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禮林
蔬菜幼苗立枯病是易發、普發、多發、重發的主要土傳病害之一,全國各蔬菜產區都有發生。該病可為害瓜類、豆類、芹菜、茄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以及林木和花卉幼苗等一百五十多種作物,常導致大量死苗、缺蔸、斷壟等,造成的損失面廣而巨大。防治此病單一的方法效果有限,只有采取綜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由于栽培方式等的變化,此病近些年發生趨重,防控難度增加,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發病癥狀
蔬菜苗無論大小都會受到該病的侵害,特別是中后期受害比前期多且重。蔬菜幼苗染病,莖基部會形成褐色橢圓形病斑,病斑中部慢慢凹陷并繞莖一周發展,病斑逐漸干枯萎縮,病重者最后會露出木質部。發病的苗根系會褐變或黑變腐爛,陰雨潮濕天有的病斑上會長出少量網狀褐色的菌絲體并漸漸形成小菌核。病苗初期晴天易發生凋萎,到夜晚又恢復似正常,如此反復多日,最后逐漸枯死。蔬菜苗前期染病,幼苗莖部嫩弱,多會倒伏腐爛而死;中后期發病的苗,多病枯而不倒,故稱為“立枯病”。
二、病原與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立枯絲核菌,是一種土壤傳播的強腐生真菌,在濕潤土壤中可存活1~3年。此病原生長發育的適溫為24℃,最低13~15℃,最高41℃。可侵害幾乎所有的蔬菜、旱生糧油作物、林木、果樹、花卉、野草等,但生理小種有所不同,致病力也各異。病原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病株或落于土壤中的病株殘體內越夏或越冬,經帶菌土壤、雨水、生產工具、水流、病苗、種子、堆肥等傳播和擴散。病原不會產生孢子,溫濕度適宜時以菌絲直接從寄主表皮侵入,引起發病。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干旱有較強抵抗力,空氣相對濕度87%以上,有利于菌絲侵入寄主體內并引起發病。溫室或大棚育苗,如環境溫濕度適宜,可一年四季發生侵染。苗床高溫、高濕、幼苗密度大、間苗不及時、溫度變幅大、偏施或過多施用化學氮肥等,發病會多而重。蔬菜發芽時氣溫低且時間長,幼苗的抗病力明顯下降,發病會加重。長江中下游的春、夏、秋季溫度高、雨水多,病害易暴發流行;北方溫室的冬、春季育苗或露地的夏季育苗,也易發生該病。苗床地下水位高、低洼、土壤黏重,發病會增多。無土和營養缽育苗,可控制和減少該病的發生。
三、綜合防控
1. 農業措施
①注意苗床的選擇。苗床要選土層深厚、肥沃且疏松,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灌排無憂和未種植或進行過蔬菜育苗的地塊。用舊苗床育苗,應進行土壤消毒或用無病疏松土壤換掉表層有病原的土壤。苗床播種前的幾天,應選擇晴天翻耙2~3次。酸性土壤和已育過苗的地塊,翻耕前每畝可撒施生石灰50~70千克,然后再翻耙,有很好的消毒等作用。苗床要重視農家肥的施用,翻耙前每畝可撒施充分腐熟的豬牛糞3500~4500千克,不可施用未腐熟的糞肥。
②抓好育苗期的管理。種子播種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不同的蔬菜要分開育苗。露地育苗苗床土應耙碎,整平畦面并開好排灌溝,播種前澆足底水。播種不可過密,要適當稀播。冬春育苗應高度重視防寒保暖,夏秋季不忘防曬降溫。喜溫的果蔬,播種后至齊苗前要保持白天氣溫27~30℃、土溫22~25℃,夜間氣溫和土溫17~23℃,苗出齊后要抓好通風換氣、降溫、降濕、增溫和控徒長等工作。多數果蔬苗1~3葉期氣溫要保持白天20~24℃、夜間18~20℃,土溫保持18~22℃。間苗宜早不宜晚,以利個體充分生長發育并控制徒長。成苗期要適時降溫煉苗,以增強其抗低溫等能力。苗床灌水不可過頻、過多,必須澆水時也要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溝灌或穴灌,嚴禁漫灌或串灌。土壤濕度大時,要淺中耕1~2次或在畦面撒一層干細土或干草木灰吸濕。苗期追肥以用多元復合肥或對水的腐熟糞肥較好。發現立枯病苗要盡早連根帶土移除并立即撒生石灰等消毒。幼苗移栽時,應剔除病、弱苗。陰、雨、雪天,要抓好清溝排水、除雪等工作,設法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同時強化通風降濕。蔬菜苗期噴灑1~2次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明顯增強其抗逆性。
③科學配制營養土和基質。育苗時,每平方米苗床要備好0.1米3的營養土或基質。營養土的配方為疏松肥沃土4~5份、腐熟過篩豬牛糞5~6份,每立方米加入過磷酸鈣60~100克。基質的配方為蛭石和草炭各5份,每立方米加三元復合肥1.5千克、消毒干雞糞5千克。
2. 藥劑防治方法
①營養土和基質消毒。
a. 每立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克,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克,或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4克,或30%多·福可濕性粉劑10~15克等拌營養土12~15千克并充分拌均勻制成藥土,接著將1/3的藥土混撒于苗床內,另外2/3的藥土播種后用作覆土。亦可將上述用量的藥直接拌入營養土中,后再裝入營養缽或苗盤內。
b. 每立方米床土用1.5克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或1.5克30%甲霜·惡霉靈水劑等對水3千克于播種前澆灌苗床土。
c. 每立米床土用40%福爾馬林 (甲醛) 水劑40毫升,對水3千克均勻噴灑床土(邊噴邊拌),接著用塑料薄膜覆蓋床土,四周用土壓嚴實,密閉消毒3~4天,后揭去蓋膜散氣8~10天再播種。
d. 每立方米基質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等,后裝缽 (盤) 育苗;每立方米基質用15克30%甲霜·惡霉靈可濕性粉劑等對水3千克,均勻拌入基質中,后裝入育苗缽(盤)。
e. 將營養土或基質裝入能密封的箱(筐)內,接著向箱(筐)內通入80~90℃的高溫蒸汽1.5~2小時,能殺滅基質內絕大部分病原菌和所有害蟲。也可直接向苗床土壤中通入此高溫蒸汽并覆蓋塑料薄膜,同時用土等壓實薄膜四周,保持2~3小時,同樣會殺死床土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和所有害蟲。
②種子消毒。將種子浸入55℃溫水中(溫水的量為種子量的4~5倍),后不停攪拌并不斷加入溫水,始終保持水溫在55℃15~20分鐘,然后催芽播種;或者每千克種子用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克,加入適量水均勻拌種子后播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3%~0.4%,加適量水拌均勻,晾干后即可播種。
③田間用藥防治。防治越早越好,要做到早防、早治,否則防治效果很有限。用藥防治一般噴2~3次,每次間隔8~10天,每平方米噴灑藥液2~3千克,主要是噴灑幼苗基部和四周地面。幼苗發病初期,可噴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600~20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800倍液,或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300~1500倍液,或30%甲霜·惡霉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等。
(作者聯系地址: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 郵編:3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