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莉
摘 要 即興口語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它相時而動,瞬即而成;風格多樣,表達形態各有千秋,可謂是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在這種多樣風格的即興口語中,其共同的特點是“人類精神層面的寫照”,是“語言的功力,包括觀察力、理解力、感受力、表現力”等,既體現出了主持人的一種綜合性素質,又反映了主持人的語言才能,同時也是主持人的素養、品格、氣質、才情的綜合寫照。
關鍵詞 即興口語;風格多樣;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030-01
1 如何看待“說新聞”
“說新聞”的傳播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二戰”以前廣播新聞評論員的出現,也由此而推動了主持人的應運而生,從而使得播音員的新聞播報轉變成了主持人節目。
“說新聞”在廣播電視的發展進程中,為我國新一輪電視新聞改革注入了新的內容。播音改革的浪潮從中央臺到地方臺紛紛競相效仿,從社會新聞、民生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等開始,“說新聞”蔚然成風,而且主流新聞播報也從中受到啟發,開創了“播”中有“說”,“說”中有“播”的新風格。誠然,由于“說新聞”之風興起過猛,更源于各主持人的水平層次參差不齊而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媚俗化的調侃甚至“戲說”新聞也大行其道而馳、格格不入、更是需要在今后的道路中不斷加以改進的。
“說新聞”是最能檢驗主持人業務水平、專業的新聞傳播形式。因為它需要清醒的新聞敏感、準確的新聞判斷力,即對新聞信息辨識的眼力;需要合理的知識結構,并具備良好的整體駕馭能力、出色的語言表述能力和非凡的記憶力。這方面需要通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來加以強化。
目前,我國“說新聞”的流程大致如下:
新聞選擇:對選擇哪些信息,舍棄哪些信息,貫徹正確的編輯意圖,對新聞的側重面應的準確的把握和整體的控制。
編排順序:新聞編排體現媒體新聞的態度,所以不可小覷。
新聞加工:補充背景信息,加入必要的評論,進行表述構思。
語言設計:從調動收視興趣出發,進行語言設計,為每一條信息尋找到最佳的“切入點”,設計富有新意的導入語、串聯詞和點評語。
流暢講述:對消息逐條消化,概括要點,加深理解和記憶。
2 即興播講在新聞中的應用
2.1 現場采訪
即興采訪是一種開工獨特的采訪方式。它需要主持人對被采訪對象的經歷、興趣、性格、成就以及近期有關情況等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但對于現場采訪過程中,更多的是面對無框架、無細致準備的采訪,預設框架反而有礙于對有價值信息的追蹤和捕捉。采訪者僅憑一條思路,靠“質樸的直覺”即興指定訪題和方式,這對采訪者日常知識的積累、思維素質和交往能力無不是一種嚴格的考驗。
一般來說,即興采訪有2種切入方式:
一是從開放性的泛問逐漸收縮聚焦,有點像正著放的漏斗,從光口漸入漏斗嘴;二是小角度切入,提的問題現實性強,容易回答、別人也愿意回答,這樣步步為營,可以漸入佳境,就好像是倒過來的漏斗,嘴兒朝上,切入口小。2種切入方式可根據采訪對象而定。對于一般文化水準較高的采訪對象通常采用“正漏斗”法;反之,則用“倒漏斗”法。
即興采訪者要善用“情緒引力”,以坦誠和熱情感染對方,讓對方輕松接受采訪。采訪初始,可以迂回切入,以假設前提“誘答”。采訪“觸礁”要隨即岔入其他問題;提問用語要簡潔、點到為止;采訪過程可運用言不及義的“連動效應”擴大采訪的掃描面,營造融洽的氣氛。對方的談話興趣如果不濃厚,可用隱含的“錯問”激發對方;也可隨機改用平淡的交談活躍氣氛,用以過渡,然后適時切入正題。當對方說的時候可暫時不作插入,而把對方置于主角地位,對方大段地表述之后,隨即跟進深化提問。
即興采訪還分為:群體性采訪、硬性采訪、軟性采訪。群體性采訪要有一條思路或構思提綱,憑借“質樸的直覺”即興選擇采訪方式和采訪對象。硬性采訪節奏較快,常常滲透自己富有個性的思維。為了追尋答案而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窮追不舍,可能要冒著被“頂”回去的風險。軟性采訪相對于比較拘謹、性格內向的采訪對象尤為適合。如果不看對象,把硬性采訪的方法用在了適合軟性采訪的采訪者身上,恐怕采訪就難以進行下去。因此,選什么樣的采訪方法最終還是要取決于被采訪對象而定。
2.2 現場報道
在電視直播報道的現場,記者走進鏡頭進行即興播講,是新聞報道開工的重要變革。新聞現場通常紛繁復雜,這時的主持人或記者就需要站在受眾的角度,預測觀眾需要的信息從而來確定表述的要點和順序,對新聞要素的表述做到心中有數。
現場報道一般時間不長,通常只有一兩分鐘左右的講述時間,不允許滔滔不絕和模式化的敘述、空話連篇的播講來浪費播出時間。因此,精選新聞要點,快速周密構思、過濾報道語言,是現場報道的重要環節。為了在短暫時間里所說的話句句有用,報道前可以寫出提綱或概況,打好腹稿,如何開頭、如何展開、如何結尾應心中有數,可在心中反復默誦。
現場報道的現場是動態的,是瞬息萬變的,報道者不能受預想提綱的限制,必須及時發現、捕捉值得報道的正在發生的新聞信息,具象性細節描述就顯得其重要,要將環境信息、新聞細節和話語表述結合為一個整體。
3 即興播講中口誤的規避原則
即興播講中口誤是必須正面和直視對待的問題。規避口誤關鍵是增強角色自覺,排除知覺心理障礙。主持人必須保持穩定、靈敏的語感,使自己處于直覺同化的靈動狀態,包括對語境、語體、語旨的整體性知覺,隨時排除知覺盲點,實現言語對象與言語主體之間牢固的心理連接。
即興口語在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功力訓練中是“非說不可”和“非下苦功不可”的兩條鐵的原則。而即興口語絕非“信口雌黃”“口是心非”,必須堅持“真實的身份、真誠的態度、真摯的感情、真切的語氣”,杜絕一切虛假和造作。如果只會“能說會道”,內心缺少文化底蘊,那樣的即興口語又會到哪里去發揮作用呢?廣播電視的語言傳播,是一種責任重大的引導和教化,必須把荒蕪、混亂、零散、骯臟的詞語過濾掉,必須精選明確、通俗、深刻、優美的詞語加以組合,弘揚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中國氣派,高質高效地傳播信息,達到“信息共享、認知共識、愉悅共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松.情聲和諧啟蒙錄.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2]高貴武.主持傳播學概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3]魯景超.廣播電視即興口語表達.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