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吳亞捷
國有企業法律管理現狀與風險防范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吳亞捷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現代國有企業要想在未來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認識到法律事務管理的重要地位,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提高領導層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完善內部法律管理體制,切實維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合法權益。
法律管理 風險防范 國有企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的日益健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離不開法律管理職能。企業作為市場中的一個“細胞”,必須依靠“契約規范”,才能在有效的“大市場”環境下進行資源配置,而健全的法律管理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有序的經營環境。
1.1 國有企業法律管理
國有企業法律管理,是指法律作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調節國有企業各類經濟管理關系,運用法律為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保駕護航,以法律保障國有企業依法治企,增強企業活力、完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應變、發展和競爭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國有經濟效益,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目的,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沿著國家法制的軌道健康發展。國有企業法律管理的主要職能:貫徹國家法律法規,對公司重大經營提供法律意見;負責提供公司經營方面的法律監管及咨詢;代表公司進行民事、經濟、行政方面實體性訴訟等。
1.2 國有企業法律管理的功能
企業法律管理主要有預防、宣傳教育等職能。
1.2.1 預防功能
預防功能是企業法律管理的核心功能。強化事前防范,將風險遏制在源頭,更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通過參與公司設立、合并、改制、投融資、擔保、產權轉讓、招投標等重大經營活動,為公司發展起草法律文書,為公司決策提供法律意見,為公司經營提供法律咨詢,使企業經營合法依規,防范經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和各種法律漏洞,從源頭防范法律糾紛,避免企業經營損失。
1.2.2 宣傳教育功能
宣傳教育有利于法律貫徹,提高企業人員法律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及自身的合法權益。堅持學法與守法用法相結合,不斷提高依法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創新普法方式,采用動員法律顧問考試,參加法律培訓,推出法律專欄等多種形式普法。在企業報刊上開辟法律專欄,以法律問答、法條速遞、法律解釋的方式,向員工普及經濟合同等相關的法律常識,為公司員工在經營活動中提供基礎知識。
隨著《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以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中央企業積極推進開展“法制工作第三個三年目標”、“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等法律工作。2015年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印發《法治鋼企建設(2015-2019)指導意見》,為鋼鐵冶金行業企業在企業法治建設方面發展指明方向。在這種大環境下,雖然鋼鐵冶金行業企業法律管理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面對所處的低迷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法律管理工作在實踐中困難重重,有待進一步解決和完善。
2.1 風險意識薄弱,項目風險偏高
目前不少國有企業以“營業收益”為主,法律意識淡薄,忽視經營管理過程風險,缺乏法律監管。
領導層法律風險意識淡薄。企業領導對風險意識淡薄,忽視法律管理在經營中的重要性,法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特別是在企業重大決策、執行等方面,缺乏配套制度,經常出現經理班子“一言堂”,未嚴格按照公司章程履行相應程序,整個過程缺乏專業法律人員的監督。
重大項目論證失嚴。國有企業為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經營指標,在簽訂合同前,不重視事前項目調研、風險論證、條款審查,有的甚至違規操作,毫無風險意識,憑借人際關系草率簽約,導致合同相關重要權利義務缺失,特別是違約責任、索賠條款殘缺,導致后期追責存在一定的困難,企業合法權益無法保護。
項目人員法律知識缺失。項目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基礎知識,項目簽訂和合同履行法律風險意識缺乏,合同條款隨意性大,缺乏規范性合同文本,不利于保護企業合法利益,合同履行諸如設備驗收、工程驗收憑人情簽字,存在諸多法律漏洞。
2.2 內部機構不健全,管理職能有待強化
從企業機構設置來看,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法律事務管理機構,或者雖設置法律事務管理機構,但大多隸屬于辦公室、企業管理部等其他管理部門。在這樣的職能管理框架下,直接導致公司經營缺乏法律的監督管理,或者法律部門因受制于其他職能部門的管理或影響,缺乏獨立的職能,無法正常發揮其法律風險防范職能,不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
從職能管控方面來看,因法律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獨立性,加之配套規章制度不夠健全,或雖有規章制度但是分散于其他職能部門,導致法律管理缺乏長效的監管機制,法務人員難以從根本上服務于企業經營決策、項目論證、工程招投標、重大合同簽訂等重要的經營活動,直接導致企業重大經營活動缺乏法律監督環節,無形中為企業經營埋下經濟隱患和經營風險。
2.3 法律團隊缺乏專職化,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法律部門缺乏獨立職能,導致企業法律服務人員工作內容雜亂,法律工作與其他事務性工作混同,法務人員在實踐中周旋于法律與非法律事務工作,無法專心處理及應急處置法律事務,導致監管不到位、效率不高。加之專職法律工作人員較少,多為兼職,相關法律專業知識欠缺,法律業務水平相對較弱,服務質量不高,無法及時發現企業潛在的風險,不利于有效處理各類訴訟糾紛。
有效的法律管理是防范法律風險的核心,是為企業經營保駕護航的重要手段。國有企業管理結構扁平化,在生產經營中,領導集體決策、管理部門監督、業務部門具體執行,各層級緊密配合,因此,企業法律風險管控離不開企業領導層、管理部門、業務部門的共同配合,將法律管理融入實際經營,有效防范、化解和補救處理經營管理風險,從而實現避免、轉移、降低法律風險的目標。
3.1 強化法律風險管理意識,夯實內部環境
