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國
(武定縣獅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651600)
武定縣當前馬鈴薯生產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思路
曾新國
(武定縣獅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651600)
馬鈴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水稻和玉米的主要農作物。作為一種適應性強、營養健康的食品,馬鈴薯生產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所在,本文就武定縣當下馬鈴薯種植業和生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解決方法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馬鈴薯;馬鈴薯生產;現狀
武定縣地處云南楚雄州,馬鈴薯具有種植區域廣泛、周期短,時效性長的特點,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區、半山區以及高寒、低熱的河谷地帶,在最近的幾十年來,馬鈴薯躍居世界十大營養健康的食品之列,種植條件簡單且適應性強,所以得到了普遍的重視。為了響應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要求及云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完善建設武定縣的馬鈴薯產業,是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必經之路。
1.1 地理及氣候
武定縣位于滇中高原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東部,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區,縣域國土面積3322km2,山嶺地帶較多,地形、地勢復雜多樣,地勢東西兩側及西南部高,北部低,東南部較開闊,海拔狀況懸殊較大,平均海拔1910m,最低海拔862m,最高海拔達2956m,立體氣候明顯。
1.2 馬鈴薯種植
1.2.1 政策支持
由于武定縣地處高原季風性氣候區,日溫差較大,而年溫差較小,極端氣候災害少,干濕季比較明顯,所以四季都十分適合種植馬鈴薯,近年來,政策上十分支持該產業的發展,州政府已經將馬鈴薯基地的建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重視,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
1.2.2 馬鈴薯新品種開發
馬鈴薯作為兼顧人的食用與牲畜喂養的多功能多用途作物,已在我縣有了近百年的種植歷史,但是一直以來都是單一品種種植,近年來引入了新興科技對馬鈴薯品種進行了研發,開發了更加適于種植及最大產量的品種,比如脫毒馬鈴薯:合作88、青薯9號、會-24號等新品種的推廣有效地改善了武定縣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有力地帶動了該產業的發展。
1.2.3 農民積極性
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山區和半山區的農民群眾通過引進新品種,提升了產量,促進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2.1 品種結構不合理
我縣的馬鈴薯生產中存在有馬鈴薯的品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當下我縣種植的馬鈴薯類型多限于鮮貯、鮮運、鮮銷、鮮食。沒有完善的生產原料指標,95%以上是作為蔬菜鮮食。
2.2 馬鈴薯生產科技水平低
生產科技水平含量低。雖然馬鈴薯種植在當地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但是在以往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種植的農民對于種植馬鈴薯的科技知識與栽培技術水平都相對較低,缺乏地膜覆蓋栽培等新技術的使用,從而導致了馬鈴薯種植質量不高、成品質次價廉,銷售困難,經濟效益偏低等問題。
2.3 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
產業化經營程度當下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階段中,因為馬鈴薯的產業化經營勢必要和政府、科技推廣以及馬鈴薯加工企業等組織有所關聯。當下武定縣的馬鈴薯生產各個環節是相互脫節的,沒有鮮食、餐館、工業加工等不同指標的標準要求,專業化的程度較低,產業化經營的程度無法提升。
2.4 產業化發展的資金投入不夠
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縣的經濟條件不好,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制約了馬鈴薯的產業化發展。
3.1 加強技術性引導
積極引入外部技術對于當地的馬鈴薯生產進行技術支持和引導,改善和改進當地存在的技術漏洞和技術缺陷,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地資源進行相關的考察,而后制定出比較有利的栽培計劃,對于當下的馬鈴薯種植中的生產、推廣體系進行再次完善加工,并且建立健全相關的研究系統,對當下的馬鈴薯品種更新、研究,加強馬鈴薯產業領域的市場預測。必須要加強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完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布局,以提高當地馬鈴薯行業的發展。
3.2 大力引進新品種
積極從外部引進一些優良的馬鈴薯品種脫毒馬鈴薯,與云南農業大學薯類研究所進行科研活動,根據不同區進行研發和實驗,以篩選出比較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品種。加大脫毒馬鈴薯:合作88、青薯9號、會-24號等的推廣力度。
3.3 完善營銷市場
當地政府應該對于當地的馬鈴薯營銷龍頭企業進行扶持,鼓勵創立自我品牌,拓寬馬鈴薯市場,開拓、創新馬鈴薯的深加工;積極申請進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實現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積極地發展合同農業等。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進行土豆片等的加工,確實能夠有效地提升生產力。
3.4 多渠道融資
上文提及,在早期進行馬鈴薯生產的過程中必不可少大量的資金需求,所以可以結合當地的狀況,向國家以及相關機構申請資金支持,同時,政府加大對于該產業的扶持力度,積極融資,引進外商,制定比較完善的招商引資的政策,以吸引資金投入到武定地區的馬鈴薯產業發展。
馬鈴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水稻和玉米的主要農作物。馬鈴薯的產業發展備受矚目,武定縣作為一個馬鈴薯產業發展迅速的地區,在馬鈴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實時關注市場需求信息,積極引入外部技術,才能將該地的馬鈴薯產業推進一個更好的階段。
[1]劉兵.基于農戶與消費者利益的農產品供應鏈整合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3.
[2]林克濤.福建省龍海市馬鈴薯產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
[3]王玲.RBR馬鈴薯專家系統的研制及CBR平臺探討[D].太原理工大學,2006.
S532
A
1004-7344(2016)11-0176-01
201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