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疆
摘 要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廣播電視與通訊技術聯系日益密切,廣播電視與相關技術也是深度的融合和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廣播電視產業正迎來了新一輪的技術發展革命,傳統的廣播電視的傳媒方式正在被新興的電子數字化所代替。數字廣播電視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新的技術熱潮,數字廣播電視的興起和發展是時代的產物,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是廣播電視的新進展和技術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分析過去及當前的廣播電視發展并結合現在的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簡單窺探全球廣播電視的新進展和技術趨勢。
關鍵詞 廣播電視;歷史及現狀;技術發展趨勢;全球性;數字電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57-02
1 簡析廣播電視發展史
1.1 我國傳統廣播電視發展史
廣播電視發源于西方,隨著我國的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最后的王權瓦解,為廣播電視在我國的生根發芽提供了時代的背景。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我國處于封閉的發展環境,一方面,在我國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外國的新鮮事物很難在中國傳播,另一方面,在20世紀以前的交通工具還不怎么發達,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交往不暢,文化和其他的交往不能有效的在國與國之間傳播。在當時的時代和現實環境的雙重影響下,我國在清末之前就根本沒有出現過廣播電視的傳媒形式。
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沉睡了上千年的歷史古國被慢慢喚醒。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有學之士開始自主的去外國學習和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在這些有學之士的努力下,許多西方的先進思想被帶到或通過其他途徑傳播到了我國,在隨后的不久新聞媒體也傳播到了我國,新聞媒體的出現,與之相伴的廣播電視也在西方不斷的發展并同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西方的廣播電視迅速發展這個外因,再加之我國當時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使得我國被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我國塵封了2000多年的國門也被打開。在外來文化的入侵后,在民國后期廣播電視也隨即在我國逐漸興起。廣播電視在我國興起后,這將徹底改變了我國的社會發展軌跡。
1.2 西方廣播電視傳播發展史
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意大利無線電工程師,企業家,實用無線電報通信的創始人。他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期間,他用電磁波進行約2km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實驗,獲得成功。從此,無線電技術被應用到了廣播電視通信技術中。
1906年12月24日圣誕節前夕,在美國新英格蘭海岸附近穿梭往來的船只上,一些聽慣了“嘀嘀嗒嗒”莫爾斯電碼聲的報務員們,忽然聽到耳機中傳來了人的說話聲和樂曲聲朗讀《圣經》故事、演奏小提琴和播放亨德爾的《舒緩曲》唱片,最后還聽到了親切的祝福聲。報務員們聽到的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試驗性的無線電廣播,它是由加拿大出生的物理學家費森登主持和組織,并從他的實驗室里播出的,至此,開創了廣播電視的新紀元。人們從此結束了只能通過文字傳播的單一渠道,人們可以通過無線電技術傳播來聽到人們的聲音,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
電視是繼電影和廣播之后,人類在20世紀的又一項偉大發明。電視的產生和出現是現代化科技技術和工業化發展的歷史產物,它的成功出現是無數科學家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電視是利用了電子技術與現代的傳媒完美結合的產物。從電視的出現到現在,電視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傳播范圍最廣、覆蓋面最廣的傳播工具,為人類的文明發展創造了條件。“電視”這一名稱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的人是法國的塞列克。1873年英國科學家瑟夫·梅發現了化學元素硒具有“光電作用”的特性,從而為電視的發明奠定了基礎。電視發展到今天,已經改變過去笨重、粗大、昂貴的面貌,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電視將以多功能、多媒體技術為新的發展方向。
2 廣播電視的新進展
2.1 我國廣播電視的現狀及發展
在傳統媒體中,視聽媒體作為廣電媒體的基本形式,在傳播方式上和傳播形態與眾多新媒體關系聯系得更為緊密,它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既對立又統一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和組成部分。我國國內各廣電媒體,特別是省級廣播電視臺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新媒體的發展,在應對新媒體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要想在眾多媒體的激烈競爭中留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否則將很難在媒體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國廣播電視現狀的特點是:1)廣播電視新媒體普遍發展相對較快,資源集聚度高、平臺大;2)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擁有新聞采訪、新聞評論和報道、是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主力軍,呈現獨特的優勢;3)各省級廣播電視媒體也普遍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媒體運營方式;4)廣播電視產業經營市場化程度較高、開放性程度較大、其發展空間廣闊。