首先,企業領導層要認識到法律風險管理在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將其列為企業管理的長效機制,落實法律風險管理的把關作用,將各項風險防范措施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制度和流程中;其次,管理部門應當拓寬管理思路,創新管理理念,建立適合本企業的法律工作模式,使法律工作從傳統的單純事務性工作轉變為管理性和操作性并重的工作,細化法律管理流程和模式,強化普法宣傳,提高法律風險監管效率;最后,應當結合實際業務需要,加強基層員工法律培訓力度,將工作與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并重,提高基層員工主動學法的積極性,提升基層員工的法律綜合素質,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為企業合規合法經營保駕護航。
3.2 健全法律管理機構,加強法律管理職能
健全的法律管理機構、規范的法律管理職能促進法律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國有企業應當建立獨立運行的法律事務機構,形成完善的法律管理體系,建立完整的法律管理監督流程。
3.2.1 確立總法律顧問在企業法律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總法律顧問是全面負責企業法律事務的高級管理人員,直接向企業法人負責,參與企業各類經營決策。國有企業應當實現總法律顧問專職化,發揮其核心價值,運用其專業化知識服務于企業經營。企業總法律顧問應當參與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重大合同審核、規章制度等各個環節,實現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的有效監督,保障企業規章制度健全、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完備,有效實現依法治企,全面提升企業法律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3.2.2 確保法律事務機構獨立,組建高素質法律顧問團隊
企業法律顧問是落實企業法律管理各項職能的推手,在企業法律管理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法律事務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的法律顧問,承擔法律風險防范機制設計、監督職能。法律顧問通過運用具體法律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內部配套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對企業經營進行法律調查、風險評估、可行性論證,對具體經營管理環節提示法律風險及提供法律意見,在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嵌入法律管理,有效運用法律保障企業良性運行。
3.3 完善法律管理體系,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法律管理的強化,關鍵在于夯實內部法律管理體系及流程,并逐步建立完善法律風險預警識別機制,健全法律監督體系,從本質上優化企業法律管理機制,有效避免、降低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有效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3.3.1 建章立制,完善法律管理流程
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制度體系建設,使依法治企有章可循。須將日常工作納入動態法律管理流程中,使企業經營處于法律管理監管范圍。修訂范圍包括《法律事務室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辦法》《法人授權管理》《印章管理》《項目檔案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配套規章制度,實現對潛在風險的管理有章可循,保障企業制度的統一性、協調一致性,便于操作性,使企業法律管理更加規范化運行。
3.3.2 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完善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包括前環風險識別分析、中環風險控制管理、后環風險跟蹤監控三個環節。這些環節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協調統一,將風險防范貫穿于經營項目的全過程。
(1)風險識別分析
風險識別分析是企業風險控制的第一道防線,通過分析行業環境、法律環境、合作企業的資信經營狀況、項目具體情況等外部因素,發現和識別企業面臨的各方面法律風險,確定法律風險源。然后,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對風險源進行分類,提出下一階段風險控制管理的整體意見。
(2)風險控制管理
在前期風險識別分析、風險分類、提出總體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級的法律風險,依據不同風險提示信息,制定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采用針對性手段,爭取轉移或者降低風險,實現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
(3)風險跟蹤監控
基于前兩個階段的風險防范,風險跟蹤監控有利于保證機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對偏離軌道的方案進行修正,企業應當定期對前兩階段的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評價并適時修正更新。對有效的方案總結經驗,對失效方案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企業健全的法律環境、高素質的法律人員、良好的法律意識有利于企業防范經營風險、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國有企業建立完備的法律管理體系及流程,健全完善的法律風險識別及防范體系,不斷完善企業法律事務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 張化.當前發電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現狀與風險防范[J].法制與社會,2012(1).
[2] 王延明.試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及其管理[J].社科縱橫,2006 (7).
[3] 王剛.論企業法律事務管理[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5).
[4] 劉永明.淺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J].廣西電業,2007(4).
[5] 劉永賢.正確認識法律事務工作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3).
[6] 畢桂英.對石化企業法律管理的探討[J].社會與法,2013(4).
[7] 魏俊杰.淺談企業法律管理[J].法治與社會,2014(4).
[8] 朱彩娟.淺議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J].理論研討,2014(12).
[9] 王維俊.現代企業法律管理探析[J].科技與法制,2011(27).
F272.92
A
2096-0298(2016)07(b)-030-02