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鑫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公路設計新理念的基礎上,對環巢湖旅游公路進行研究,通過對環巢湖旅游公路的路基路面景觀設計、線形景觀設計、交安設施景觀設計以及生態景觀設計方法、技巧等公路景觀營造手段進行了闡述,提出了環巢湖旅游公路“傳承巢湖文化,延續視覺美觀,營造旅游廊道,注重生態適宜”的景觀建設方案;對環巢湖旅游公路的建設起到了指導和技術支撐作用,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環巢湖旅游公路;公路景觀;規劃設計與營造
中圖分類號 U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33-04
旅游公路是指通往旅游景區和連接景區內各景點,且滿足使用者審美、生理需求,與周圍環境高度協調且以旅游交通為主的道路,他們需要與周邊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并且是一種具備地方特色的和諧綠色觀光走廊[1,2]。環湖旅游公路是指位于城市近郊兼顧生態、環保、防洪、旅游、交通等眾多功能,臨湖一側設有與機動車道處于同一平面的自行車道,部分路段穿越村鎮,景區,或路側設有觀景點等服務設施,交通環境復雜的生態環湖旅游公路。
旅游公路景觀規劃是對旅游公路用地范圍內和用地范圍外一定寬度和帶狀走廊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提出具體的保護、利用、開發措施,從宏觀尺度上確定設計對象風格,處理好公路自身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協調,用以指導旅游公路景觀設計。
本文結合環巢湖旅游公路景觀建設實踐,開展景觀營造手段的應用研究,無論對該具體旅游公路的建設,還是對提升我國其他公路的景觀建設水平,完善新理念的理論與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環巢湖旅游公路工程概況
環巢湖旅游公路位于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周邊,處于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的大合肥經濟區的中心地,是聯通合肥,馬鞍山,蕪湖的重要連接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環巢湖旅游公路起于巢湖東岸的巢湖市區湖光路,沿著湖北面堤岸一直向西,經過中廟,穿過濱湖新區,再向南,經過肥西,再利用湖南岸的316省道改造,再次回到巢湖市湖光路,繞巢湖一周,形成一個圍著巢湖的“心”字形道路。
環巢湖旅游公路全長154.1km,跨越濕地,農田,丘陵等多種環境。其中已建段全長61.5km,修改段長10.9km,待建段全長81.7km,待建段包含(派河大橋,杭埠河大橋,白石天河大橋,兆河大橋)4座橋梁,周邊串聯渡江戰役紀念館,三河古鎮,三岔河濕地,銀屏牡丹山,中廟,唐咀水下遺址等景點。本規劃主要為環巢湖旅游公路的未建段,包括肥西段、廬江段、巢湖段共81.7km,及該段內的4座橋梁,另外將改建段和已建段內施工中的南淝河大橋也作整體考慮。
2 環巢湖旅游公路道路景觀營造
環巢湖旅游公路在道路生態景觀建設中路網風貌嚴格遵循“綠道慢行、形同旅游、生態雨洪、多元種植”的理念,以巢湖及周邊旅游景區發展服務為出發點,在公路線形、路基路面景觀和交通安全設施景觀等設計建設中糅合先進的景觀建設理論,確保道路景觀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使其合二為一,確保游客在環巢湖旅游公路上能盡享美好景觀[3]。
2.1 路線與環境融合的景觀營造
環巢湖旅游公路的線形設計遵循合理優化、靈活自然、隨彎就勢、保護生態的原則,不僅追求高指標,充分體現“地形選線、地質選線、安全選線、環保選線、靈活運用技術標準、指標”的思想,綜合考慮環境要素,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合理組合線形要素,做到均勻、連貫、舒暢,使其具有良好的視覺誘導性,并與生態環境協調一致,給人一種統一、連續的舒適感,達到了行車安全、快捷、舒適的要求[4]。
環巢湖旅游公路為充分體現“臨湖、親水”的特色,把沿線自然風景融入整體景觀之中,在局部有條件合適的段落預留停車區、觀景臺,并設置相應的服務、商業設施,為游客駐足欣賞巢湖美景提供便利,同時根據沿線核心景區寓意預留設置主題公園空間,使游客零距離的感知寬廣的湖面,感受自然,釋放心胸。而對于沿線的核心景區袁家山景區、灣塘景區、兆河濕地等,路線布線時采用了“近山不靠山,靠近濕地、能充分觀景又不破壞濕地”的原則,與此同時,為該區域相關旅游規劃預留空間,增加旅游公路景觀的生態性和舒適性。
2.2 路基路面景觀營造
