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祥
摘 要 輿論監督作為人民群眾心聲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有著其獨到的地位;作為目前發展非常迅猛的一個傳播形態,輿論監督自身又具有鮮明的特點。實行輿論監督,是人民賦予新聞單位的一項重要責任,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囑托,也是客觀社會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 輿論監督媒體工作者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52-02
1 輿論監督在媒體地位的思考
輿論監督,顧名思義,就是指用輿論所進行的監督。那么,輿論又是怎樣一個概念呢?在古漢語中,輿論指的是輿人之論。所謂“輿人”最初指的是造車的工匠,后來泛指普通老百姓。所以從原初的意義上說“輿論”就是“群眾的言論”。從這個意義上說“輿論”的概念應該表述為: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也就是公眾對某些社會現象、事件或人物的評價和態度。
作為人民群眾心聲的一種表現形式,輿論監督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有著其獨到的地位。
輿論監督作為目前發展非常迅猛的一個傳播形態,又具有鮮明的特點。鮮明的特點又決定了它在媒體獨立的地位。
首先,傳播廣泛性,在古代,輿論的傳播方式只是口頭表述,隨著時間的發展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成了輿論表述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當前社會發生某些不良現象,像互聯網詐騙等等很多信息,通過輿論監督曝光,非常迅速地就傳遞給了廣大受眾,讓人們引以為戒,讓不法分子所謂的“高明”無處可施。
其次,輻射面寬。輿論監督就其內容來說是非常廣泛的。它可以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從當前的政治形勢、經濟形勢、從國家層面到社會層面,乃至于到個人層面,從文化到教育,從城鎮到鄉村,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它審視的對象真可謂包羅萬象,五花八門。
第三,影響巨大。俗話說“不怕偷不怕搶,就怕新聞媒體曝光”。可見輿論監督的巨大影響力。輿論監督方式雖說與其他甚多監督方式不同,但通過媒體所傳播的輿論信息卻能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從而達到去偽存真、扶正壓邪的效果。
第四,法律特征,對于這一特征要一分為二的看,一方面,對輿論監督的傳播機構及其傳播人來說,要時時刻刻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理解輿論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一特征的形成也充分體現了各級領導機關對輿論監督的重視,體現了人民的監督的重要作用。
總之,實行輿論監督,是人民賦予新聞單位的一項重要責任,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囑托,也是客觀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使輿論監督充分發揮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還要堅持這樣兩條原則,一是把握好導向,正面宣傳,積極引導;二是反面報道要堅持黨性原則,還要準確把握好導向性問題,從而使輿論監督走上健康發展之路,進而取得最終的社會效果。
2 輿論監督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輿論監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黨務、政務活動和黨政工作人員實施的民主監督。這種監督賦予記者的使命是“鐵肩擔道義”,它區別于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一,要有良好政治思想修養。開展輿論監督的目的,是為了弘揚社會正氣,反對消極腐敗,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實施輿論監督,新聞工作者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要研究確定宣傳的正確方針和科學方法,積極穩妥地把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朝著有利于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方向引導。決定一篇輿論監督報道是否發表,首先要從維護黨和人民的全面利益去判斷。堅決反對那種不講政治,破壞性的輿論監督。
第二,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輿論監督工作雖然不具備法律評判作用,但因其必須得亮明觀點,所以輿論監督者的道德水平、心態、動機必須會對輿論監督的社會效果產生影響,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人正直,處事公平,拋棄個人恩怨和私心雜念。以嚴格的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絕對保證輿論監督動機的純潔性。近幾年來,在我們的新聞隊伍中就有某些人,從自己的私利出發,受金錢、美女誘惑,為“五斗米而折腰,喪失原則,搞不正當的所謂輿論監督,為虎作倀,充當打手,敗壞媒體聲譽。新聞工作者如果不注意職業道德修養,不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忽視身價值的提高,必將給社會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影響,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生前途。
第三,要有廣博的業務知識。新聞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掌握輿論監督的原則,熟練運用批評報道的技巧。
輿論監督的原則,主要包括真實性原則、典型性原則、政治傾向性原則和適量、適度原則。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新聞工作者實施輿論監督時,必須遵循“真實”這一原則。新聞事實和反映的輿論傾向必須對國家、對人民、對大局有利。
輿論監督的技巧,一是要抓好熱點、難點。所選擇的事例必須是體現廣大群眾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又為政府及主管部門應該解決、能夠解決,但又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或沒來得及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爭取社會合作,拓寬監督渠道;三是要跟蹤報道。新聞輿論監督的最終目的顯了祛邪扶正,因此,在批評報道之后,一定要狠抓落實,善始善終,切忌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一旦發現被批評方已有改正的誠意并作了大量確實有效的補救措施,就應該給予追蹤報道甚至連續報道,以壞事引出好事,最終促成問題圓滿解決。四是批評措辭要適度,對一些表示時間、程度、范圍、語氣的形容詞和副詞的運用,要特別小心,因為這些詞統統是衡量是否符合事實的標尺。對一些夸張、聯想的形容詞的運用更應慎之又慎。
另外,新聞工作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和一定的法律知識。
第四,要有“包公”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監督與反監督是一對矛盾。輿論監督是一種強勢監督,從某種意義上講,輿論監督較群眾監督、行政監督、法紀監督等其他監督方式有更大的威力。因此,輿論監督中的監督與反監督矛盾隊里更為激烈。你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揭人家的短,挑人家的毛病,譴責人家,被監督者往往十二分的不情愿,為了免于被曝光,他們往往請一些頭面人物出面,上門說情,或者對監督者施加壓力,甚至施暴。這就要求,輿論監督者一方面要有“包公”精神,剛直不阿,不畏權勢,能夠頂住各種各樣的糖衣炮彈和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另一方面,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因為被監督者往往會強詞奪理甚至無理強占三分。因此,輿論監督者必須有細心認真、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在批評報道中,千萬不可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將關鍵的人名、地名、時間、數據弄錯,造成被動,甚至引起法律糾紛。要求新聞工作必須時時處處小心謹慎,決不能因粗心馬虎、筆下之誤惹出官司,影響輿論監督的效果和媒體聲譽。
輿論監督工作是一項責任重大的神圣工作,輿論監督者的自身素質對這項工作的成敗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本著對黨、對人民、對社會同時也是對自己高度負責的精神,從穩定、發展的大局出發,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真正擔負起輿論監督的重任,針砭時弊、除惡揚善,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吳鰻,曹璐.廣播新聞業務[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9.
[2]彭湘蓉.論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輿論導向職責[J].新聞知識,2005(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