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顧欣,攜康長榮醫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電子學專業,從一名核工業部中國核儀器設備總公司的工程師到攜康長榮醫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用了16年,期間,他做過實業,做過傳媒,最后在醫療上落腳,為自己醫學情懷努力。
Q:從您個人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做攜康長榮這樣一個企業。為什么要關注癌癥,尤其是疾病治療?
A:我從小在醫院的環境中長大,身邊全都是醫生。在我成長的年代,我認為醫生都是有高尚品格的,但在近20年,我感到我們的醫院越來越讓患者感到沮喪,醫患矛盾很多,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其有所改變。無論我們做哪個項目,都希望能夠在國內開展起來,讓這個公司活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國外的優秀醫生和人性化的醫院理念引進來。
在我們做國際醫療的四年里,結識了很多國外的優秀醫院,優秀的醫生。他們無—不具有高尚的品格,我認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把他們的一些經歷和追求分享給我們,能夠讓我們中國的醫療真正為國人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是我做這件事情的初衷。醫院應該是當人們遭遇疾病折磨的時候給他們提供服務的機構,這是我做醫療的很重要的一個情懷。
Q:您說在這一年多一直在飛,不管是與日本、美國的一些醫院。還是國內很多一流的醫院開展合作。我想問一下。攜康長榮選擇醫療機構合作的標準是什么樣的?
A:作為業務,我們當然是希望能夠存活下去,讓它存活下去首先就要做到行業內最好,現在你如果不是前三名你可能都沒有活下去的資格。我們去找國外在某個專業領域最優秀的機構,最優秀的醫生,他們為國內很多患者提供過服務,解決了他們的很大問題。我們可以說在每一次這些教授來中國做學術交流的時候,他們所救治的那些患者都會過來感謝他們。我覺得這是我們選擇醫院,選擇醫生的一個標準,因為他們是最優秀的。其次,他們要有高尚的品格,要真正懂得醫院的本質是什么。
Q:其實國內現在做癌癥早期篩查項目的機構也蠻多的,有一些還有國際背景的公司,想在國內搶占市場,請問您覺得攜康長榮的優勢在哪里?早癌篩查的本質是什么?
A:真正的早癌篩查是查什么?查的并不是癌前病變,不是一種可能性或者趨勢,而是實實在在你已經得了腫瘤,我們希望找到的是一期腫瘤,最差是二期腫瘤。一般情況,當一個癌癥患者有自主癥狀去醫院看病,多數是三期以后了,我們希望找到一、二期的腫瘤,這些在醫學影像上完全可以看到。比如說結直腸癌的檢查,就是用腸鏡。這里頭核心的是什么?并不是說有多么神秘的檢查設備,最重要的是要精,這個精就體現在醫生專業的訓練素養上,體現在我們整個團隊配合上,它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
攜康長榮根據每個人的時機情況以及身體狀況,量身定制一整套系統的、合理的專業癌癥早期篩查項目,同時對癌癥篩查醫療人員進行專業專項培訓,保證早癌篩查的準確性。我們會對聘請的醫生進行嚴格專業的訓練,并且遵循日本醫療衛生體系中的雙重檢診技術,對同一位客戶采取兩位醫生分別檢診的方式,保證檢查的準確率。另外我們每天接診的客人也盡量維持在20人左右,保證醫生有足夠時間去檢查每一位病患。以前國人要做到這樣高品質的服務,最近也要到日本,到歐洲的也有,花費的時間很長,費用還很高。現在到上海一天就可以解決了,節約了費用和時間。
Q:目前在上海做一次早癌篩查的費用是多少?
A:上海這邊的費用目前定的價格是19800元。其實我覺得我們這樣的一個價格,在國內不算很貴,不算奢侈。當然這個價格并不親民。我們希望價格能更低一些,如何做到更低,我認為就是要讓更多中國的醫生都掌握這項技術,因為我們這樣一個篩查,是要聘請很多日本的醫生過來,投進去的費用相對要多一些。
如果我們中國更多的醫生都能夠去做這件事情的話,可能價格就降下來了。另外,如果政府在這方面做一些補貼,價格可能就降了c政府投入到治療端的經費其實是很大一筆錢,最后癌癥還是治不好,頂多是壽命延長了一年半載,如果投入一些經費在早期的篩查上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Q:早癌篩查項目未來的計劃會是怎樣的?攜康長榮下一步有什么動作?
A:我們計劃未來三年在國內建設超過10家像上海這樣的早癌篩查中心。因為它涉及到的投資金額比較大,所以項目是采取和現有醫院合作的方式,利用醫院現有的場地、設備,我們把人員配備進來,把管理的體系配備好。
2016年底,我們還會在上海建一個神經外科研究所,這個神經外科研究所將會與全世界20名頂尖的神經外科醫生簽約20年,他們會到中國來,在中國呆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為我國一些疑難病患者做手術治療。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培養我們中青年的優秀醫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機構,讓我們中青年醫生在未來5-8年的時間里站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