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吉明
網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
文丨李吉明
繼關閉@羅亞蒙、@演員孫海英、@王亞軍上海、@榮劍2001、@文山娃、@紀昀、@大鵬看天下等網絡大V賬號后。近日,國家網信辦責令有關網站依法關閉任志強微博賬號。國家網信辦發言人姜軍發表談話稱,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曾幾何時,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公眾帶來了信息的營養、精神的給養,讓人們享受到了生活的便捷、世界的多彩。亦曾幾何時,互聯網也玷污了公眾的視覺、泯滅了社會的道德,對社會穩定造成了損傷。
比如,一些所謂的公知大V要么緊盯社會負面信息大出妄詞、嘩眾取寵,要么跨越道德底線,擾亂視聽、唱衰中國。從接連的關閉信息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家對于無視社會責任,濫用自身影響力,肆意詆毀、惡毒攻擊黨和國家,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侮辱革命烈士、先驅、領袖等所謂“網絡大V 們”已開始亮出“法治利劍”,而且是“一劍封喉”,受到網民普遍的支持、點贊。正如一位網民所說,一些網絡大V口無遮攔,的確是該站出來好好管管了,言論自由是在不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的,這次微博賬號被關,就四個字:大快人心。
國家網信辦依法依規關閉了任志強等人的微博賬號,這既體現了對民意的尊重與回應,也體現了對網絡秩序的重塑與規范。而從網友無不拍手叫好的現實情況來看,這既表達了民眾對于推進網絡法治化治理的理解與支持,也反映了民眾對于倡樹網絡文明的渴望與期盼——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表達不能沒有界限,維護網絡生態,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是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意。
正像姜軍在發表談話時所指出的那樣,無論是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還是網民,都應增強自律意識和底線意識,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堅守法律法規底線、堅守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堅守公民合法權益底線、堅守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堅守道德風尚底線、堅守信息真實性底線。網絡名人、“網絡大V”更要正確運用自身影響力,模范遵守法律法規,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傳播正能量。
網絡空間是思想多元化的聚集地、集散地。網絡言論自由雖說是個人自由在網絡上的延伸和拓展,但網絡言論自由也有法治的邊界,必然要受到法治的制約和保障。沒有法治的保障,網絡言論自由就如同脫韁的野馬,很容易由言論自由演變為言論暴政,很容易成為少數人的“自由”,多數人的“不自由”。想想首都互聯網協會所倡導堅守的“七條底線”,再看看《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的“九個不準”。既然任何唯恐天下不亂、肆意散播所謂“自由言論”、試圖挑動社會對立情緒的行為,都必將遭受到人民的唾棄、法律的嚴懲,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做“中國好網民”呢?
其實,做一個符合文明社會規范的“中國好網民”并不是很難,只要我們善于養成良好的用網習慣,時刻堅持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守住自己的一份責任。就不會參與到網絡謠言的漩渦中去,就不會做網絡的欺凌和暴力者,就不會侵害他人隱私、玷污國家形象。正所謂,上網亦可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每個網民都能主動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成為“正能量”的代言人時,我們就可以真正共享清朗、安全的網絡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