要求甚至不做要求;法律對于企業的排污行為要求其上繳一定的費用,一些企業由于上繳了排污費,所以肆意排污;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受賄的現象,使得企業嚴重污染環境的現象得不到及時控制,增加了國家環境污染治理的負擔,為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
從我國目前環保產業市場看來,整體而言,比較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存在企業壟斷現象。對環境污染這種新型產業,企業壟斷嚴重阻礙了發展,限制了發展的速度,不利于環境治理的有效實施。第二,市場競爭不公平。市場需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這樣,企業才能憑借真正的實力相互競爭。目前,環保產業市場中,一些不法企業通過賄賂相關執法部門,獲取不法利益或逃避法律責任,嚴重破壞了市場正常秩序,導致環保技術得不到提高,產品質量沒有保障,同行企業難以長久發展。
2.2節能環保產業扶持力度不足
我國已經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刻不容緩,制定了諸多法律要求與治理措施,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污染治理的工藝研究。但是,政府對于環保產業的政策鼓勵扶持不夠。我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目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而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穩定,根基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不夠穩定、牢固。所以,在環保產業的認識上不夠,企業結構規劃不合理,沒有長久的發展計劃。
近十年來,我國用于環保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從1998年到2008年,十年內翻了七倍,但是環保產業增值卻沒有跟上環保投資額的步伐,近幾年甚至有下降的趨勢。我國環保產業投資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相比而言較少,這種情形阻礙了環保產業的發展,長久發展下去,可能不僅不能治理環境污染,甚至會加劇環境污染。
2.3高端節能環保設備創新能力提升較慢
我國環境污染治理雖然基本與發達國家看齊,但是在技術上仍然有一定的距離。產品在生產上采用的仍然是較為傳統的工藝生產技術,而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早已經淘汰了傳統的制作工藝,采取了先進的制作技術。我國環保儀器設備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第一,自動性較差,較大范圍的需要人為的操作,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且在準確性上不能有所保障。第二,沒有自己的優勢。由于我國環保產品在制作上是以傳統工藝為主,而目前隨著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傳統的環保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的需要,國際上在環保產品的生產方面已經不斷更新技術。所以,我國傳統的環保設備較為落后,且沒有優勢。第三,缺乏環保技術方面的人才。我國在環保上面的意識雖然已經顯著提高,但是對于這方面人才的培養,仍然不到位。相關專業的人才在工作中沒有較為溫和的工作機遇,且這方面的人才需求較少,工作能力要求較低,所以導致我國環保人培養力度投入不夠,國家缺乏具備先進知識,掌握優秀技能的環保人才。
現階段,我國對于環保產品的監督力度不夠,沒有標準的規范制度,大部分環保產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一些環保產品的制作過程包括原材料的選擇,加工過程的精確度都沒有明確地規定指標,結果造成大量低品質的環保產品進入市場。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環保產品的使用也不符合要求,比如使用時間短,成本高,功能效果不顯著等,這無疑是一種資源浪費。
3.1加強節能環保監管體系建設
加強節能環保監管體系建設主要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從政府調控方面著手。政府應該高度重視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不斷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制定相關的質檢標準條例。與此同時,成立專門的質量監督小組,加強對環保產品以及環保工程的質量管理,積極發展一個健康良好的市場氛圍。第二,從市場管理方面著手。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具有實際操作作用的監督管理體系,在環保產品的流通方面,杜絕地方壟斷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加大對政府的監督,防治政府運用職權銷售環保產品,保證企業自身生產與推銷相關環保產品的權利以及顧客自己購買環保產品的權利。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他們可以提供環保產品的相關重要信息,但是不能惡性競爭,要積極鼓勵各企業直接的良性競爭,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此外,對于產品的質量以及市場價格問題,要有專門的評估小組進行監督管理,以此保證環保市場的良好發展。
3.2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創新
對于環保產業的創新,首先,必須站在整個宏觀的角度去對待,加強對產業的總體發展情況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的管理計劃,保證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其次,從宏觀角度上,確定我國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的總方向,然后制定一系列與環保產業發展有關的政策規劃,對于整個發展過程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一擁而上,降低效率。再次,制定一系列與環保產業發展有關的鼓勵政策,與各部門分工合作,準確制定出有利于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的制度條例。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于市場上環保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比如排污費用補貼等,以此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加強我國環保產業與國際方面的交流合作,幫助我國的環保企業順利進入國際環保市場,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帶動本國的環保事業蓬勃發展。
不可否認,與國際上的環保產業技術相比,我國的環保技術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必須加大對于環保技術的創新與開發,就要求環保企業以國際水平為標準,不斷增強我國的環保技術水平。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市場上環保技術的開發,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以及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鼓勵環保企業對于環保技術領域的開發,努力使其向國際化標準看齊,使我國的環保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次,不斷鼓勵環保企業對環保產業的技術開發與創新,爭取環保產品的外觀、功能等方面與時俱進。最后,促進我國的環保產業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合作,大力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的進步發展。
3.3通過多種形式加大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
在環保投資方面,應該重視資金的落實程度,不能一味追求投資金額的量,更重要的是保證每一筆環保資金都能夠落到實處,使每一筆資金投入都公開透明,成立一個專門的環保投資機制,使環保產業投資更加規范,更加有保障。
目前,我國的環保產業投資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成立專門的環境治理公司。在這個體制內,它可以吸引不同領域的環保投資,比如政府、企業等,一旦有了強大的資金后盾,就能夠大大改善我國的環境治理問題,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第二,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環保產業市場,通過相關的環保鼓勵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對于環保的執行力度以及環保產品的技術開發,鼓勵企業對環保進行大力投資,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開展企業直接的良性競爭,不斷提高環保事業的經濟效益。
[1] 陳臻.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J].上海節能,2012(6).
[2] 李莉.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措施及分析[J].綠色科技,2014,3(1).
F062.9
A
2096-0298(2016)11(b)-134-02
李義福(1964-),男,山東省棲霞市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和流通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