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麗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方案比選分析
袁愛麗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通過對工程案例中橫斷面方案比選,介紹了幾種橫斷面基本形式的優缺點和適用情況,探討如何確定新建道路、改建道路的橫斷面布置,如何根據地形、地質、道路用地性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選擇合理的橫斷面形式,確保設計的合理性和工程的經濟性。
城市道路、橫斷面比選、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直接載體,承擔著市內交通運輸及行人使用的功能,同時也連接負擔著對外交通的道路。而城市道路中橫斷面布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城市用地的經濟性及城市綠化景觀等方面。
2.1 遵循紅線寬度
城市道路紅線寬度應根據城市路網規劃、交通性質及交通發展要求的通行能力與地形條件適宜的斷面形式,并考慮地上、地下管線敷設、沿街綠化布置等要求。根據道路的不同等級,布置出不同城市、不同功能片區的科學合理型斷面。
2.2 遵循近、遠期結合
橫斷面應近、遠期結合,使近期工程成為遠期工程的組成部分,盡可能減少廢棄工程量,并預留各種管線位置。遠、近期橫斷面除路幅布置可能不同外,在路面攤鋪寬度上也有所不同。近期可根據沿街建筑情況和目前需要滿足的車行道寬度、道路分期發展的要求和分期實施的可行性,決定修建斷面的某一組成部分。
2.3 遵循以人為本,綠色暢通
道路橫斷面布置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進行橫斷面設計應統籌考慮道路交通功能、道路功能、公交優先、路邊停車等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機動車道與慢車道分隔,使其成為獨立的豎向空間,以保障車輛和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3.1 實例分析一
百東大道(杏秀路~張經15路)路線長8km,該路段道路沿線以工業用地為主,兼有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用地。根據路段交通量預測及車道規模論證,該路段的基本車道數布置為:主線雙向6車道+兩側輔道。
設計橫斷面方案一: 3.5m(人行道)+10m(輔道、機非混行)+5m(綠化設施帶)+12m(主線、機動車道)+11/2m(中央分隔帶)=36m(紅線/2)。
設計橫斷面方案二:5m(人非共板)+2m(分隔帶)+7.5(輔道、機動車道)+8.5m(綠化設施帶)+12m(主線、機動車道)+2/2m(中央分隔帶)=36m(紅線/2)。

百東大道橫斷面方案比較表

綜合考慮遠期交通量增長的不可預見性、軌道交通發展的不確定性、遠期道路改擴建的實施性、道路利用率、交通安全性及綠化景觀等因素,推薦橫斷面方案一。
3.2 實例分析二
公海大道路線全長約3.6km。道路規劃為空港產業區“四縱四橫”主干路系統中四縱之一,根據車道規模采用雙向6車道規模。
1)優化線位老路利用
公海大道老路為雙向4車道1塊板斷面,西側4m為現狀架空高壓線,局部路段既有道路路面狀況良好。擬定道路改造的斷面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到對現狀道路結構的利用,節省工程投資。由于本工程規劃線位與老路線位重合,如按4m中分帶的雙向6車道斷面實施,老路路面將無法保留利用,西側架空高壓線亦需搬遷。因此,擬優化線位西移9m,老路東側路緣石與改建后西半幅路面東側路緣石對齊,完全利用現狀老路改建為西半幅路面。
2)橫斷面設計方案比較
橫斷面設計方案一:4m(人行道)+2.5m(綠化設施帶)+11.5m(機動車道)+4m(中央分隔帶)+11.5m(機動車道)+2.5m(綠化設施帶)+4m(人行道)=40m。
橫斷面設計方案二:4.5m(人行道)+6.25m(輔道)+1.5m(綠化設施帶)+15.5m(機動車道)+1.5m(綠化設施帶)+6.25m(輔道)+4.5m(人行道)=40m。
3)橫斷面方案比較

公海大道斷面方案比較表
綜述所述,采用方案一設計更為合理。
城市橫斷面是體現城市建設整體風貌的一個縮影。對于新建道路橫斷面型式的確定,應從道路等級、功能定位、交通特性及各種控制條件下綜合考慮,在規劃紅線范圍內合理布置。對于改建道路橫斷面型式的確定,更對因素上考慮對既有道路的合理利用,采用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措施相結合的辦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1]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手冊G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TU7
B
1007-6344(2016)07-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