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罡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受飲食觀念和健康理念影響,更多的城鎮居民認可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密切聯系著農戶的切身利益,農產品生產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必須在生產管理上下工夫。
種出創意的附加值
在江蘇省泗洪縣魏營鎮,有一批大學生村官,他們每年早春都要帶領農戶種植綠色、無污染、高品質草莓。
“如今,食品安全日益受到百姓重視,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堅持科學領先,種出來的草莓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雖然價格高,但是銷路很好。”大學生村官傅方兵對筆者說。
“現在,我們生產的草莓1千克批發價50元,這是牛奶草莓,用牛奶滴灌的,而普通的草莓1千克只能賣到10元左右!”草莓種植戶朱堂波自豪地說,“今年,俺種了12個草莓大棚,一個生產季下來,每個棚能產2000千克草莓。”
據介紹,魏營鎮堅持走循環農業發展之路,種植綠色、無污染草莓。積極采用生態種植模式,開展草莓產業的營銷推介,弘揚草莓文化,推動草莓生產與休閑觀光接軌,促進草莓消費,提高草莓生產的附加值。如今,該鎮的農業資源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資源,它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變成了一種資本。
目前,該鎮大棚草莓種植面積已超過3000畝,產值近億元,種植戶畝均年純收益在萬元以上,帶動農戶戶均增收七萬多元。綠色草莓產業已成為該鎮高效農業的金色產業,市場青睞的朝陽產業,農民致富的甜蜜產業。
種出品牌的附加值
2015年辣椒收獲時期,記者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現代農業實驗園區,只見一個個蔬菜大棚內,紅艷艷的辣椒掩映在綠葉之間,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寶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成寶向筆者介紹說,“淮安紅椒”是江蘇第一個成功注冊的設施蔬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入選“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100個公用品牌”。淮安現有紅椒種植面積近30萬畝,年銷售額40億元,紅椒種植已成為淮安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淮安紅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成功注冊,有力推動了紅椒品質的提高,并促進了紅椒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2010年,淮安還專門成立了辣椒協會,負責“淮安紅椒”的品牌運作和管理。
小小辣椒受到了各地市場的歡迎,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優秀品質。筆者了解到,寶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掌握種植辣椒的經驗和技術,辣椒基地經過水系治理、節水灌溉工程改造,基地范圍內排灌溝渠、涵閘、路橋、田間林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到位,能夠防洪抗旱。基地生產條件優越,周邊無污染,水質好,獲得了無公害認證,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只有符合條件的合作社才可以用‘淮安紅椒品牌,按照當地協會的標準,紅椒分級包裝,共有3個級別,在包裝時都由人工精心挑選。”淮安市黃碼辣椒營銷合作社社長楊長千告訴筆者,“正是‘淮安紅椒產品質量有保證,每千克價格才能比普通紅椒多0.6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千克能多賣兩元錢。”
種出環境的附加值
農產品質量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做客新華網“兩會”訪談時指出,農產品質量與人的健康水平、壽命長短都是密切相關的,確實是要高度重視,社會影響也很大。所以,抓農產品質量,首要就是在源頭進行綠色生產:生產基地的土壤中沒有超標的、殘留的、有害的物質,水、土、氣都是符合生產要求的,不把違禁的、有毒的物質用于生產。農戶應按照現代農業科技要求,生產質量可靠的農產品,農業生產、農業技術、農業的生產環境都要達到有關標準。
作為種植農戶,首先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知識水平,知道國家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體系,明確農產品必須按照國家強制性的技術規范進行生產。其次要提高農產品產地環境水平,由于大氣、土壤、水體等環境是農產品生產之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之源,要珍惜、愛護、依法保護好農產品產地環境,發揮各種技術措施的科學組合,形成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水則水、宜觀光旅游則觀光旅游的發展模式;除此之外,還要提高農產品生產的技術水平,要因地制宜掌握農產品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依標施行,進行標準化生產。生產中采取多物種與主物種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物種的合理競爭,提高時間的利用長度,充分利用單位空間的各種能源。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濱海市玉龍路276號新聞宣傳中心 郵編:2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