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穎
摘 要 依法匯交地質資料是地勘單位的義務,本文介紹了地勘單位匯交的規定要求,闡述了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程序,并結合實際工作,總結了地質資料匯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匯交;地勘單位;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2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48-02
地質資料是地勘單位完成國家和社會投入的地質調查和資源勘查取得的成果反映,是地勘單位在地質工作過程中對地質現象的認識、形成的記錄以及成果的表述,是地質工作留存和后期應用的主要媒介。地質資料包括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及成果地質資料。
1 地勘單位應嚴格執行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規定和要求
依法匯交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的義務,國家先后頒布了數個地質資料匯交政策法規,規范了地勘單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02年第349號)明確了統一匯交、權益保護、公開利用三項基本制度;《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2003年第16號)對條例做了進一步細化與明確;《關于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10號)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進行了明確的要求并規范了格式;《關于印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8號)明確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要求及格式;《關于印發<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69號)明確了涉密地質資料的定密原則以及借閱復制要求;《關于實施<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8]98號文件)頒布了《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DA/T41-2008),對原始地質資料歸檔規范化;《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2號)明確匯交要求,規范地質資料的匯交和轉送程序;《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3號)要求以兩化為抓手,以匯交保障服務;《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78號)推行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原始、實物和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監管更加明晰;《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2]57號)強調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及有關要求;《關于征求<關于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國土資廳發[2015]1126號)強調了地質資料匯交的監管[1]。
2 地勘單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程序
地質資料是地質項目工作成果的載體,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三者統稱為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項目完成時,形成提交的反映工作成果的文字、圖、表、數據庫、多媒體和軟件等資料。原始地質資料是在實施地質工作時直接形成、采集、記錄的反映地質現象或地質體的原始記錄,以及中間性解譯資料、最終地質工作成果原稿及地質工作過程中的相關文件、申報獎勵材料等。實物地質資料是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實際物體資料,包括巖礦芯、巖屑、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有關資料[2]。
地勘單位匯交人員在項目野外驗收結束后,將實物地質資料整理,填寫《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經匯交接收部門篩選后,出具是否匯交的實物資料認定意見(回執單),按照認定意見要求,進行實物資料的匯交。在項目野外驗收后單位評審前,可以按照《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DA/T41-2008)要求進行原始地質資料的立卷工作,整理的同時填寫《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原始地質資料目錄清單》,按照匯交接收部門意見,將需匯交的原始資料數字化后,匯同成果資料一起刻盤匯交。項目評審后,可以進行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按《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號)對成果資料分類并制作電子檔:源電子文件、存檔電子文件、涉密地質資料清單、地質資料報送單、電子文件登記表以及載體外標簽等文件,并上報紙質及電子資料匯交。目前匯交人員通過EDmaker2014軟件可以較便捷的完成上述文件組織工作。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分別匯交合格后,取得項目匯交憑證,才算完成地質資料匯交的工作。
3 地勘單位匯交過程中的問題探討
近年來地質資料匯交的質量和成功率較過去有了較大提高,結合筆者的工作經歷,總結地勘單位地質資料匯交中仍有以下2個問題。
3.1 項目人員和檔案人員都在匯交
目前,地勘單位地質資料匯交人員主要有項目人員及檔案人員2類,這2類人員分別出現不同的情況:項目人員由于參加相關匯交的學習比較少,對資料匯交法規要求熟悉程度不夠,導致形成的匯交資料不是很規范。檔案人員由于對地質概念比較生疏,在匯交地質資料形成的過程中會出現地質資料界定不清、文件的分類不明晰、地質資料的附圖不規范、附件附表等文件組織混雜等問題,導致項目地質資料的系統性和規范性欠缺[3]。
3.2 地質資料規范性還需要加強
由于地質項目的工作周期比較長,工作手段種類多,工作內容復雜,參與的部門及人員多,很多項目報告編制人員對匯交要求不夠熟悉,在項目完成后,一些資料未按照規范進行處理,格式不符合要求,需要匯交人員重新調整出版。在地質圖用色、地質代號、坐標標注、圖例等方面做得不規范,造成資料需反復修改多次。
4 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地勘單位在內業期多開展匯交作業學習,提高大家對地質資料歸檔及匯交的認識。請專家講解有關“地質勘查報告編寫規范”“地質圖件制作方法”“電子文檔格式要求”“原始資料立卷歸檔要求”“涉密資料定密原則”等,使匯交人員盡快掌握地質報告編寫、地質圖件制作、電子文檔制作、涉密資料保護等要求。借助培訓使項目工作人員提高匯交重要性認識,一個地質項目是野外作業和室內作業的組合體,地質資料的標準規范化將大大提高地勘單位地質資料匯交的效率。同時,地勘單位匯交人員可以同其他單位多溝通交流,互相分享匯交工作的先進做法,更好的完成匯交工作。
5 結論
1)地勘單位應按規范編制地質報告,并嚴格執行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規定和要求,依法匯交是地質工作者的義務。
2)地勘單位應分別對實物、原始和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全部合格后,取得匯交憑證。
3)目前,地勘單位中匯交工作由項目人員或者檔案人員完成,同時,報告編制規范性不夠,可通過多學習,以提高地質資料的標準化、規范性,更好地完成匯交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小平,王黔駒,丁克永.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J].中國礦業,2015,24(11):21-24.
[2]卓雅.對地質資料歸檔匯交中若干問題的分析[J].甘肅地質,2014,23(4):89-91.
[3]劉辰炯,田琳,魏龍飛.地質資料匯交整理過程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化工礦產地質,2014.36(3):182-184.
[4]王志紅,相愛芹,初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綜述[J].中國礦業,2015,24(S2):45-46.
[5]姜竹君.淺談地質科技檔案資料的編研與開發利用[J].甘肅地質,2012.22(3):85-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