環巢湖旅游公路以“綠道慢行、形同旅游、生態雨洪、多樣種植”為路基路面景觀營造指導思想,將行人與機動車分流,使行人的活動在遠離機動車的污染和自由、安全的同時又增加了游覽的樂趣,此外,還在道路的拐點設置景觀節點、旅游節點,或者是觀賞視點,并進行景觀定制,增加了行車的趣味性,吸引游客更深入的游覽景區[5]。為了防止道路污染導致巢湖水污染,環巢湖旅游公路還設計了生態排水系統,不僅從源頭杜絕了污染,而且可以收集雨水,進化再利用。不僅如此,環巢湖公路在綠化植物選擇上還以自然種植、顏色豐富的山地植物為主,盡量避免采用強修剪植物,在種植方式上避免對植、列植;在視線開闊的景觀節點,以有利于向遠處眺望和景觀欣賞的低矮灌木、小喬木為主,而在視線阻擋道路節點,則將高大的喬木成片種植,以阻擋人們的視線,營造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
2.3 交通安全設施景觀營造
交通安全設施是公路最基本、必要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統,它集交通管理、安全防護、視線誘導多功能于一體。環巢湖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采用B級和C級2種標準,以“保障道路暢通、行車安全、美觀和諧、經濟合理”為設計原則,緊緊圍繞旅游景觀大道的主題,在保障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做到把安全設施的景觀融入整體自然景觀中;與此同時,結合每一段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旅游資源對安全設施進行針對化設計;體現“休閑、觀光、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安全設施打造成一道獨
特的風景線[6]。
環巢湖旅游公路設計速度低、運行速度高,公路橫斷面布置特殊,在確定交通標志文字大小和板面規格時,應通過綜合分析比較車輛運行速度、道路寬度和視覺景觀等因素決定。全線標志上的指引文字應盡量簡潔地體現沿線生態旅游文化,同時增加方向指示;確保給道路使用者直觀、形象的旅游信息指引。
在安裝方式,單個交通標志采用單柱活雙柱式支撐方式,2個及以上標志并列設置時采用單柱懸臂式設置在車行道上方,具體位置需綜合考慮車輛運行速度、駕駛人反應能力等因素,一般禁令標志、指示標志設置在公路大型平交口前后或交叉口路段、大橋路段、急彎路段醒目位置;考慮到環巢湖旅游公路行人較多的特點,交通標志的設置高度應≥2m,標志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內。

環巢湖旅游公路由于兼具旅游觀光性質,交通標線設置應考慮機動車、自行車、行人的綜合交通需求。本項目在急彎路段采用橫向減速標線、導向箭頭、視錯覺減速標線相結合的方式,以起到減速和警示作用;在路段中行人過街處的標線布置采用了橫向減速標線、人行橫道線、停止線、人行橫道預告標識線并配合人行橫道標志,以體現路段中人行過街通道的位置,同時起到預告、指示及減速的作用;而在路基漸變段采用了橫向減速標線、導向箭頭、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黃色填充線)等對車輛進行引導,對交通組織進行合理設計。
2.4 環巢湖旅游公路綠化設計
公路所經區域的風貌決定了公路景觀的風貌。路側景觀營造并非致力于豐富的路側綠化形式,而是通過路側綠化進行視線控制,整合公路周邊景觀,開敞種植將公路周邊的風景資源納入駕駛人員的視野,而屏蔽種植將公路周邊的不雅景觀隔離在駕駛人員的視野之外。路測綠化起到了閥門的作用。同時,適當的路測綠化景觀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本環路基本綠化為兩側20m~30m的防護林帶,根據所近地區的景觀風貌具體種植主題有所區別,分別為:大喬+灌木段,大喬+草花段,灌木+花卉段,色葉段,密林段5種風貌種植。并在各個景觀節點重點綠化,形成有放有收,生態適宜的道路風貌綠化。



3 結論
環巢湖旅游公路景觀集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功能性和觀賞性、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是公路和周圍環境共同構成的景觀綜合體。本文從公路線形、路基路面景觀、安全設施景觀以及公路綠化布設等方面對環巢湖旅游公路的景觀具體營造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為實例工程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平.恢復生態學在退化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恢復的有效途徑[J].生態學雜志,2000,19(1):53-58.
[2]郭來興.淺析山區專線旅游公路[J].山西交通科技,2003,158(4):29-30.
[3]河川治理中心.濱水自然景觀設計理念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31-338.
[5]李榮.基于環保理念的生態公路設計研究[J].公路工程與運輸,2008,288(7):30-33.
[6]蔣貴川.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方法研究[J].公路,2008(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