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石漢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美國外科學院院士,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腫瘤中心普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醫30年,對胃癌、結直腸癌、腹膜后腫瘤、乳腺癌等的手術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成功地挽救了一大批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命。
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至今仍未查明,只知道它是環境因素、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患上了惡性腫瘤,也不要害怕,要正確應對。
有人說“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患者是被嚇死的”,此話說得很有道理。實際上,惡性腫瘤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抗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治療惡性腫瘤既靠醫生,也靠自己;既靠藥物,也靠意志。那么,患上惡性腫瘤怎么辦呢?
1.及時治療 實際上,惡性腫瘤手術與普通手術幾乎沒有區別,它的創傷面不會很大,也不太痛苦。放療、化療會有些痛苦,但并非不能忍受,很多病人都能完成治療。
化療的副作用一般在治療后數小時內出現, 5天左右消失,出現快,消退也快;放療的副作用出現較晚,持續時間也較長。惡性腫瘤患者要避免兩種心態:一是太輕視。認為自己沒事,不治療也沒有關系,卻不知道等不舒服時再治療,為時已晚。二是太重視。認為手術越大越好,切得越多越好;認為化療、放療時間越長,惡性腫瘤細胞就越少,所以主動要求醫生增加療程,增加劑量。這兩種心態都不可取,治療方案不妨多聽聽不同醫院、不同專家的意見,然后再做選擇與決定。
2.重返社會 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目的是通過正常的工作、生活,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忘掉自己是個惡性腫瘤患者。培養自己的興趣,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感興趣的地方,這有助于康復。1998年,我為一位晚期直腸癌患者做了直腸癌切除術和肝臟轉移瘤切除術,她是一位舞蹈愛好者,手術后一直堅持跳舞,到目前已經18年了,復查沒有任何問題。另外,重返工作崗位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干太重的體力活,不能有太大的工作壓力,不能心情太壞。
3.按時復診 研究發現,手術后的惡性腫瘤復發與轉移,80%的人發生在手術后3年內,15%發生在4~5年內,5%發生在5年后。所以,醫學上一般要求:手術后前3年,每3個月復查1次;4~5年,每半年復查1次;5年后,每年復查一次。由于手術后惡性腫瘤往遠處轉移的情況一般多于局部復發,所以在復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最常轉移的部位,如胃腸道惡性腫瘤手術后肝、肺是重點檢查部位。
4.合理飲食 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與日常飲食有關,消化道惡性腫瘤與飲食的關系更加密切。在日常生活中,惡性腫瘤患者要注意適度節制飲食,七八分飽即可。有腫瘤病灶的患者應增加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量,每天吃1~2個雞蛋,少吃紅肉(如豬、牛、羊肉)和加工肉,多吃白肉(如雞、魚肉);水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應多食水果、蔬菜;谷物包括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等,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物及多種抗腫瘤物質,應多食,但谷物不宜精加工。
5.多做運動 運動對惡性腫瘤患者有多方面的幫助,包括減輕體重,改善代謝狀況,提高免疫力,防止肌肉減少,減輕治療毒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延長生存時間等,對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的效果更明顯。2010年,美國運動醫學院建議惡性腫瘤患者每周至少進行5次中等強度至劇烈的運動,每次30~60分鐘。但要根據患者的體力狀況及腫瘤分期情況進行,每周至少進行1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是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