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檢驗環境之光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生命之根,這些資源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水資源污染會直接影響到周圍居民的日常飲水安全,嚴重影響到生態平衡,還會對周圍生態環境質量造成惡劣影響。踏足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孜孜不倦鉆研近20年的游少鴻心系于此,一直默默綻放著自己的光和熱。多年來,他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其中“高硫高氮有機廢水處理中功能性微生物組合工藝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2014年度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錳超富集植物商陸多倍體誘導及修復差異性研究”也在今年結題。對于科學,他從不放棄,這是他的執著也是他的堅持。
游少鴻——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游少鴻,1978年5月生,福建漳州市南靖縣人,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2001年6月獲得桂林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同年7月到留校參加工作,2007年6月獲得桂林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12年1月被學校聘為碩士生導師,2010年12月獲得副教授專業技術職稱。2013年4月,擔任學院的副院長;2016年2月,主持學院的行政工作。近年來,曾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創新性地通過篩選對Pb、Zn、Cd、Cr等重金屬有較強富集能力的本地挺水植物構建人工濕地系統,開發出一套重金屬微污染農灌水源人工濕地生態凈化工藝,并建成工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