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兵
摘 要 新聞媒體作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信息來源,在社會的進展中擔任著重要位置。新聞廣播作為電臺廣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編輯工作者對于新聞的后期編制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聞編輯作為新聞發表的基礎,將新聞內容進行相關性收集、整理、編輯、發布等一系列過程是日常新聞工作者的全部生活。信息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新聞的要求逐漸增加,提高廣播新聞信息編輯的質量和速度尤其重要,本文就對與怎樣在新環境下對于廣播新聞編輯工作提升要點就行相關性闡述。
關鍵詞 新環境;廣播新聞;新聞編輯;提升要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13-02
新聞編輯要將采集進來的信息進行判斷與分析,保證新聞在播出時具有權威性和真實性。這就要求在進行新聞采集時,新聞編輯要對新聞的價值、來源、真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但在實際過程中,新聞編輯者往往存在眾多問題,需要新聞編輯者能夠在新聞方面進行不斷地調整與改進,增加新聞編輯者對于新聞的處理能力,為廣播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出自身的力量。
1 廣播新聞的基本工作要求
作為一名新聞編輯,在工作中應該保持著嚴謹而認真的工作態度,在進行編輯的過程中,在正確的把握輿論方向,對于事態的全局進行了解,對于國內外的新聞進行有效地了解,對于信息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了解觀眾的聽取興趣,積極同群眾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群眾時下最感興趣的方面,將上下進行有效地結合,將負面新聞進行篩選,多傳播正能量新聞。
在眾多新聞中,編輯工作者對于新聞的篩選能力也必須要強,將哪部分內容進行優先處理,將哪部分新聞進行緩后播出,都是對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編輯對于新聞題材的選取方式,直接導致電臺對于新聞的處理能力,在選稿時不要僅注重流行,要將創新與新聞進行結合。將新聞中出現的政治、真實、語言等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減少在實際播出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新聞的核對直接關乎到電臺的名譽。新聞編輯工作者要將傳遞過來的各種稿件進行改編,讓新聞更加具有吸引力。保證稿件符合廣播電臺對于稿件播出的標準,符合電臺要求。根據不同的要求,編輯工作者需要對于稿件進行不同的編寫,編成具有獨特特點的廣播稿件。編輯工作者在正常生活中應加強對于自身思維、文化、藝術等個人素養的鍛煉,滿足電臺對于編輯工作人員的要求。廣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與群眾進行交流,聽取群眾意見,不斷對于節目進行相關性的改進,努力建造符合人民聽取習慣的電臺節目。減小電臺與群眾間的距離,增強與群眾們的互動。廣播編輯者可單獨設立通訊員這一工部門,通訊員主要負責將社會上面的信息進行及時的采集,方便編輯人員進行后期制作。擴展編輯行業人員,在正常的工作條件下,適當的培養一些年輕血液,保證編輯工作活力,由于新鮮血液沒有那么多的實踐工作,老練的員工應該幫助新人進行新聞的選擇,文件的校正。
2 廣播新聞編輯的現存工作狀態與問題
在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應該明確,新聞的選擇與發布都應該以聽眾作為選擇的出發點,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對于新聞政治的具有較高的敏銳度,方便對新聞進行歸納與整理。實際工作中,廣播新聞工作者往往容易犯以下幾方面的錯誤。
2.1 新聞內容單一,沒有吸引力
部分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在進行新聞編輯過程中,希望將新聞調調整帶政治方面的高度,沒有根據新聞是實際內容進行編輯,將政治理論與思想與新聞內容進行生硬聯系,使讀者失去對于興趣。
2.2 新聞內容充滿負能量,信息來源不明
新聞編輯工作者往往希望新聞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將新聞內容進行放大處理,將新聞標題進行夸張,或者使用歧義性質的詞匯進行描述,在內容方面往往選擇內容消極的、不健康的。在沒有對于信息來源進行考核,就進行新聞內容的發布,破壞了新聞具有真實性。權威性等特點,對于聽眾進行錯誤的引導,造成不利的社會影響。
2.3 新聞與現實不相吻合
部分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沒有將新聞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盲目的進行編輯,導致編輯出的新聞沒有專業理論進行支撐,沒有了解聽眾的關注點,發布出來的新聞往往沒有準確性。對新聞編輯工作者進行相關性的培訓,保證新聞播出的質量,讓廣播新聞發揮出在社會環境中的影響力,這也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主要目標。
3 新環境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提升要點
3.1 加強新聞的及時性
新聞發布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新聞的新鮮性,在信息的發布要具有它的及時性,保證新聞發布的質量。這就需要電臺能夠建立一個相對于獨立的機構,保證新聞在采集與編輯的及時性,要將新聞的采集與編輯進行同期的進行。對于社會中的重大現象進行臨時實況轉播,保證聽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于新聞進行掌握,這就是廣播新聞的重要意義所在。
3.2 保證新聞編輯對于新聞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在新聞發布需要及時性的同時,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同樣重要。在重大新聞發生時,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對于新聞內容進行準確性的判斷,對于新聞應進行各種方式的報道,關注事態的發展方向,需要新聞工作者對于事態具有較高的敏銳度。新聞事態往往都是隨機發生的,不可以進行安排,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對于突發事情進行現場直播,對于現場的突發事情根據經驗在現場立即設立出幾套方案進行實施。新聞工作的流動性較大,對新聞部門的判斷力與反應力是一個重要考驗。
3.3 新聞內容緊跟社會進行發展
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發展,新聞編輯形式與內容也要跟上腳步,滿足人民群眾對于新聞媒體的要求。在新聞內容上,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將新聞內容進行更新,將新聞內容緊跟時代發展,順應聽眾的需求。將新聞的傳統形式進行更新,廣播新聞只能夠通過聲音與聽眾進行交流,在新聞發布過程中,就應該利用這種優勢將廣播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在新聞的策劃當初,在新聞的傳統形式上進行更新,充分吸引聽眾們對于新聞的興趣。新聞進行策劃初期,將策劃形式進行變革,不僅要選擇當前的重大事件,對于時下的娛樂新聞和趣味性新聞可以進行同時報道,增加聽眾對于新聞的興趣,增加廣播新聞播放的收聽率。
4 結論
廣播新聞作為人們日常主要對新聞了解的途徑,是新聞發布的重要場所。將新聞的采集、處理、發布都進行專業性的安排,建立健全新聞管理體系。在信息進行高速發展的時候,積極的將新聞與社會環境進行結合,編輯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與聽眾要求的新型新聞編輯,相關性的工作人員增強對于自身文化素質水平的提高,進而保證新聞在社會中應該擔當的社會形象,保證新聞播出的質量,加快新聞工作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雷.探究新環境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提升要點[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173-174.
[2]趙秀明.新環境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提升要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4):165.
[3]李敬.新環境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提升和發展[J].新聞傳播,2013(8):155.
[4]張馥潔.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發展戰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5]于美軍.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把關[D].濟南:山東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