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芯宇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接觸的群體也越來越多。北川羌族受眾作為少數民族,網絡接觸或許正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本文選取在不同性別、年齡段、教育程度的受眾,對網絡接觸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其特點并提出建議,增加對北川羌族受眾網絡接觸情況的了解。
關鍵詞 北川羌族;網絡接觸;社會認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00-02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員面積3?084km2。有羌族、藏族、回族、彝族等26個少數民族,共88?216人,占總人口的36.65%。超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3個,其中羌族83?94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5.16%;藏族3?632人,占少數民族的4.12%;回族448人,占少數民族的0.5%。北川羌族面積為3?084km2,具有文化特征的羌族語言、民歌、羌秀、羌笛演奏、手工藝、多聲部演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因此傳承,其中有一部分羌族人住的地方非常偏遠,他們的生活質量不高,經濟比較落后,羌族歷史悠久,并且富有濃厚的少數民族特色。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本民族的文字,文化傳承主要靠口授心記[1]。2013年7月18日,我們在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上以“羌族”為“主題”檢索條件,檢索到2012年中國學者發表的羌學研究論文共計304篇(其中近100篇屬于一般知識性文章、新聞報道或書評),比2011年的255篇多出來49篇。我們認為:2012年,我國的羌學研究狀況與2011年相比較[2],許多論文都是對羌族文化,宗教,藝術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去了解和關注北川羌族人民目前的網絡接觸情況及影響,網絡接觸是否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影響。本次調查地點在北川羌族少數民族居住地,選取性別、年齡段、教育程度不同的受眾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最后有效收回50份調查問卷,主要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并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有效整理再用SPSS統計分析,最后經過周密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數據和結論。
1 北川羌族受眾網絡接觸群體特征分析
如今全國廣播電視已經普及,鳳凰網2010年7月7日報道《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自主創新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廣播電視覆蓋率已經超過95%[3]。而網絡覆蓋率近年來雖在快速提高,但遠不及廣播電視覆蓋率,2013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互聯網普及率為44.1%[4]。本次調查地點是在北川羌族聚集地,隨機調查中男性19人,38%,女性31人,62%,北川羌族聚集地,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許多男性主要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都是女人和小孩。其中16%是小學及以下,66%是中等教育,18%大專及以上,山區教育質量受到限制,造成這里的人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2 受眾接觸網絡情況現狀調查
2.1 北川羌族受眾接觸網絡的時間普遍偏長
據統計顯示,北川羌族每天接觸網絡時間34%超過了5個小時以上,表明北川羌族大多數人接觸網絡的時間比較長。1小時以內占的比例為8%,1~3小時以內占的比例為28%,3~5小時以內占的比例為30%。隨著時間的增多,受眾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趨勢。
通過這次調查后,北川羌族受眾對網絡的接觸時間比較長.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北川羌族受眾文化程度不高,在接觸網絡時間時,失去一定理性分析、判斷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2.2 北川羌族受眾不上網的心理難受程度
網絡在我們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離開了網絡人們的生活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在統計中調查,如果有一天不上網,受眾的心理難受程度分析。其中46%的受眾認為一般,意味著受眾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不算特別高。18%的受眾比較難受,但這一部分人所占的比例不大。北川羌族地理位置相對于比較偏僻,遠離大都市,他們對于網絡的依賴度也不高。從北川羌族受眾中,可以分析得出,年齡段與受眾不上網相關性非常大。人們不上網的心理難受程度與受眾的年齡的關聯性非常大。
3 北川羌族受眾對網絡的評價
3.1 網絡滿足了北川羌族多數受眾的需求
人們接觸網絡帶有不同的需求,增長科技知識、提供社交話題等,不同的年齡段和文化程度對網絡接觸的目的不一樣,而網絡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做了進一步的分析。據統計,只有14%的受眾對網絡接觸感到非常滿足,看來網絡在滿足人們需求的時候還將進一步提高,盡量把所提供的知識信息讓受眾滿意。其中34%比較滿足,網絡滿足了北川羌族人多數人的需求。
3.2 北川羌族受眾對網絡上的信息多數是部分認同
據統計,92%的受眾對網絡信任度都是部分認同,這充分表明北川羌族受眾對網絡的信任度不高。但北川羌族受眾并不是完全的認同網絡上的信息,他們對網絡上信息都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發達的網絡傳播的信息范圍廣,然而信息內容發展不平衡,讓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限制,大量的內容減短了人們思維判斷的時間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受眾在網絡接觸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不能盲目的認同網絡上的信息。
3.3 網絡對受眾社會認知產生一定的影響
人們對網絡的接觸,勢必會影響受眾對社會認知產生影響。這種影響程度將會受到不同的原因。據統計顯示,26%對社會認知有較大影響,這個比例占少數。66%對社會認知有部分影響,這占了影響中的絕大多數。據統計顯示,網絡對受眾社會認知產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絡以其獨有的特性,已經廣泛的融入我們的生活工作中。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學習掌握了一系列知識,但北川羌族受眾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在網絡社會一切都呈開放狀態下,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和誘惑。
4 北川羌族受眾網絡接觸情況及影響的思考
北川羌族受眾的研究,普遍受眾文化程度不高,在接觸網絡上可能會盲目的自我判斷或者失去理性判斷。其次,網絡接觸時間都比較長,應該提高北川羌族受眾對網絡接觸時間的認識,盡量在有效的時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當今網絡的快速發展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內容,但在豐富的信息中又存在不全面、不正確等內容,如何能在其中辨別信息真假,用戶從眾多媒介中找到滿足自己所需求的信息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同時,網絡擬態環境與真實環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受眾在面對大量的信息時具有判斷能力。北川羌族受眾應接受良好的教育,增強判斷辨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認知使用能力,這些就是媒介素養。只有提高受眾媒介素養,受眾才會正確的面對網絡信息。
5 結論
本篇論文對北川羌族受眾網絡接觸情況的一個調查,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得出了一系列的結論,充分了解到北川羌族受眾網絡接觸情況,其中還需要提升羌族人民的文化教育程度,更好的掌握和運用網絡媒介,滿足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北川羌族受眾應該多了解網絡的使用和操作,這樣才會很好的運用網絡滿足自己的需求,也要懂得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喇明英.汶川地震后對羌族文化的發展性保護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29(7):63-66.
[2]張世均.2011年中國羌學研究述評[J].民族學刊,2013,4(6):28-37.
[3]李明.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率超96.9%覆蓋人口世界第一[EB/OL].[2010-07-07].http://www.c114.net/news/44/ a521668.html.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3: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