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檜
摘要:在2015年10月10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印發《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通知,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新制度。應付轉貸款、借入款項、應收轉貸款、股權投資是新制度中有幾大亮點與難點,會計處理涉及雙分錄。本文主要介紹股權投資被納入新制度的背景,分析政府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與會計處理,以及在股權投資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總預算會計;股權投資
一、股權投資被納入新制度的背景
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大筆的資金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而政府資金的使用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所變化,原來一直都是單一的“財政撥款、無償使用”的政府補貼使用方式。但近幾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往單一的管理方法存在著諸多問題。問題一是這種直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已經采用了多年,但就實際效果來講,這種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二是因信息不透明也存在重復申報、政府補貼貪腐等問題;三是多年的事實證明真正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很少,無形中造成了浪費。進而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也一直在不斷研究何種方式可以使得政府資金取得最大的效果。
表面為引導基金實質為股權投資的事實已經存在,但是在會計領域里確沒有及時的做出相關規定、準則,這種滯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基金在我國的應用是否合理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
二、股權投資的具體業務會計處理
新《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規定,股權投資一般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核算政府持有的各類股權投資,具體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股權投資、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和企業股權投資等。本科目應當按照“國際金融組織股權投資”、“投資基金股權投資”、“企業股權投資”設置一級明細科目,在一級明細科目下,可根據管理需要,按照被投資主體進行明細核算。對每一被投資主體還可按“投資成本”、“收益轉增投資”、“損益調整”、“其他權益變動”進行明細核算。以下為投資基金股權投資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政府財政對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時,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作:
借: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貸:國庫存款
根據股權投資確認相關資料,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作:
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借(貸)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按照確定的在被投資基金中占有的權益金額與實際支付金額的差額)
貸:資產基金—股權投資(按照確定的在被投資基金中占有的權益金額)
年末,根據政府財政在被投資基金當期凈利潤或凈虧損中占有的份額:
借(貸):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借):資產基金——股權投資
政府財政將歸屬財政的收益留作基金滾動使用時:
借:股權投資——收益轉增投資
貸: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被投資基金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作(注意要做“雙分錄”處理)
借:應收股利(按照應上繳政府財政的部分)
貸:資產基金——應收股利
同時按照相同的金額作:
借:資產基金——股權投資
貸: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被投資基金發生除凈損益以外的其他權益變動時,按照政府財政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部分作:
借(貸):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借):資產基金——股權投資
投資基金存續期滿、清算或政府財政從投資基金退出需收回出資時作:
借:國庫存款(政府財政按照實際收回的資金)
貸: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按照收回的原實際出資部分)
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按照超出原實際出資的部分)
同時,根據股權投資清算相關資料,按照因收回股權投資而減少在被投資基金中占有的權益金額作:
借:資產基金——股權投資
貸:股權投資
三、政府股權投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建議
政府股權投資除重大事項外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在權益法的模式下,無論被投資單位是否分配股利,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增減變動及其他權益變動,都會計入到政府的資產基金-股權投資,進而影響資產基金的數額。資產基金是屬于凈資產類目,在資產負債表中,以資產基金項目列示,是凈資產合計項目的組成部分。如果被投資單位當年的盈利較多,凈利潤較大,就會使得新制度下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基金項目增加,從而凈資產合計項目也增加,進而負債與凈資產總計也會增加。這種增加在本質上屬于一種虛增,只有當年在出售轉讓股權時才會真正實現資產的增加,故權益法的計量方法會虛增政府資產,此時的政府政績比真實的政績更好。如果被投資單位當年的出現虧損,凈利潤為負,就會使得新制度下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基金項目減少,從而凈資產合計項目也減少,進而負債與凈資產總計也會減少。這種減少在本質上屬于一種虛減,只有在當年出售轉讓股權時才會真正使得資產的減少,故權益法的計量方法會低估政府資產,此時的政府政績比真實的政績較差。總的來說,采用權益法核算下的股權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出的政績會與真實的政績有偏差。
政府出資從投資基金退出時,應當按照章程約定的條件退出;章程中沒有約定的,應聘請具備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出資權益進行評估,作為確定投資基金退出價格的依據。在實際中,章程約定的退出條件中價格通常為產業化投資資金的出資本金及本金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計算的收益之和,甚至為投資資金的出資本金。在這種情況下,退出時收回的現金與按權益法持續計量的形成的股權投資、資產基金的賬面價值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會在退出當年的資產負債表中得到體現,與上一年的報表做比較分析時需要剔除這一因素才可比。
新制度第二十三條規定,總會計核算的資產,應當按照取得或發生時實際金額進行計量。股權投資屬于總會計核算的資產,但其后續計量采用權益法,根據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變化調整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在本質上這種損益調整不屬于取得或發生時實際金額,從某種程度上說,股權投資(損益調整)不應該計入資產。
新制度規定采用權益法對股權投資進行計量,這一點在投資基金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上得到了體現,但為何對國際金融組織股權投資只有在最初的投資時點和最終的撤回投資時點才作相關會計處理,在股權投資持有期間并無處理?對國際金融組織股權投資的處理方法更像是采用的成本法。
事實上,政府與企業性質是不同的,為了更明確的區分政府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方式,也為了使得政府的財務報表更真實的反應政府政績,建議對于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法采用成本法。(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政府總預算會計制度[R].20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政府投資資金暫行管理辦法[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