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婧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以企業為創新的主體,市場為導向,引導企業進行廣泛的產學研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已經成為國家和地區構建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現有機制的比較分析和互動研究,進一步探索廣泛適用于產學研合作的協同創新機制,使之成為提高產學研協同創新績效,確保協同創新走向成功并持續發展的關鍵。確保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關鍵詞 企業主導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互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142-02
企業主導模式是指企業處于創新活動的主導地位,以產學研協同創新來完成技術創新,轉化生產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成功,關鍵在于形成長效的運行機制,使企業成為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決策和投資主體,研究開發的主體,利益分配的主體和技術轉移的主體。
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研究成果顯示了充分的理論研究價值,對提高產學研協同創新績效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國內學者從合作主體的角度提出企業主導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對產學研合作機制、問題及對策等進行了廣泛研究[1]。綜合理論分析以及諸多實踐,產學研合作也必須以企業為主導,才能以市場化導向機制充分發揮出產學研這一技術創新平臺的作用[2]。
然而,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各種機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是相輔相成的。一旦協同創新的某一機制失效,就可能導致其他機制的作用大打折扣。而我國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聯系尚處于起步階段,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理論與方法仍不夠完善,研究視角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在此基礎上做了初步總結和互動研究,以期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理論與方法體系,使之成為提高產學研協同創新績效,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重點。
1 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運行機制互動分析
1.1 基于創新過程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3](資源共享機制、資本融合機制、聯合攻關機制、成果共享機制、效益分配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協同創新充分顯示了取長補短、集思廣益的優勢,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機制,企業可以獲得更豐富的資源,掌握主動權。從最初的研究開發、中試、生產、試銷到產品上市,企業的投入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負責項目的籌資、投資活動。產學研合作的三大組織有其共同利益和目標,可聯合突破關鍵技術性難題,使產學研協同創新獲得最大成效。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風險,各參與主體在項目期內應集思廣益,提高收益的概率。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本著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則有效協同,增強創新能力。研發成功后,創新績效將直接轉化為經濟利益,利益分配機制的最終確定應該是各方共同意愿的體現。由此,再通過資源共享,使之產生1+1>2的協同效應。顯然,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這6種機制之間互相影響,相互補充,實現了合作創新的網絡效應。
1.2 基于社會資本的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4](有效聯結機制、信任機制、溝通機制和激勵機制)
有效聯結機制是企業構建創新合作網絡的基礎,通過產學研之間的網絡聯系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合作主體間的信任和溝通無障礙。信任機制的建立是合作關系存在的重要條件,搭建了合作主體溝通交流和激勵實施的橋梁,形成了強有力的聯結網絡。溝通機制通過“軟力量”的網絡文化互融和“硬力量”溝通界面的順暢,促進合作創新網絡中合作主體的認知統一,增進合作成員相互信任和聯系,使激勵機制得以有效實施。激勵機制的建立通過共同愿景的塑造和合理動態的利益分配,能為技術創新或技術成果轉化提供動力,在此基礎上建立網絡內合作主體之間的信任機制。通過這幾種機制的環環相扣,產學研創新網絡實現了知識、技術的增值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1.3 基于合作模式的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5](科技資源共享、共建經濟實體、形成產業聯盟和技術并購)
共建經濟實體實現了資源的緊密結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一體化,促使科技成果產業化目標的實現。這保證了企業作為技術轉移的主體和合作創新利益的分配主體地位。圍繞核心企業、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鏈體系中大企業起主導作用,通過自主發展產業鏈和完善的產業聯盟,保證了企業成為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決策主體和研究開發的主體。科技資源為企業創新主體服務,使市場成為調動和配置科技資源的主要手段,降低創新成本。產業公共技術與科技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服務,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在技術聯盟的基礎上,技術并購作為產學研合作的高級形態,則可以形成資源和技術的緊密結合和良性互補。這保證了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投資主體。這幾種近年來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幾種模式相輔相成,突出和強化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統一整體中企業作為合作創新的主體地位。
1.4 各種機制之間的聯系和統一
這幾種機制看似獨立,實為相互補充和滲透,共同詮釋和構成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網絡體系。溝通機制和信任機制存在的條件下,網絡體系中合作雙方得以增強聯系,構建合作平臺,為其他機制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科技資源共享,共建經濟實體,形成產業聯盟,技術并購都是有效聯結機制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強關系和弱關系的有效聯結基礎上構建創新合作的社會關系網絡,加強合作主體間的信任和溝通。經濟實體實現了利益的一體化,通過資本融合機制和效益分配機制確保了企業的產業化和分配主導地位。而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配套體系和聯盟需要聯合攻關機制和成果分享機制結成某種穩定的協作關系,使自己成為大企業的“衛星工廠”。通過技術并購完成產業創新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風險,激勵機制的實施促成合作各方達成共識,為共同愿景的實現分擔風險或分享成果,為技術并購提供了條件,為產學研合作創新持續性提供動力,使其結合得更為緊密、有效。
2 結論
本文重點比較和分析了在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協同創新網絡體系中,產學研協同創新各機制之間的互動性和統一性,在具體的實踐中合作各主體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集成,完善產學研聯盟及平臺建設,以最快速度實現技術創新產業化。針對當前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效率不足的原因(不確定性、評價缺乏等[6]),各機制之間辯證統一,互為條件,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合作各方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平臺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立體式創新網絡,希冀為我國高科技企業主導并積極參與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增強支撐力和驅動力,高效優質地結出碩果提供重要理論和實踐借鑒。
參考文獻
[1]吳冠霖,錢雨,孫新波,等.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進展述評[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5(2):49-52.
[2]張玉強,寧凌.對企業主導型產學研合作的反思與解構[J].中國科技論壇,2008(3):67-70.
[3]徐莉,楊晨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科技廣場,2012(11):210-214.
[4]鮑林.社會資本視閾下的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6(4):123-128.
[5]馬寧,王立.企業主導型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5,23(S1):244-248.
[6]蘇碧云,陳艾華.基于企業創新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探析[J].特區經濟,2015(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