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楠楠
摘 要 文章將從新聞記者敏感性重要性入手,結合新聞記者的責任,研究提高廣播電臺新聞記者自身行為敏感性的措施。
關鍵詞 廣播電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12-01
對于一個優秀的新聞記者來說,一定要對新聞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能夠通過事情的表面看到本質,并挖掘事件背后所隱藏的價值,這也是成為廣播電臺新聞記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廣播電臺新聞記者自身新聞敏感性的措施。
1 新聞記者敏感性的重要性
所謂的新聞敏感性實際上就是指新聞記者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對周邊事物的觀察,發現存在于事件背后的新聞,并站在社會角度分析該事件中所蘊含的社會價值與新聞意義,進而選擇最佳新聞角度[1]。對新聞的敏感性就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主要表現在記者對社會生活與新聞事件的感悟上,它所體現的是記者頭腦的靈活性,在這種敏感性的作用下就可以將各種信息串聯在一起,在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認識。對于具有新聞敏感性的記者來說,他的大腦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在獲得一定信息以后,就將這些信息整理在一起,且在外界信息的引導下,靈敏性也會再次被帶起,所以,作為新聞記者一定要培養對新聞的敏感性,利用敏感性對隱藏在新聞背后的價值進行分析。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遞到很多人手中,只有掌握第一手資料、最先將信息傳播出來的人才能搶占先機,所以,作為廣播電臺新聞記者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對社會信息的觀察力,運用自己的敏感性在第一時間捕捉信息,正確預見事件發展方向與趨勢,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體現新聞工作者的自身素質,還能增強新聞敏感性,搶占第一手資源,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也決定著新聞記者的職業發展前景。所以,一定要重視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與提升。
2 新聞敏感性在優質新聞中的主要作用
在新聞敏感中最重要的部分莫過于政治敏感,作為新聞記者應注意觀察周邊事物看,利用自己的觀察找出事件中存在的新聞價值。對于優秀的新聞記者來說,生活中到處是新聞,他可以通過人們的任何行為發現新聞,并在第一時間趕到事件發生現場,給人們帶來最新最有價值的新聞。同時,新聞敏感性可以將平凡事件轉變為具有吸引力的優質新聞,具有敏感性的新聞記者能夠利用先進的傳媒手段了解事件動向,并將其與周邊事物結合在一起,最終提出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從另一角度為大眾解讀新聞。
3 新聞記者的責任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應具有良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承擔起必要的社會責任,如果缺少了責任感與使命感,就不能成為新聞記者,所以,每一名新聞記者都要帶著這兩種感情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堅持為受眾負責,讓受眾了解事實真相,收集與報道最有價值的社會新聞,以便滿足社會實際需要。作為新聞記者就是要將社會中丑陋的一面報道出來,讓受眾做好自我保護,同時也要向社會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讓受眾感受到來自國家與社會的關愛,正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中的真善美。
4 提高廣播電臺新聞記者自身新聞敏感性的措施
作為一名廣播電臺新聞記者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就要不斷提高自己對新聞的敏感性,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認識到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斷培養自己的敏感思維,增強責任意識等[2]。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4.1 提高認識
新聞記者既然選擇了這項工作,首先就要對自己的職業有全面的認識,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了解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并為新聞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眾所周知,新聞敏感性并非與生俱來,而是新聞記者在工作實踐中一點一滴積攢而來的,只有不斷刻苦鉆研,發現存在于普通生活事件中的價值,才能準確掌握生活資料與素材,并及時將自己已經留在大腦中的信息反映出來,進而迸發出生活感悟,完成新聞撰寫。如針對前些年出現的地溝油事件,這就是新聞記者看到了自己肩上責任的真實寫照,為調查地溝油生產過程,不惜舍身進入危險之地,記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了解事實真相,防止地溝油繼續殘害群眾身體,由此可見,作為新聞記者就要有一種舍生取義的精神,為受眾謀福利。
4.2 聯系實際生活
要成為優秀的新聞記者,首先在生活上應是一個用心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深度了解社會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新聞,并將自己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無需特意挖掘就可以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且憑借著自己敏感的新聞意識為受眾報道新聞。新聞敏感性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工作,而新聞時間則來源于普通生活,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加強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走到人民群眾身邊,通過與人民群眾的交談發現新聞素材。如城市某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漏水情況,由于不嚴重也沒有人過問,這時作為新聞記者就可以深入基層,通過訪問了解漏水是否帶來哪些不良影響,進而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找出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并從節約水資源的角度出發,喚醒人民群眾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做好水資源開發等,提倡再有類似事件發生,群眾應在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反映,及時將問題解決。此外,通過這樣的新聞事件也可以得知相關管理部門存在工作忽視的情況,將這些內容都寫入到新聞中,通過輿論的力量引起他們的重視。
4.3 重視敏感思維的培養
新聞記者的敏感思維的培養,應以政治為導向,積極宣傳與國家政策相符的新聞,重視健康思想的傳播,摒棄不健康思想,所報道的內容要貼近大眾生活,以便為大眾帶來更加有價值的新聞。在新聞內容選擇上應以振奮人心為主,以便給人民帶來鼓勵,進一步推動國家與社會發展,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選擇更易于群眾接受的方式,增強新聞真實性。如在報道與節假日路面車輛擁堵有關的新聞時,記者就要與自身實際聯系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向受眾介紹路面擁堵的嚴重性,并利用自己的敏感思維發現導致車輛過于擁堵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真正發揮新聞的作用,為受眾解決實際難題。又如,針對違法亂紀行為,記者應本著職業精神,參與到事件調查中,從中體會受眾的感受,這樣撰寫出來的新聞也將更具有吸引力,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要,由于是記者親身體驗,相關管理部門也會加大對事件的處理,真正徹底查處違法亂紀行為。
5 結論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就要良好的新聞敏感性,而敏感性卻不是天生的,所以就需要新聞記者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好經驗,實時了解國家政策,認識到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交流,多借鑒優秀新聞作品,學習優秀記者的工作精神,對此自己與他們之間的差距,將自身真實感受與新聞內容聯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新聞敏感性,成為真正服務于大眾的新聞記者。
參考文獻
[1]王宏偉.廣播電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研究[J].新聞傳播,2015(24):120.
[2]唐曉莉.關于提升記者自身新聞敏感性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