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
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培養造就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加強黨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全面深入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有五路大軍,要把這支隊伍關心好、培養好、使用好,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高校工委、教育廳作為全區高校的主管部門,要堅決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切實抓好高校這一路大軍,打造我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堅強陣地,為自治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發揮好關鍵支撐作用。
高校作為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目前,我區有54所高校(57個辦學實體),其中17所普通本科高校都開設有哲學社會學科專業,11所普通本科高校單獨設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自治區高校科研基礎平臺建設不斷強化,科研立項和科研經費大幅度增長,科研創新成果穩步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投入經費2.1億元,獲得課題1.2萬余項,發表論文2萬余篇,出版專著868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78項。雖然我區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然存在研究視角站位不高、領軍人才短缺、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薄弱、高水平成果匱乏等短板。我們要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導,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全面深入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
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專項研究。大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建設,抓好教材、教師、教學方法三個關鍵環節,發揮高校的理論工作平臺作用,把高校真正建成我區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和宣傳的堅強陣地。
二是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一步發揮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適應學科發展需求、立足學術研究前沿,充分發揮學者、學校、出版機構的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教材體系建設。以我區民族文化資源為依托,提升傳統優勢特色學科的對外學術交流水平和文化對話能力,進一步加強學術話語體系建設。
三是培養造就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總書記指出,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干。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圍繞發現、培養、集聚三個環節,統籌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類人才支持計劃,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骨干人才培養培訓,促進人才成長。改進科研組織方式,創造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
四是切實加強黨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從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上入手,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著力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努力完善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機制,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構建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
(作者系自治區黨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
責任編輯:康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