我國廣播電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1)媒體資源內外分散,媒體發展和整合水平不高;2)在當期的市場經濟下,客觀上在層級上存在利用問題;3)新的廣播電視傳播品牌力和影響力不夠;4)廣播電視媒體人才、技術優勢不明顯。
我國廣播電視發展的方向:1)加強媒體資源的深度整合,如滬、浙、蘇三省在跨越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資源的深度整合;2)著力打造新媒體傳播的品牌效力和影響力,過去的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媒體的品牌效力和影響力成為了當前的競爭焦點;3)進行體制機制的多方面創新,為新媒體的有效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證,一個社會秩序要想得到順利發展并取得長足進步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保障,否則再好的制度也將難以得到有效落實,最終難免處于一紙空文的尷尬境地;4)大力吸納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培養長效的保障機制凸顯技術優勢。
國有廣播電視媒體必須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在媒體的宏觀調控中給予廣播電視媒體企業更深層次的政策扶持,開放社會資本的注入,按照市場規律對廣播電視企業的經營模式進行改造,建立市場激勵制度,真正使其擺脫在市場競爭中的體制限制,實現廣播電視產業飛躍發展。
2.2 世界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簡析
自從人類第一次創造廣播電視以來,廣播電視很快就在世界各國傳播開來,其速度發展之快,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全世界對外廣播(臺站)這一項就已經達到160多座,使用的語言多達140種。到今天,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使用上了電視,電視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隨著網絡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互聯網技術以數字技術的發展方式,更加便利、快捷,使得當今的廣播電視逐漸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呈現出跨國發展和傳播的新趨勢。
雖然在技術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廣播電視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由于各國所經歷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為人們接受帶來了一些障礙,例如,許多外國節目要傳達到我國就需要進行語言上的改變,如翻譯等。從總體來看,這些小的障礙將不能阻礙文化的對外傳播和發展。
3 廣播電視技術新趨勢
隨著網絡的大眾化和普及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多的習慣甚至依賴手機上網,使用網絡觀看電視節目,4G新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人們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4G的覆蓋范圍日益廣泛和資費的降低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實惠。
依靠手機的4G流量進行網絡休閑,對于一些流量套餐較低的用戶來說,這種模式對于他們來說性價比較低。手機流量的消耗速度快,為尋找一種更實惠的方式產生了推動力,這也為WiFi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WiFi的普及工作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其中“80后”“90后”對此表現尤為明顯。面對WiFi這個新市場,各大互聯網公司早已摩拳擦掌按捺不住,各出奇招,以取得WiFi這個新市場的有利條件。
在當今的市場發展中WiFi越來越受到互聯網企業的青睞。如著名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聯想、華為、小米等已在商用WiFi領域布局。360、支付寶、騰訊等紛紛推出免費WiFi,最近德國研發出了新型低能耗WiFi,以及國內各省推出的“WiFi全免費城市”建設,例如,烏鎮互聯網大會舉辦期間就建設了全城WiFi全覆蓋等,這些事例充分表明WiFi已經成為了當今商家必爭的一個領域,同時也預示了WiFi將迎來新的高潮。
4 結論
廣播電視是黨和國家的耳目喉舌,國家政府部門通過廣播電視把一些國家方針政策及時有效的傳達給人們,廣播電視起到了傳播的橋梁作用。因此,廣播電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是傳播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隨著網絡全球化、信息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廣播電視的發展模式也再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體現與時俱進,也唯有如此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也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反正,始終不改變發展理念,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步伐,其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廣播電視隨著4G時代的到來將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參考文獻
[1]華宇星.泛美衛星構建CRI節目全球廣播平臺[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5(9):22-23.
[2]BroadcastAsia2011和CommunicAsia2011令全球廣播、媒體和資訊通信社區緊密相連[J].現代電視技術,2011(2).
[3]鐘鳴.新媒體為廣播注入新活力——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新媒體應用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5):22-24.
[4]張炳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38種外語全面上網[N].光明日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