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佩君 吳開華 溫清嫻 陳麗青
(英德市人民醫院 麻醉科 廣東 英德 513000)
?
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在小兒腹腔鏡疝氣中的應用
趙佩君吳開華溫清嫻陳麗青
(英德市人民醫院 麻醉科廣東 英德513000)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中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英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腹腔鏡疝氣手術患兒,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將患者隨機分成3組(n=20)。A組:喉罩+骶管阻滯聯合全麻;B組:氣管導管+骶管阻滯聯合全麻;C組:氣管導管全麻。比較3組的麻醉效果。結果3組患兒HR、MAP、SpO2的值在氣腹后各時間點均高于氣腹前(P<0.05),但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蘇醒時間明顯短于B組和C組(P<0.05)。A組鎮痛評分優于B、C組(P<0.05)。結論針對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采用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麻醉,操作簡單,誘導平穩,呼吸循環穩定,可顯著縮短蘇醒時間,提供良好的術后鎮痛,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技術。
【關鍵詞】喉罩通氣;骶管阻滯;小兒腹腔鏡疝氣
近年來,以腔鏡手術為主的現代微創外科發展比較迅速,小兒腹腔鏡下行疝囊高位結扎手術與傳統開刀手術相比,具有恢復快、無瘢痕、微創、可同時治療雙側疝或隱性斜疝、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是小兒外科術式首選[1]。以往采用氣管插管全麻,但蘇醒時間長,容易引起呼吸道損傷,術后會導致或者加重肺部感染。應用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麻醉,可有效彌補上述不足,發揮誘導快、肌松完全、麻醉鎮痛、蘇醒快的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英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腹腔鏡疝氣手術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中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英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腹腔鏡疝氣手術患兒,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2~6歲,體質量9~22 kg。評估ASA為Ⅰ~Ⅱ級。無藥物過敏史和傳染病,根據麻醉方式隨機分為3組(n=20)。A組:喉罩+骶管阻滯聯合全麻;B組:氣管導管+骶管阻滯聯合全麻;C組:氣管導管全麻。A組男15例,女5例,年齡2.5~6歲,體質量9~20 kg;B組男17例,女3例,年齡2~5歲,體質量10~21 kg;C組男16例,女4例,年齡3~6歲,體質量10~22 kg。3組患兒在年齡、體質量及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麻醉方法術前禁食禁飲。麻醉前30 min肌內注射阿托品0.01 mg/kg,經七氟醚8%誘導開放外周靜脈,常規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阿曲庫銨0.2 mg/kg靜脈注射,麻醉誘導成功后,根據分組不同,置入喉罩或行氣管插管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采用容量控制通氣模式,根據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調整潮氣量,氣腹期間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在35~45 mm Hg。骶管阻滯:在手術開始消毒前,A、B組患兒取左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于骶裂孔中心垂直進針,穿刺針抵達骶管腔后注入0.25%羅哌卡因(以1 ml/kg用量)。在改變體位時要注意喉罩是否出現移位,氣囊充氣后有無漏氣和呼吸道梗阻,觀察胸廓起伏情況,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確保呼吸道通暢。手術中以七氟醚2%~3%吸入維持麻醉,氧流量1~2 L/min,手術結束前5 min停用七氟醚,調節氧流量4~6 L,清除肺內殘余七氟醚,持續心電監護。3組氣腹壓力設置為7~10 mm Hg。
1.3監測指標①用philip多功能監測儀連續監測患兒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脈搏氧飽和度(SpO2),分別記錄3組在全麻誘導氣管插管或插入喉罩成功后各時間點的HR、MAP、SpO2,具體時間點為即刻(T1)、氣腹后10 min(T2),術畢(T3),拔管時(T4)、拔管后5 min(T5)。②術后蘇醒時間。③術后鎮痛情況。采用嬰幼兒術后鎮痛評分法(CHIPPS)進行評估,根據有無哭鬧、面部表情、軀干姿勢、腿部姿勢、能否運動等行為進行數字評分,每項0~2分,總分10分,觀察術后1、2、3 h的評分情況。

2結果
2.1HR、MAP和SpO23組患兒HR、MAP、SpO2的值在氣腹后各時間點均高于氣腹前(P<0.05),但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不同時間點HR、MAP、SpO2比較
2.2蘇醒時間A組蘇醒時間(8.5±3.9)min, B組和C組分別為(12.5±4.9)min和(20.6±4.8)min,A組蘇醒時間明顯短于B組和C組(P<0.05)。
2.3鎮痛評分A組鎮痛評分優于B、C組(P<0.05)。見表2。

表2 3組術后1、2、3 h鎮痛評分比較,分)
3討論
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具有微創、出血少、疼痛輕、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麻醉的選擇原則是快速、短效、安全,能解除人工氣腹對患兒生理的影響,術后蘇醒快,并發癥少,可盡快恢復正常活動。
喉罩(LMA)是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呼吸道麻醉用具,對于保持呼吸道通暢,降低副作用,促進蘇醒等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喉腔是一種復層纖毛上皮細胞,一旦受到外來刺激將引發局部水腫,一定程度上使拔管后的通氣困難程度加大。由于需要較深的麻醉深度抑制氣管插管帶來的較強的心血管刺激,麻醉藥用量因此加大,致使患兒蘇醒時間延長。喉罩通氣由于不接觸聲帶和氣管,插入時又不需要喉鏡引導,相對于氣管插管,患者更易耐受喉罩,即使處于淺麻醉時,患者也不會有不適感,相對較低的心血管刺激與較少的藥物用量,使得術中生命體征更平穩。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喉罩插入前后及拔管時患兒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血流動力學波動明顯小于氣管插管,且不良反應較少,術中使用麻醉藥減少,蘇醒迅速,甚至有研究報道在適當的麻醉深度拔除喉罩,可以減少蘇醒期呼吸道的并發癥[2-3]。
小兒骶管解剖位置固定,變異少,穿刺成功率高,嬰幼兒有較小的骶管腔容積,注藥至阻滯平面后,易出現擴散現象,甚至達胸段,可使兒茶酚胺釋放減少,對交感-腎上腺髓質所表現出的傳出沖動加以阻滯,可有效阻止手術刺激誘導的應激反應,手術操作過程中牽拉反應相對較輕,可發揮理想的肌松與鎮痛效果,為手術的實施提供有利條件[4]。術后疼痛被認為是引起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煩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0.25%羅哌卡因在手術消毒前行骶管阻滯,具有毒性小,感覺運動阻滯分離,延長術后鎮痛時間,減少全麻用藥,降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的優點,觀察術后3 h的鎮痛效果,骶管阻滯組的小兒鎮痛效果好。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采用喉罩通氣加骶管阻滯麻醉,操作簡單,誘導平穩,呼吸循環穩定,全身麻醉用藥減少,可顯著縮短蘇醒時間,提高術后鎮痛效果,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技術。
參考文獻
[1]李索林,劉琳,王曉峰,等.腹腔鏡技術診治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現狀與評價[J].中華小兒雜志,2014, 35(6):406-409.
[2]Park J S,Kim K J,Oh J T,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removal during adequate anesthesia and after awakening in children aged 2 to 6 years[J].J Clin Anesth,2012, 24(7):537-541.
[3]Lee Y C,Kim J M,Ko H B,et al.Use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d its removal in a deeply anaesthetized state reduces 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in children[J].J Int Med Res,2011,39(6):2385-2392.
[4]陳玲玲,尹寧,王建設,等.七氟醚聯合骶管阻滯在新生兒腹部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2):1211-1212.
【中圖分類號】R 6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25
(收稿日期: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